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梁伟发:广东要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 大事不出镇”(组图)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1月04日08:01
  ——广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综治委副主任梁伟发

  接受中国平安网专访谈广东省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

  2009年10月27日,广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综治委副主任梁伟发接受了包括中国平安网在内的中央17家媒体记者的集体采访,就广东省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的有关情况做了介绍。图为梁伟发在接受采访。(摄影 张学伟)

  中国平安网消息(记者 张学伟通讯员邓少君)今年以来,广东省加强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开展了"强综治、创平安、促发展"主题活动,大大方便了群众上访,及时有效地化解了矛盾纠纷,取得了明显成效。2009年10月27日,中国平安网记者采访了中共广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综治委副主任梁伟发同志。梁伟发表示,广东要通过今明两年的扎实努力,真正要把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成为“社会矛盾化解器、百姓心中新包公”,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道),矛盾不上交”。

  90%以上矛盾纠纷在基层,解决问题的支点也应在基层

  精彩摘要:

  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是衡量是否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标准,是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的执政组织基础的重要举措。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当前90%以上的矛盾纠纷发生在镇街以下基层,解决问题的支点也应该在基层。

  我1952年出生在广东一个偏远的穷山村,长大后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对基层情况比较了解,对老百姓有深厚感情。在历经生产队长、大队书记、乡镇书记、县长、县委书记、副市长、外贸厅长、市委书记到现在任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等不同职务中,深深感到能够为老百姓多办好事实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就是我们为官做人的价值体现,也是我们党委政府的天职。

  我们现在搞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不是对原来这些方法工作的推倒出来,而是在原有基础上,重新配置和有效整合原有综治维稳工作资源存量。重新配置就是配强领导、集中人员、提高素质、强化保障,这是最基本的;有效整合就是健全机制、强化责任、规范管理、提高效益,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中国平安网:

  广东正在全面建设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请问梁书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工作架构?

  梁伟发:

  我省全面推进的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是指在全省镇街一级建立以综治办为牵头,以司法所为基础,实现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等部门集中办公,同时整合综治、信访、司法、公安、法庭、纪检、民政、城管、国土、劳动、文化、交通、安监、林业、社会事务、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等部门力量,统筹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大调解资源,各职能部门既依法履职、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形成统一受理调处群众信访及矛盾纠纷、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大综治大调解工作平台。

  中国平安网:

  广东为什么要提出建设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

  梁伟发:

  (一)这是形势要求。改革开放30年,广东从过去曾经贫穷落后的南方边陲省份,一跃成为全国经济大省。全省GDP年均增长率为13.5%,2008年GDP总量达到35696亿元,比1978年增加190倍,约占全国的1/8;来源广东的财政总收入8470亿元,比1978年增加189倍,约占全国1/7。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胜利。在新的时期,我省能否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也成为全国排头兵,特别在社会管理方面先走一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解决社会管理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胡锦涛总书记说:"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稳定压倒一切。"我们的经济发展到这个地步,效率提高了,但在公平方面出了一些问题,各种利益纷争越来越突出,对社会和谐稳定提出严重挑战。今年1月汪洋书记在省委十届四次全会上指出:"从战略上要按照改革、发展、稳定的思路来谋划工作,从战术上要按照稳定、发展、改革的次序来推动工作"。因此,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是衡量是否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标准,是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当前90%以上的矛盾纠纷发生在镇街以下基层,解决问题的支点也应该在基层。

