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又现“麦道夫”
■成经纬
美国对冲基金公司帆船集团创始人、亿万富翁拉杰•拉贾拉特南因涉嫌从事对冲基金内幕交易获取暴利,于10月16日被纽约南区联邦法院起诉。这是继去年12月麦道夫庞氏诈骗案发生后,华尔街出现的又一起金融诈骗丑闻。
因内幕交易获利
对冲基金公司帆船集团创始人、亿万富翁拉杰•拉贾拉特南在家中迎来了一群在晚上拜访他的不速之客—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探员。在资本市场利用内部消息大获其利的他,只能束手就擒。
这一场景简直就是美国经典影片《华尔街》的再现,这部讲述华尔街内幕交易的电影中,最后的场景就是FBI带走涉嫌非法交易的华尔街大亨,而这一上世纪80年代电影中的场景,在号称对内部交易监管最为严格的华尔街,已经不知道重复上演了多少次。从贪婪到更贪婪,最后走向毁灭。而这次的主角是拉贾拉特南。
现年52岁的拉贾拉特南出生于斯里兰卡,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1997年创立技术股投资公司帆船集团,该公司总部设在纽约,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以及印度设有分公司,目前帆船集团管理的基金总额高达70多亿美元。2009年,拉贾拉特南以13亿美元的身家在福布斯杂志世界亿万富翁排行榜中名列第559位。由于涉嫌与另外5人从事内幕交易非法获利达2500万美元,15日晚,拉贾拉特南因被指控13项证券欺诈罪在纽约家中被联邦调查局逮捕。
拉贾拉特南被指控在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和其他嫌疑犯利用内幕信息,交易宝利通公司、希尔顿酒店、谷歌等上市公司的股票。另外5名涉案人员分别是英特尔公司的雇员拉吉夫•戈埃尔、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高级副总裁罗伯特•莫弗特、麦肯锡咨询公司董事阿尼尔•库马尔以及纽卡斯尔合作伙伴公司投资经理丹妮尔•奇西和公司高级董事总经理马克•库兰。拉贾拉特南串起了从上市公司到资本市场的资本运作链。
拉贾拉特南的手法简单有效,比如,他从投资银行的分析师那里得知希尔顿酒店上市公司将于2007年7月被私有化的信息后,就买进大量希尔顿股票,一笔交易就获利400万美元。去年7月,拉贾拉特南得到内幕消息,阿卡迈公司将发布不利的业绩报告,他于是进行卖空,获利240万美元……。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拉贾拉特南曾经自豪地说,自己那些最好的想法都是从频繁拜访公司以及与公司的总裁谈话中得来。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联邦调查局一直在监听他们的电话。
华尔街人人自危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于10月16日向拉贾拉特南和其他5名被告提起民事诉讼。拉贾拉特南案是华尔街历史上最大一起对冲基金内幕交易案。拉贾拉特南保释金为1亿美元,并需2000万美元现金或不动产担保。而对拉贾拉特南的调查仍在继续,根据当地法律,如果证券欺诈罪名成立,最高可判20年监禁。另外,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还将对所有嫌疑人分别提起民事诉讼。
麦道夫600亿美元的庞氏诈骗案今年6月刚刚结案,这起对冲基金内幕交易案使华尔街再次蒙羞。从上述名单不难看出,许多知名企业的工作人员也牵涉其中。这显示出华尔街内幕交易的猖獗,而以往对此类案件的处罚太轻,以至于没有对此类行为形成足够的威慑力。“今天、明天、下周、下下周,那些享有特权的华尔街内部人士要问自己一个重要问题,他们也许知道许多机密的企业情报,不过我们正在进行窃听。华尔街那些享有特权的内幕人士若是考虑犯罪,他们如今得问自己一个重要的问题:执法者是否在窃听?”纽约联邦检察官普里特•巴拉拉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案件调查过程中首次针对内幕交易使用经法院授权的窃听装置以监听嫌疑人谈话内容。
贪婪不是一件好事,本案再一次向华尔街敲响了警钟,而这也并不是一起普通的内幕交易案。此案是美国执法部门首次获法院授权,在内幕交易案中使用窃听装置来监听内部交易活动,这意味着,过去能有效对付犯罪和贩毒集团的查案技巧,如今也被用来调查华尔街的内幕交易。也暗示美国政府将利用此类工具来监控华尔街公司,代表美国当局从此将更严厉地监管对冲基金业者,美国政府将加大打击金融犯罪的力度。
害苦了对冲基金
