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海外并购机遇千载难逢 中国企业如何稳健出手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09年11月05日06:02

  海外并购:中国企业如何稳健出手

  ■本报记者 郭锦辉

  “一直在观望,主要是不知道何时‘出手’合适。”近日,在谈及海外并购时,四川某大型家电企业海外战略发展部负责人这样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在11月3日和4日召开的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上,很多与会专家认为,从目前内外部环境看,中国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业务已成大势所趋,但在这一过程中应抓住良机,稳健出手。

  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跨国投资额同比大幅度下降,而前三季度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逆势增长。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11月3日透露,1月至9月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总额同比增长了约1%,达到约330亿美元。

  “现在是‘千载难逢’的机遇,稍纵即逝。”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在洽谈会上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下,很多专家都很看好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机。

  今年9月,《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该意见提出,结合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转移产能,形成参与国际产业竞争的新格局。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熊必琳此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国家鼓励钢铁等产能过剩产业到境外去建钢铁厂,同时可以减轻国内能源、环境方面的压力。他认为,这从总体上讲是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道路,中国也到了“走出去”的时候了。

  除了产能过剩的压力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张小济认为,中国国内流动性充裕,加上人民币面临升值趋向,“走出去”为提高资金的运营效率和效益开通了渠道。

  他认为,首先承受产能过剩压力的行业和企业,以及竞争性行业将可能率先“走出去”,其步伐将主要取决于经济复苏的速度和稳定性,以及目的国的投资环境。

  据了解,目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主要目的集中在获取资源,引进技术,获取品牌、市场和分销渠道,以及进行财务性收购等,其中服务类和金融类是重点。当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涉及到资源类并购时,部分国家容易产生警惕心理。

  专家对此建议,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过程中要有充分的规划和准备,了解所并购的企业和投资环境,由企业本身出面,采取逐步收购的方式。

  “中国海外投资项目面临着投资环境的影响,这可能会造成项目效率较低。”据张小济介绍,这些方面的表现有:在工程投标方面是否获得公平待遇;并购中遭遇东道国政府干预;东道国对中方人员限制过于严格等。他认为,由于海外投资经验不足,中国企业在人力资源、信息和融资等方面还急需帮助。

  “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过程中要有一个全面的战略性思考。”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方方建议,为了增加并购成功的可能性,要争取得到对方管理层的支持,做到全面的公关策略,在并购过程中保持透明度,增加人才储备,以及善于运用财务、会计、法律等专业机构。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