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细节管理
镜头:
到上海出差的何宗渝乘坐出租车去浦东新区松林路的通茂大酒店。谁知车子驶出松林路也不见饭店,只有一个住宅小区横亘其间。原来绕过小区,还有松林路的另一段。“按路标寻找根本行不通的,不知道这些路标都有什么用!”连出租车司机也跟着抱怨。
路口设置不合理
建平面叉口不如修立体通道
镜头:
北京朝阳区大望路路口到红庙路口间新添了红绿灯,常跑这条路的出租司机刘师傅抱怨,“起步停车太频繁,高峰期一堵就半小时,这哪儿是添灯,简直是添堵!”大望路路口到红庙路口有3个红绿灯,而从红庙路口到金台路,距离与前者一样,却只有一个红绿灯供行人过马路。“那边是高档小区,有钱就能开路,就不能在我们这里再修个天桥或地下通道?”住在附近社区的夏大爷说。
一上立交就犯迷
单跨立交桥更适合城市
镜头:
经北京西直门立交桥由西向南的90度转弯,要经过3个360度转弯才能完成。经北京玉蜓桥由北向西的90度转弯,也要经过3个360度转弯才能完成。“我一上这些立交桥就迷糊!”北京白领魏珍说。
换乘要走二里地
放权基层部门改善公交换乘
镜头:
“火车站挺漂亮,就是出站坐公交车、打出租车都不方便。”从铁路烟台新站北出口出来的李女士提着3个大包走了500米,仍没找到公交站点。站前道路上车流、人流十分密集,不仅拥堵严重,而且十分危险。
无论是位于市郊的上海虹桥机场,还是位于市中心的铁路北京西站、北京西直门地铁站等大型枢纽,常常是交通拥堵的节点。追究其原因,主要是“零换乘”公交线路的缺失。许多旅客出站后不愿意负重远行,出租车、黑车、社会车辆便在枢纽周边扎堆载客,最终造成了交通拥堵。
车流虽不小堵车不严重 看香港如何解决堵车难题
香港的公路总长至2008年为2040公里,车辆总数57.5万辆,平均每公里道路承载约275辆汽车,是世界上道路交通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先天”虽不足,堵车却不严重,香港市区平均车速多年均保持在30公里以上。尽管每天也有车流量大的高峰,但除非发生事故,极少出现路面被“堵死”的情况。香港的“秘诀”不在于加建拓宽道路,而在于以通畅为目标的高效交通管理。
东京:治理拥堵“软硬兼施”
日本东京都人口逾1200万,机动车总量超过400万辆,家用轿车320万辆,大约不到4人拥有一辆乘用车。这个比例虽然在日本47个都道府县中列倒数第一,但由于人口密集,交通拥堵也是东京政府高度关心的一大课题。
记者在日本常驻开了4年车,感觉东京的道路称不上“路路畅通”,堵车也是家常便饭,但在城里很少碰到北京那样常态化的一步一蹭或是路口堵成死疙瘩的情形。东京人口和北京差不多,车比北京多,路比北京窄,他们解决交通拥堵靠的是什么呢?
华盛顿:民众意见影响治理交通决策
虽然与世界上很多大都市相比,美国首都华盛顿无论从面积还是人口来说都只能算是“小巧玲珑”,但由于美国是名副其实的生活在车轮子上的国度,华盛顿身为它的首都,也免不了受到交通拥堵的困扰。为此,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政府力求综合多种举措治理交通,而当地民众的意见对政府决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治理高速路爆堵可以有良策
北京的高速路越修越多,节假日堵车也越来越严重。随着国家刺激汽车消费政策的出台,市民购车与日俱增,我们可以预见:节假日里高速路拥堵会进一步加剧。
应当说,为了解决高速路拥堵,有关部门想了不少的办法。比如说,杜家坎收费站20个收费窗口全部打开,两个ETC通道也用于普通收费。每个收费窗口前还设立了一个临时窗口,所谓“复式收费”吧。平均每辆车通过收费站也就是10秒。
治黑车,“罚”不如“法”
有垄断就容易有“黑市”。消除垄断、为百姓提供价廉质优且充足的交通服务,“黑车”才没有存活的空间。
报载,国庆中秋两节期间,京沪高速公路客运一票难求,扬州一对夫妇“灵机一动”,借辆大客车跑起了客运,不料这辆“黑车”途中被查,两人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