眼下,对冲基金的日子很不好过。一些曾被神奇的光环笼罩过的基金,今年的投资回报却毫无神奇可言。对利率、股票、原材料价格何去何从的困惑以及在新兴市场和住房相关类股上赌运不佳带来的种种问题,困扰着这些基金。一方面,正是由于近几年业绩不佳,使得麦道夫诈骗案后这些基金仍然不知收敛,为了所示业绩提高而不择手段;另一方面,此类诈骗案频出,令人们更加识破基金的把戏,短期内将进一步深化对冲基金的“严冬”。
什么是对冲基金?对冲基金(hedge fund)其实也是投资基金的一种形式。属于免责市场(exempt market)产品。对冲基金名为基金,实际与互惠基金安全、收益、增值的投资理念有本质区别。这种基金采用各种交易手段(如卖空、杠杆操作、程序交易、互换交易、套利交易、衍生品种等)进行对冲、换位、套头、套期来赚取巨额利润。这些概念已经超出了传统的防止风险、保障收益操作范畴。加之发起和设立对冲基金的法律门槛远低于互惠基金,使之风险进一步加大。为了保护投资者,北美的证券管理机构将其列入高风险投资品种行列,严格限制普通投资者介入,如规定每个对冲基金的投资者应少于100人,最低投资额为100万美元等。
内幕交易的丑闻害苦了对冲基金,却乐了市场大众。目前,美国民众对于“严打”蛀虫的呼声很高。金融危机下饱受折磨的民众,将华尔街的伎俩恨之入骨,“仇富”心态也有所上升。在大众雪亮眼睛的高度关注之下,华尔街只要略有偏颇,立刻就会被抓住把柄“严打”。前一阵子要求金融高管减薪的呼声响彻欧美。在民意压力之下,各国政府不得不出台相应政策法规,并在国际场合多次公开表示支持高管减薪。对于麦道夫等诈骗案的出台,人们并不表示惊讶与同情;反而认为,这类诈骗正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早就应该戳破这样的脓包,而且是越早越好。市场上对此也一片期待。因为打击金融犯罪被看做是清除市场蛀虫、恢复市场秩序、重振市场信心的重要举措。所以,不少专家认为,在政府能够维护正常市场秩序的前提下,尽管诈骗案震动很大,仍然是一种利好消息,有利于金融市场的长远稳定。
再显监管之重要
曾几何时,对冲基金曾是华尔街最具魅力的“吸金石”,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其宽松的监管环境。按照欧美的金融监管逻辑,其往往重视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对投资银行的监管较为宽松,对对冲基金、资本市场则更多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然而,目前来看,欧美金融市场中爆出各类丑闻、大案的多是监管较少的领域,而商业银行出现问题的情况却较为少见。这多少说明,欧美以前那种过于宽松的监管是不足以抵御风险的。
虽然对冲基金并非是当前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甚至谈不上是主要原因,而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对冲基金在经济下滑中的境况并不像大型公共持股金融企业那么糟糕,但就连索罗斯等为首的对冲基金巨擘在2008年11月到美国国会作证时都承认,某种形式的联邦监管是恰当的,投资者应有更大的知情权。而在美国本届新政府中,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财长盖特纳和证交会主席夏皮罗都主张加强对对冲基金的监管。
随着全球化、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不断加强,金融领域面临的风险环境也日益复杂,而金融犯罪案件的频发更是暴露金融监管存在不少漏洞。美国纽约大学斯坦恩商学院的研究表明,在正式的尽职调查期间,1/5的对冲基金经理就自己的基金或基金业绩向投资者作出不实陈述。而麦道夫“庞氏骗局”案和当前的拉贾拉特南内幕交易案,使得平时难以揭穿的骗局最终暴露于天下。但在贪欲横流的金融市场,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别的麦道夫和拉贾拉特南。只有加强金融监管,从制度上杜绝犯罪行为的发生,才能最有效地防范此类事件的发生。
优胜劣汰,是万事万物的规律,金融市场也不能例外。对冲基金为了度过金融寒冬,想出种种招术,甚至逾越法律的红线,也仍然避免不了“尔曹身与名俱灭”的命运。其实,那些千方百计想提升业绩的金融人才们,倒不如多想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多想想金融活动如何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的宏观问题,也许反而更能带动金融业绩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