  (二)这是领导重托。我在参加去年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期间,永康同志非常关心广东,特地向我嘱托,广东是第一经济大省,也是社会矛盾纠纷、刑事发案和流动人口的第一大省。希望我这个政法新兵,对治理这些问题有新思路、新举措。我牢记首长嘱托,重点抓了几项工作,一是着眼于创新基层综治工作机制,力促由部门分散管理向大综治格局转变。组织开展了以加强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为突破口的"强综治、创平安、促发展"主题活动。二是着眼于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力促由粗放型管理向人性化、集约化服务管理转变。提出了以居住证制度为核心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证通"制度构想。今年7月30日,以"一证通"制度为框架内容的《广东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将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三是着眼于创新外国人管理办法,力促由管理职责不清向责任落实转变。四是着眼于创新公安管理机制,力促由传统层级指挥管理模式向扁平化指挥管理模式转变。强力推进"一平台三系统"和"五个一网"建设。"一平台三系统"就是公安指挥中心平台和警务综合信息系统、政府各部门联网的信息系统、互联网虚拟社会管理系统。"五个一网"就是:"视频监管一网控","办案办公一网通","工作执法一网考","服务措施一网办",信息情报一网综",促进了公安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和高效化。今年9月2日,永康同志来广东视察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三)这是责任所在。我以前长期在党委政府工作,多从事经济工作,很少涉及政法公安的具体工作。上任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后,省委常委分工我负责维护稳定工作,如何不辜负老百姓的期待,不辜负组织的重托,是我一直在不断学习和苦苦思考的问题。今年初省委要求每个常委抓1-2件重点落实工作,我就报了3件:一是整合基层资源、强化综治工作,具体就是抓基层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二是整治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三是应对金融危机引发的社会稳定问题。省委常委会也批准了。抓重点工作落实,要么不去干,要干就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干出色。就说第一件事情,原来我们有综治工作中心,我现在这样做不是否认前任、不是推倒出来,而是在原有基础上,重新配置和有效整合原有综治维稳工作资源存量。重新配置就是配强领导、集中人员、提高素质、强化保障,这是最基本的;有效整合就是健全机制、强化责任、规范管理、提高效益,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四)这是本人的基层情结。我1952年出生在广东一个偏远的穷山村,长大后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对基层情况比较了解,对老百姓有深厚感情。在历经生产队长、大队书记、乡镇书记、县长、县委书记、副市长、外贸厅长、市委书记到现在任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等不同职务中,深深感到能够为老百姓多办好事实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就是我们为官做人的价值体现,也是我们党委政府的天职。

  2009年10月27日,广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综治委副主任梁伟发,在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接受了包括中国平安网在内的中央17家媒体记者的集体采访,就广东省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的有关情况做了介绍。图为采访现场。(摄影 张学伟)

  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精彩摘要:

  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今年来,我们不带观点,和省直政法各部门有关领导,先后深入21地级以上市40多个县(区、市)200多个镇(街)的原综治工作中心、派出所、司法所、戒毒所、法庭等基层政法综治单位开展调研,逐步形成了关于加强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的基本思路。

  广东推进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五个重在": 一是重在加强领导,切实提高组织协调能力。二是重在整合资源,切实形成大综治大调解新格局。 三是重在健全运行机制,切实提高"中心"运作管理水平。四是重在增强素质,切实提高中心工作人员能力水平。五是重在解决问题,切实把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化解在基层。

  "五个重在"的落实,形成了四个特点:一是体制创新、整合资源,产生了1+1〉2的效果。二是盘活存量,增强活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三是重点下移、责任落实。四是同心协力,减少扯皮。

  中国平安网:

  广东是如何谋划推动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的?

  梁伟发:

  1.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今年来,我们不带观点,和省直政法各部门有关领导,先后深入21地级以上市40多个县(区、市)200多个镇(街)的原综治工作中心、派出所、司法所、戒毒所、法庭等基层政法综治单位开展调研,逐步形成了关于加强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的基本思路。

  2.反复论证。我们提出加强全省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的方案后,先后请省综治委委员、省政法委全体委员集体论证,在上省委常委会议之前,又将初稿报汪洋书记、黄华华省长、刘玉浦副书记审示。在省委常委会议上得到一直通过,会后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以粤办发〔2009〕17文件下发。

  3.先行先试。我们从2月份开始选择深圳市龙岗区、佛山市南海区、汕尾市海丰县、湛江市徐闻县、肇庆市封开县等5个县区,分别代表经济特区、珠三角地区、粤东地区、粤西地区和北部山区先行先试,为不同类型地区的中心建设工作提供经验。

  4.强化督导。省派出5个综治督导组,扎在基层,耳听提命,手把手教,帮助各地把好中心建设方案关、进度关、质量关。市、县两级督导也做到认识统一、责任到位、业务精通、精力集中、督导到位。

  中国平安网:

  广东省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的特点是什么?

