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万象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多数大学生不会唱校歌 老校歌难激起90后共鸣?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11月06日09:24
  本报记者 雷宇 实习生 谭思嘉

  作为校报记者,武汉某重点高校新闻系研究生王晶开学后受邀参加一场校级晚会。

  在他拿到的单子上,国歌之后,是集体合唱校歌。可整台晚会都结束了,这台节目也没上演。后来他一打听才知道,因为没有几个人会唱校歌,担心出洋相就给撤了。

  “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轻轻跟着和,牵动我们的共同过去……”大学校园里,如果有人问这首歌会是校歌吗?人家会笑话你“太老土了!”

  一项调查显示,作为一所学校的文化符号,相对于校徽、校训,校歌似乎显得更加孤寂,7成以上学生不会唱校歌——曾经激励过一代代大学生激情澎湃的校歌正在脱离“80后”、“90后”们的大学生活。

  大学校歌随风飘远

  “咱们学校居然有校歌?我这都快毕业的人了,竟然不知道。”

  “是呀,真遗憾,我怎么以前都没听说呢!”

  一次火车旅行中,北京某高校大学学生张帆得知自己学校有校歌的消息,惊讶不已,“印象中关于校歌的记忆已经太久远了!”

  回到学校后,张帆开始关注起“消失已久的校歌”,在各高校校内网论坛中搜索关键词“校歌”,没想到对学校有校歌一事感到意外的大学生不在少数。

  网上交流中,中山大学哲学系学生王鹏告诉张帆,“入学只用了半个小时教唱,军训时候唱过几次,后来就没再唱过了”。

  北大教育学博士生徐同学对校歌更不感冒,“只是下载听过,不能保证每个人都会唱。我们学校不少流传的歌曲,像《未名湖的海洋》,都是同学作词作曲的,传唱得比校歌火!”

  到底有多少学生还能完整地唱出母校那支歌?

  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调查结果回答了张帆的疑惑:72%的学生表示虽听过校歌但不会唱,更不懂什么意思;12%的学生表示在参加学校组织的会议时唱过校歌,但也不能完全明白校歌的意思;6%的学生能马上唱出几句校歌;还有10%的学生说从来没听过校歌。

  一位即将离校的大学生也曾投书报社,诉说心事:毕业前夕和朋友去KTV唱歌,提议大家一起唱校歌来纪念4年的青春岁月,结果大家面面相觑,有几位咧开嘴笑了,他们说上一次唱校歌还是大一的时候呢。

  在致媒体信中,这位学生反映,尴尬的境遇让他陷入了沉思:蕴含了一所高等学府的核心文化和精神内涵的一校之歌为什么却不能传唱于学校大多数人之口呢?我们的校歌恐怕是曲高和寡,被束之高阁了。

  “不少大学甚至根本没有校歌。”张帆在小调查中还发现,许多大学由于刚刚经历院校合并时间不长或者升格调整,新的校歌还没来得及产生。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校歌是必要的。在一些学校的校园网里,张帆常常看到这样的叹息,“毕业后重听校歌,那种场景让人感慨万千”。

  晦涩难懂、远离现代生活成为“90后”传唱的两大拦路虎

  武柯刚刚从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毕业,他印象最深的就是跨校考研前夕每天听该校校歌的那段经历。

  当初在中国传媒大学和另一所著名新闻院校间选择时,有往届学长给他推荐了这首上个世纪80年代风靡大学校园的民谣式校歌——《校园里有一排年轻的白杨》,“歌词清新怡人,而且当时的版本中还有白岩松、周涛、陈鲁豫等人出镜的倾情演唱,让人神往”。

  就是这首校歌坚定了他的选择并伴随他度过了那段最难熬的日子,“至今每次唱起来都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人大新闻系的李多也有着类似的感觉。李多刚进校时,开学典礼就有人专门教了半个小时,70周年校庆那天,所有人一起唱起这首刚刚由校长纪宝成创作的校歌时,凝重、激昂的旋律让李多有种激动地想流泪的感觉。

  李多说,自己有时无聊还会在宿舍里唱,当做一种娱乐,甚至有的宿舍把校歌当成舍歌。

  然而,更多的大学由于经历过战乱的颠沛流离,校歌大多带有浓浓的时代烙印,或是使用旧时代的文言文,或是为了在特殊年代振奋人心而创作,由于其高深艰涩或脱离“80后”、“90后”大学生生活而很难被传唱。

  “大哉一诚天下动,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千圣会归兮,集成于孔。”在南京各大学中,最老的校歌当数这首南京大学的校歌了,这首有着80多年历史的校歌歌词是文言文。古朴端庄的词章是对这所百年名校的完美诠释,可这也让部分学子觉得唱来“拗口”。

  “歌词使用文言文,晦涩难懂,让这一首校歌变得曲高和寡,所以,一般的大学生别说会唱,连意思恐怕都没完全搞懂。”一名学汉语言的学生回忆起百年校庆时学唱校歌的情景十分有感慨,“歌词虽然不长,可是因为全是文言文,不好理解,所以经常唱错。为了不忘词,当时我们班的同学找来一本古汉语词典,对照着翻译成白话文。”

  浙大08级中文系研究生李建也认为,“歌词是文言文,非常古朴大方,深厚儒雅,的确代表了一所百年名校的风范。不过这首已经近百岁校歌,就像个百岁的老人,和现在的许多年轻学子有代沟,歌词写的风格不太符合现代音乐的形式,歌词的时代背景也跟现在现代有差异,端庄有余生动不足。”

  “有没有属于我们"80后"、"90后"一代的校歌呢?”一位学生在网上建议,生活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校歌也应该与时俱进,“校歌的古朴也成了它传播的最大障碍,如果用现代音乐元素谱写一曲易于传唱的校歌,让校歌随着学生的脚步传播到世界各地,将大学的精神真正发扬光大。”

  两三千人一起唱校歌是一种精神洗礼

  “嗟尔髦士,尚其有闻。念哉典学,思睿观通”。有段日子,李建在拨打学校某部门办公电话时发现,“嘟嘟”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校歌旋律,原来学校将这首上个世纪30年代著名国学大师马一浮创作的歌词设置成了部分固定电话的彩铃。

  浙江大学的这一举动曾在网上赢得了掌声阵阵,有同学甚至还把自己寝室电话和手机彩铃也换成校歌版的。但也有不少专家对于当前的校歌冷落现象表示忧虑。

  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教授谭旭东认为,校歌遇冷背后是大家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关注点变了,人文环境塑造不如以前。一个很现实的例子就是高校的人文景观也少了,原来学校都有很多雕塑,可是现在少了,有也是那种成批量的塑钢雕塑。

  谭旭东的求学经历中,小学、中学、大学都有校歌。在他的印象里,当时大家都会唱校歌,校庆、迎新晚会也会有激励人心的校歌声响起。

  在谭旭东看来,校歌回归的呼吁并不在于它的本身,最关键的是它作为一种文化精神符号被丢掉了,学生忙于挣学分,学校忙于盖楼,“这种呼吁背后是一种对于校园文化、教育精神回归的期待。”

  “两三千人一起唱起寓意深远的校歌,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和升华。”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学副教授孙藜说。

  (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