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政协建议有成效 山东昌乐农民“错”里淘金
来源:
人民网
2009年10月29日17:13
近年来,山东省昌乐县落实政协建议,围绕市场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改变过去单一的农业种植结构和种植方式,引导农民做好“错时、错位、错用”文章,从“错”里寻觅增收商机,取得显著成效。
“错时经营”市场好
近日来,昌乐县西枣林村村民万国兴的枣园内天天顾客盈门,新上市的冬枣卖得十分红火,价格涨到每公斤近6元还是供不应求:“今年我们这里的大枣比其它地方提前了两个星期上市,销路好价格高。”
山东省昌乐县采纳政协建议,大力倡导“时差农业”,推行“人无我有,人晚我早”的新型种养模式,注重在改变传统农时上下工夫,打好时间差,大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以早成熟、早上市为优势,抢占市场空当,唱活特色增收戏。同时,该县还注重在“晚人一步”上做文章,推广种植秋延迟蔬菜、夏秋晚熟瓜果,使其比依照传统农时种植的作物效益高出一倍以上。截至目前,该县“时差农业”种植面积已超过两千亩,1000多户农户从中受益,亩均效益突破5000元,农民收入大幅提高。
“错位种植”效益高
昌乐县北岩镇毕都村村民张洪堂承包了10多亩鱼塘,由于连年养殖,导致水质下降,鱼生长速度缓慢不说,还容易生病。后来,他在农技员的指导下,将鱼塘改为藕塘,使鱼塘内原有的病菌得到自然杀灭,鱼塘内丰富的养分又可提高莲藕产量,两三年后,用被净化的藕塘重新养鱼,又可获得渔业大丰收。
大田种麦、坡地植瓜、丘陵栽树……曾经是山东昌乐农民传统的种植模式,但因为结构单一,往往效益低下。近年来,山东省昌乐县大力向农民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和标准化生产知识,引导部分农民“不种小麦改种草,不栽杨树改种枣,不养鱼来改种藕”,实现大田、坡地、丘陵种养轮换,提高土地综合效益。“错位种植”不但优化了县域农产品种植结构,而且在该县形成了30多万亩的农业生产基地,三品认证数量达到50多个,大大提升了昌乐的农产品形象,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错用产品”优势显
山东昌乐尧沟西瓜远近闻名,瓜农们为了赢得市场费尽了心思,今年他们做起了“瓜皮文章”,在瓜皮上雕上了龙刻上了凤,还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西瓜成了艺术品,看着赏心悦目,吃起来更让人食欲大开,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一个能卖普通三四个西瓜的价钱,最贵的能卖到一百多元一个,而且供不应求。为了打造自己的品牌,瓜农们为自己种植的西瓜成功注册了“龙凤”商标,打算明年扩大种植规模,获取更大的收益。
在该县的山区,都有种植红薯的习惯,以前农民只是用来喂猪,拿到市场上1斤也只卖3毛钱,把它加工成红薯粉丝来卖,1斤能卖5到6元钱,价格大涨。凭此,农民张志不但建立了自己的粉丝厂,年产值过百万,而且解决了十几位村民的就业问题。
种植季节的“错时”,种植观念的“错位”,农产品用途的“错用”,促进了农民的增收。时下,巧做“错”文章促增收,已成为山东省昌乐县广大农民的共识,依据市场走势,使农业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宽阔。(杨培青)
(来源: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