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国和他的风筝模型。 齐欣 图
“这100来件风筝,全是我一件件亲手制作的。”年逾花甲的王新国拿起一个微型沙燕风筝说。王新国在唐山的风筝圈里算得上是个名人,因为大家公认他扎风筝的手艺一流,而且他还保存着本地并不多见的曹氏(曹雪芹)沙燕风筝的模板。
保存沙燕风筝模板30余年 在家庭熏陶下,王新国很小就会扎风筝。“那时候我扎风筝都是用来玩儿的。”在众多的风筝中,王新国最爱“沙燕儿”,他说这是中国的传统风筝,影响大也最具代表性。据王新国介绍,“沙燕风筝”是曹雪芹传下来的,这种风筝构造合理,造型、画工非常讲究,制作人物、鸟兽风筝的头部时,要做出立体感很强的造型。
“做"沙燕儿"得用模板。”王新国拿出几块刻着图案的模板说,“在上面刷好颜色,然后就像活字印刷一样将图案拓在纸上,固定在风筝骨架上。”王新国介绍说,在沙燕的膀窝、腰节和前胸、尾羽等处有桃子、牡丹等吉祥图案,寓意着长寿和富贵等美好的愿望……
像这样的风筝模板,王新国一共有3套9块。“是我父亲留下来的,有好些都毁掉了,只剩下这些了。”王新国说,就他所了解到的,目前还没听说唐山还有其他人有曹氏沙燕风筝模板的。“这东西对我们这些痴迷风筝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宝贝。”最先知道王新国手里有模板的风筝爱好者许先生说,“模板应该好好地保存下去,让年轻人也懂得这门手艺。”
王新国说,模板是他的父亲在30几年前雕刻的。“原来还有孙悟空的,可惜都毁掉了。”王新国拿着30多年前拓在纸上的孙悟空图案惋惜地说。
希望有年轻人传承风筝文化 “父亲那一代,是以风筝为生,不想学也得学;到了我自己,是喜欢,简单而真心地喜欢。”王新国说那时对风筝痴迷的程度现在连自己都难以理解,“不管天气好坏,只要风筝能放得起来就行。”
渐渐地,王新国也学会了扎“沙燕风筝”,并且手艺日渐精湛,“闲下来时就做,总有人找”。“扎了50多年,一天不动手,浑身就不太舒坦。”王新国拿出一只“小燕儿”,“现在都是做小的了,别看它小,可扎起来很费事,光是骨架就得整半天。”王新国说着把一对翅膀拆了下来,这样的风筝可以拆装。
王新国说,遗憾的是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扎风筝,许先生也有同样的感受,他们一直希望年轻人能加入进来,把风筝文化传承下去。
“模板我会好好保存下去,总得给后人留点儿东西。”王新国语重心长地说。(记者 齐欣) (来源: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