  梁伟发:

  广东推进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五个重在":

  一是重在加强领导,切实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全省落实镇街党(工)委书记兼任综治委主任,党(工)委副书记兼任综治办和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主任,另选配一名素质好、业务精的专职副主任。

  二是重在整合资源,切实形成大综治大调解新格局。实现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集中办公、统一运作。在一些地方,哪类问题突出的,其主管职能部门也进入中心办公。如珠三角地区的劳动保障所、山区的林业所或国土所等,其他部门采取联席办公会议方式协调联动、随时集中。

  三是重在健全运行机制,切实提高"中心"运作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联合工作机制,规范运作管理,加强监督管理。什么事情离开监督,就会产生懒惰、甚至腐败。

  四是重在增强素质,切实提高中心工作人员能力水平。加强对"中心"工作人员"应知应会应懂"学习培训,使他们懂政策、懂法律、懂业务、会做群众工作。

  五是重在解决问题,切实把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化解在基层。通过"中心"平台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做好源头治理、落实前端防范,努力达到"六提高六减少"目标。

  "五个重在"的落实,形成了四个特点:一是体制创新、整合资源,产生了1+1〉2的效果。二是盘活存量,增强活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三是重点下移、责任落实。目前不少镇街"中心"正积极向村居(社区)和规模企业延伸工作网络。四是同心协力,减少扯皮。以前各部门人手少,部门分工细,也容易扯皮,想干事也干不成事。现在力量整合起来,规定程序、规定责任、规定期限,集中办公、统一处理问题,发挥了任何单一部门无法胜任的作用。

  2009年10月27日,广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综治委副主任梁伟发,在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接受了包括中国平安网在内的中央17家媒体记者的集体采访,就广东省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的有关情况做了介绍。图为采访现场。(摄影 张学伟)

  让群众知道来中心、方便来中心、愿意来中心,提高化解矛盾纠纷效能

  精彩摘要:

  最重要的是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的重视,切实拿出"第一责任人"的劲头,把中心建设作为紧跟中央、服从全局的固本工程,作为维护社会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民生工程,作为促进各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护航工程,作为履行综治委主任重要职责的"一把手"工程,拿出切实可行的招数,千方百计解决存在问题,创造条件建设好综治中心。

  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的核心是综合,困难也是磨合。把几个部门综合在一起干事情,人是集中了,但如果貌合神离,也形成不了合力。

  我们面临的社会是发展的,矛盾一定会不断涌现。只有不断改革创新、完善机制、提高素质、增强效能才能让群众知道来中心、方便来中心、愿意来中心。

  通过今明两年的扎实努力,真正把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成为社情民意汇集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综治维稳指挥中心、基层平安创建中心,成为社会矛盾化解器、百姓心中新包公。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党委书记、综治委主任孔海文在该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接待来访群众。

  中国平安网:

  广东推进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的难点何在?

  梁伟发: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省委领导高度重视,但最重要的是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的重视,切实拿出"第一责任人"的劲头,把中心建设作为紧跟中央、服从全局的固本工程,作为维护社会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民生工程,作为促进各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护航工程,作为履行综治委主任重要职责的"一把手"工程,拿出切实可行的招数,千方百计解决存在问题,创造条件建设好综治中心。

  二是运作磨合、协调联动。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的核心是综合,困难也是磨合。汪洋同志今年5月视察佛山市南海区"中心"建设时深刻指出,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是个新生事物,其核心是综合,困难是磨合,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磨合。几个部门集中在一个平台干事,一套人马,多块牌子,怎么样有效磨合?我们的做法,一是增强大局观念。"中心"各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要进一步树立大局观、服务观、协同观,增强事业心、责任心和合作心,共同履职尽责、齐心协力打造好中心平台。二是选好配强领导班子,高配专职副主任。三是强化"中心"权威。赋予"中心"的工作任务分流指派权、工作人员指挥调度权、工作进展检查督办权、工作责任倒查问责权、干部绩效考核奖惩和一票否决建议权。四是规范工作流程。中心统一执行"扇形"调处工作流程,真正做到"一个窗口服务群众、一个平台受理反馈、一个流程调解到底、一个机制监督落实"。五是规范台账簿册。各镇街"中心"统一使用省综治办制定的五个基本台帐簿册,对每一纠纷调处、每道工作程序如实录入,反馈及时准确,存档一案一卷,并逐步实施信息化操作,在此基础上建立信息管理平台,最终实现全省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一网通"。六是完善内部管理监督。建立健全"中心"职责,明确各部门具体分工,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制定首接制、督办制、问责制等制度,结合每年度综治考核,建立对成员单位和下属工作站的年终考评通报制度;建立健全工作人员业绩量化考核和奖惩制度,工作绩效与干部收入、评先授奖和晋升提拔直接挂钩。

