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万象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王彦生华彩人生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0月31日16:44
  王彦生华彩人生

  ———追记丛台区委原常委、组织部长王彦生

  据邯郸日报报道编者按王彦生同志是党培养的好干部,他牢记党的宗旨,心中装着群众,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无论是做普通干部,还是走上领导岗位,都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30年间,他访贫问苦,一副热心肠;他创新工作,成功经验被推广应用;他恪守纪律,讲原则,营造了风正气顺的好环境。在干部群众的心中,他对名利无所求,唯有坚持原则、履职尽责、服务群众而问心无愧,为我们树立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典范。

  他走了,带着无法再为党的事业奋斗的无限遗憾,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带着对亲人的依依不舍……

  2月4日,一个心素如简、人淡如菊的党的好干部———丛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彦生,因病抢救无效,永远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了20余年的组工事业…….

  49岁的人生旅程太匆匆。王彦生离世后,很多熟识的朋友点击他的个人博客,短短几天,网站点击率直线上升,一次次的翻看、一次次的下载,字里行间透露着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和执著追求,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好作风,在干部群众中产生强烈的共鸣。

  用感恩回馈社会

  用生命铸就忠诚

  “我的童年是在亲人们的可怜声中度过的。父亲为了我一直未再娶,相依为命而又严厉的爱自不必说,亲人们给我的爱使我终生难忘,无以回报。他们造就了我的性格特征……”———摘自王彦生的博客《是童年给予我的性格》

  王彦生出生于涉县一个普通的家庭,没有兄弟姐妹,4岁丧母。坚强的父亲执意不愿再娶。小学、中学直至高中毕业,王彦生是在亲人的怜爱与呵护中成长。童年的残缺让他学会感恩回报,心中藏有大爱。

  高中毕业后,王彦生曾在地区基建局工程处度过了一年多的民工生活。他用最质朴的语言在入党志愿书中写道:“我从小失去母亲,没有得到过母爱的温暖,但我得到了党的关怀,在学习工作中每前进一步、每取得一点成绩,都浸透着党的关爱,没有党的教育就不会有我的今天,为此,我将不惜以自己的生命捍卫党的事业……”

  此后,无论身处何地,身居何职,他的每一步足迹都踏实深刻而显得准确分明———

  抢险救灾队伍中有他奋勇的脚步,社区村落之间有他忙碌的身影,平民百姓家中有他谈天的笑声,困难群众面前有他问候的话语,孤苦孩子身边有他心疼的眼泪,赈灾捐款箱前有他慷慨的奉献……

  涉县西达镇的群众忘不了,1996年8月4日抗洪抢险,他作为工作组组长日徒步行程20余公里,在泥泞中一步一滑,看望西达镇受灾的8个村群众;匡门村的村民忘不了,处在半山腰的他们,因洪水阻断了村里的交通,又是王彦生带着干部翻山越岭,送来了救命的水和粮。

  2002年他任曲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时值农业税扫尾之时,他自告奋勇承包了最难的西里滩村,吃住在村,不仅完成了任务,还建强了村班子。

  2005年,任丛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期间,他被查出患有左侧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为了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在他去世的两个月前,还亲自组织带领着50余名干部,到清华大学———邯郸丛台公共管理高级研究班学习。

  如何延续生命,用什么来延续生命?王彦生选择了继续工作。四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他以常人无法想象的坚强毅力,与病痛抗争、与时间赛跑。

  修身若水之上善

  立行载物之厚德

  “工作30年,变换过几个地方和岗位,从未刻意追求过名利之物,常怀感恩的心对待工作和生活。扪心自问,所得几何?和我共事或接触过的人,说一句"那是个好人",我就心满意足了。”———摘自王彦生博客《做个好人》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王彦生是一个如水般性格的好人。他从不用命令和大局压人,一切出发点就只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以求事情的圆满解决,并朝最好的方向发展。

  在他的建议下,涉县县委、县政府做出决定,对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进行定补,并设立了农村老党员特困基金,专门救济有特殊困难的农村老党员。

  工作之余,他还常常到老党员、老干部家中去看望他们,嘘寒问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王彦生是个感情丰富的人,他简单从事,从不给他人增加负担。即使是在病重的日子里,他也总是用善意的谎言隐瞒病情,从不给他人增添麻烦。

  他常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每当想起家乡的父老乡亲,想起他们艰苦的生活环境,我不敢有一点点的放纵,否则我的良心不安。”这位大山之子,无论深入基层还是调研,他看到生活艰难的人民群众,就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对有困难的群众伸出援助之手。

