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 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村官”黎锦林
来源:
法制日报
2009年10月29日09:00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新华社记者 李鹏翔
站在正式开工建设的宝塔农民科技园的地基前,湖北省通城县宝塔村村支部书记黎锦林心潮涌动。
3年前,在跳出“农门”22年后重返家乡的偏远山村时,黎锦林面临的却是如何挽救父亲留下的“老集体”砂布厂。正是在他的带领下,短短3年,人口不到1400人的宝塔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亿元,人均收入逾万元,成为“全国文明村镇”。
从产值过亿的高新企业“老总”到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黎锦林既是大学生"村官"的成功典型,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秀建设者,还是科学发展观的忠实实践者。”湖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潘立刚这样评价。
回乡的追求
1984年,考上武汉大学的黎锦林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他当过公务员,下过海,2003年在上海创办公司,销售收入过亿元,业务遍及欧美。然而2005年,黎锦林平静而多彩的都市生活被打破了。父亲黎泗保带领村里一班人突然来访,目的只有一个:希望他能回乡,带领村集体企业继续向前。
无法拒绝家乡父老的期盼,黎锦林接过了聘书。在高薪聘请职业经理人管理自己的公司后,他踏上了回家的征途,成为全县第一个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村官”。
回乡后,父子俩订了一个君子协定,儿子辅助父亲3年,管好村集体砂布厂的市场销售、资本运营。没想到10天后,这位宝塔村的带头人突然离世。
消息传出,数千人前来吊唁,全厂职工轮流守夜。看到这令人动容的场面,黎锦林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他决心要做父亲那样的人,把宝塔村带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艰难的再创业
2006年5月,黎锦林正式担任宝塔村村委会主任,他立志要带领乡亲再创业。此时,村里的支柱产业砂布厂已显疲态,技术落后、制度松弛,产值徘徊不前。几百名员工非亲即故,人情世故更像一张无形的网。
黎锦林拿出了一整套现代企业的改革方案:实行分工负责制,分级授权管理;打破人情关系,用严格的制度管理;推行品牌化营销,建设企业文化等。
与此同时,黎锦林在全村大力推行党务村务公开等,建立和完善财务审批报账、集体资产管理、村企分开等制度,组织开展创建党员活动室、设立农家书屋、成立农民艺术团等先进文化建设活动。3年来,宝塔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级党组织十面红旗”等荣誉称号。
科学发展的新农村
2007年10月,黎锦林全票当选村支书。他下定决心,要带领宝塔村人走上科学发展之路,把宝塔村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不久,村委会挂起了一幅“宝塔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图”:一条宝塔大道,一座农民花园,一座生态公园和一座农民科技园,简称“一路三园”,整个规划预算5亿元。
这不是“天方夜谭”吗?黎锦林没讲大道理,只是把村干部带到华西村实地考察学习。考察回来,大家真切感受到发展的紧迫。
如今,一条长2公里的宝塔大道贯穿全村。6栋农民公寓和20多幢农民别墅井然有序;背靠银山,秀水河环绕,香樟、翠竹等生态园区集休闲和生态旅游于一体,还通过了湖北旅游名村初选。
改变了家乡的面貌,也改变着自己的人生。黎锦林说:“农村就是个大舞台,在展现社会价值的同时,也能实现个人价值。”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黎锦林深感人才的匮乏。黎锦林决定从自己的上海公司拿出3000万元,配合湖北省委组织部和团省委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风险基金。“农村现在最需要的还是人才,把更多人才引进农村,让更多人才留在农村,这才是新农村建设的希望工程。”黎锦林说。
据新华社武汉10月28日电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