  三是贵在坚持,常态长效。我们面临的社会是发展的,矛盾一定会不断涌现。只有不断改革创新、完善机制、提高素质、增强效能,不断解决好"中心"碰到的新问题、新情况,才能不断彰显中心的作用,使之在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维护基层社会稳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才能让群众知道来中心、方便来中心、愿意来中心。

  不增加人员和编制,靠整合资源创新体制产生1+1〉2的效果

  中国平安网:

  您刚才讲的"扇形"调解流程图是一个很好的创新。请您详细讲解一下它的内涵和意义。

  梁伟发:

  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大量调研后,设计了"扇形"调处工作流程图(见上图),可总结为"六步工作法":第一步——现场调解。群众来到“中心”诉求,受理总台值班领导即组织“中心”有关工作人员进行现场调处,力争当场化解矛盾纠纷;第二步——分流调解。对不能当场处理的,按矛盾纠纷性质分类进行人民调解或行政调解两条路径分步办理;第三步——落实职能部门调解。属人民调解范畴的,由司法所组织调解;属行政调解范畴的,由主管行政单位组织调解;“中心”总台跟进督办反馈;第四步——综治办主任牵头联合调解。如职能部门调解未成,由综治办主任组织有关职能部门人员一起会商处理;第五步——综治委主任牵头联合调解。如综治办主任组织调解未成,由综治委主任(镇街党工委书记兼任)组织全镇街资源、群策群力解决问题;第六步——仲裁或诉讼过程调解。如综治委主任组织调解未成,由当事人提起仲裁请求或诉讼,仲裁机构或法庭再组织裁中或诉中调解。每一调解步骤都要力争成功化解问题,并限期反馈结果到"中心"平台,"中心"全程跟踪,逐一建立台帐,直至定分止争、案结事了。所以"扇形"流程使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得到有机衔接,实现了群众诉求的"一条龙"服务,规范了基层化解矛盾的步骤和程序,增强了各部门各层级干部的调处责任,从而奠定了整个"中心"运行的机制基础。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工作人员向群众讲解矛盾纠纷调解流程图,引导群众按规范程序来解决诉求问题。

  中国平安网:

  我们注意到,广东省从2006年开始就在探索建立镇街综治工作中心。现在建设的综治信访维稳中心跟过去的综治工作中心比较,有什么区别?

  梁伟发:

  广东改革开放先行一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以及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各种社会问题和刑事治安案件先发多发,社会矛盾纠纷日渐凸显。这些矛盾和问题绝大多数发生在基层,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应该在基层。但镇街以下基层的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日益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一些镇街领导存在"重发展、轻维稳"的思想,履行"维稳第一责任"不够到位。二是镇街应承担社会管理、履行维稳职能的各有关机构部门条块分割、力量分散,很多情况下往往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战,既造成行政资源浪费,又难以凝成整体合力,导致"领导批来批去、部门推来推去、报告转来转去、群众跑来跑去",使一些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个体问题演变成群体问题、群体问题演变成社会问题甚至政治问题。三是镇街原来的综治工作中心存在不少问题。我省自2006年4月开始探索建立镇街综治工作中心,到2008年底有90%左右的镇街挂牌,但这些中心仍不同程度存在着资源整合不够、管理运作不规范、组织协调能力不强、部分人员素质不高、装备经费保障不到位等情况。基于以上因素,省委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扭转社会矛盾上升、社会治安严峻的形势,必须把加强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作为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工作的主要抓手,这既符合广东的实际,也完全符合中办发14号文件要求。这不是另立名目、推倒出来,而是重新配置和有效整合原有综治维稳工作资源存量。重新配置就是配强领导、集中人员、提高素质、强化保障,这是最基本的;有效整合就是健全机制、强化责任、规范管理、提高效益。新就新在这里,区别也在这里。没有增加人员和编制,还是那些人,但是这样综合以后,捏成拳头,增强了合力,提高了效率,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让中心成为“社会矛盾化解器、百姓心中新包公”