  呕心沥血为工作

  无欲无求忘自我

  “我曾经给怎样才能感到幸福开出过一个公式,即:幸福=现实/欲望,对一个个体的人来说,现实往往是一个变化不大的定值,那么幸福感的大小就取决于欲望的高低,欲望高而现实无法满足,就会怨天尤人……我是凭党性凭良心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你知道我最大的愿望、最大的理想是什么吗?当个合同工,你要说我不好好干就撤了我”。———摘自王彦生博客《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个合同工》

  1997年,全市县(市)区党委换届。王彦生的票数位居涉县第一,组织上任命王彦生担任曲周常委组织部长。

  “对千里马型干部不亏待,让开拓者无忧;对老黄牛型干部不忽视,让实干者无悔;对包青天型干部不挑剔,让公正者无畏;对智囊团型干部不妒嫉,让谏言者无虑。”这就是他对唯才是举、唯贤是举的全面阐释。

  丛台区领导子女多,但王彦生严把关口,坚持做到民主推荐得票数不高的绝不上部务会研究。

  翻看王彦生的个人档案,除了工作之初的几次奖励外,很难找到他担任领导后的个人荣誉或奖励。

  “王部长是个从不计较名利得失的人,很多次,本该属于他的荣誉他总是让给下面的年轻干部。”

  在涉县,他倡导建立了“村支部书记功绩榜”。而由他倡导实施的旨在促进组工干部之间学习交流的“三省三县组工干部联谊会”,也一直延续至今并且发展壮大。

  在曲周,由他极力推行的干部选拔任用十项配套改革制度得到市委肯定,并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推广。他精心筹备组织的副科级领导干部的公开选拔,也开创了曲周县公开选拔任用干部的先河。

  2003年后,他在丛台区进行了街道“大工委”领导体制改革,并创新性开展了“领导联社区、部门帮社区、干部驻社区”、“访百家、联千户、帮万人”等一系列活动,为丛台区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学力根深方蒂固

  功名水到渠自成

  “我的写作充其量只能算是业余爱好,但就是这个爱好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有时想想,我如果不是改行,现在也许早已是下岗职工了。”———摘自王彦生博客《爱好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1977年恢复高考后,王彦生以地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地区工业学校,因为学业负担不重,他常常到学校图书馆借一些文学书刊来学习写作。

  1980年毕业后,王彦生被分配到涉县化肥厂工作,他积极为广播站写稿。看书写作几乎占据了他的全部业余时间。

  天道酬勤。王彦生以扎实的文字功底,被调至涉县宣传部工作。1986年起,他先后在涉县、曲周县、丛台区任职。期间,他所撰写的的数篇理论研究文章在刊物上发表,一些成功经验在全市乃至全省得以推广。

  在调任丛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后,他迅速转变思路,开始了对社区党建的研究和思考。面对社区资源匮乏,干部队伍薄弱的局面,他创造性地在社区开展了“联帮驻”和“百千万”等活动。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的统领功能,他不顾身体病痛,亲自带队到吉林延边学习社区党建工作,探索实行了街道社区党建的“大工委”工作机制,省委组织部予以关注。

  “一定要多看书,学会积累、学会运用,只有将理论融入到实践才是工作。”王彦生常常这样告诫年轻干部。

  2008年10月,丛台区选拔了50名年轻干部到清华大学进行培训,作为班长的王彦生,每天在结束一天的紧张课程后,经常余兴未了地到各个学员宿舍和大家深入探讨……从未有人注意到,这时的他已经被北京专家的诊断判了死刑。但他却依然平和、依然快乐、依然享受学习生活的乐趣……

  看庭前花开花落

  望天空云卷云舒

  “去年7月从北京回来的一段时间里,我把买房借的钱,还有别人有事托我帮忙放在我这里的钱,全部一一送还;还专门走访探望了老家的亲戚,以防哪一天突然倒地,留下说不清的遗憾……”———摘自王彦生博客笔记

  王彦生在博客笔记中写道:“我在医院里住了20多天,又做了一次脑血管照影,医生说我头上的动脉瘤又有所发展,建议上支架介入治疗,但风险很大。一个两难的境地!此时此刻,我想还是不做了吧!即使手术成功,也恐怕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工作,何以报答?……”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丰功伟业、没有惊天动地,王彦生静静地走了。

  平淡对待得失,冷眼看尽繁华,畅达时不张狂,挫折时不消沉。这就是王彦生人生的闪亮点。(记者 崔桂敏 通讯员 立贤 任明 海臣)
责任编辑:renyue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