  中国平安网:

  这些"中心"目前显现了那些效能作用?

  梁伟发:

  各地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大局,把加强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和基层“强综治、创平安、促发展”主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坚持边建设边运作边出成效,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协调稳步发展。

  归纳中心的效能作用,一是整合资源、创新体制,产生了1+1〉2的效能。过去各镇街综治办、司法所一般只有1-2人,信访办只有1人甚至只是镇街党政办1名干部兼任。现在整合起来就少则有5、6人,多则有十几个人集中办公、统一处理问题,发挥了任何单一部门无法胜任的作用。

  二是规范运作,"一竿子插到底",大大增强了矛盾纠纷调处效能。一个窗口统一受理,办事高效,公正公开,深受群众欢迎。据初步统计,到今年9月,全省已建"中心"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30275宗,已调处115275宗,成功调处率达88%。群体性事件起数和人数分别下降9.8%和24.8%,很多地市群体性事件实现零发生。前三年我省民事案件递增速度年均10%,而今年已出现下降势头,说明基层调解的能力加强后,进行法律诉讼的民事纠纷案件相应减少。

  三是依托中心平台、延伸工作网络,既认真解决上访问题,又坚持下访解决问题,上下结合,相得益彰。

  四是因地制宜、探索创新,不断注入活动主题,激发了中心活力。像广州市依托"中心",强化"人、屋、车、场、网"综合管理,组织村居社区建立乡规民约、开展无发案竞赛活动,重奖平安无事村居社区;深圳市龙岗区建立社会"大综管"格局、南山区实现"一格三员"组织运作机制,推行社区网格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佛山市南海区推行两级考核、"三色预警"综治维稳责任制,每月兑现奖惩;肇庆市封开县、湛江徐闻县建立健全县镇两级人大监督、检查、考评、问责、奖惩激励等机制,这些创新做法凸现了"中心"作用,有效支撑了"六联"工作开展。

  五是为群众化解矛盾、解疑释惑、排忧解难。成为党委政府联系群众、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成为提高基层群众法制水平、凝聚群防群治力量的重要阵地。

  六是发挥强综治、创平安、促发展作用,镇街党委政府有了履行发展第一要务、落实维稳第一责任坚实的工作平台。由于"中心"集中受理了辖区群众的各种矛盾纠纷和信访诉求,辖区社会和谐稳定,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就可以从一些矛盾中解脱出来,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抓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福祉。今年6月以来,全省GDP逐月稳步增长,呈现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

  中国平安网:

  目前广东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进展怎么样?

  梁伟发:

  从今年6月份全面铺开建设到目前,全省1622个镇街已建好的"中心"799个,在建"中心"798个,未建的只有20多个。按照目前的进度,明年春节前全省完成全部镇街的"中心"硬件建设的目标应该不成问题。明年上半年为工作磨合期、机制健全期、人员素质提高期、绩效凸显期,下半年加快"中心"的信息化建设,为后年推动全省实现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一网通"打好基础。在下一步推进过程中,我们强调要做到"五个相统一、五个为关键",即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统一,以软件建设为关键;建设进度与质量相统一,以质量为关键;集中办公与协调联动相统一,以协调联动为关键;规定动作与开拓创新相统一,以开拓创新为关键;运作程序与工作成效统一,以工作成效为关键。通过今明两年的扎实努力,真正要把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成为社情民意汇集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综治维稳指挥中心、基层平安创建中心,成为“社会矛盾化解器、百姓心中新包公”。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