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前驻法大使谈外交 60年代接线员让苏联高官滚蛋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2009年11月09日04:37
吴建民演讲时精神矍铄。石小磊 摄
吴建民演讲时精神矍铄。石小磊 摄

  美国部长请客春卷包子加蔬菜

  前驻法大使吴建民昨在宁为家乡人说外交

  中国前驻法大使、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昨日应南京图书馆邀请回到老家南京,就新中国外交发展等话题作主题演讲。当70高龄的他梳着整齐的头发,精神饱满走进“南图讲座”主席台时,全场的市民都给予了最热情的欢呼和掌声。吴建民的小学最后两年及整个中学六年是在南京度过的,他坐下来就很高兴地说:“我是南京人,家乡人请我,一定要来。”

  [谈中国外交]上世纪60年代

  接线员让柯希金“滚蛋”

  1939年出生的吴建民今年正好整70岁。不过,坐在主席台上的他,即使在镁光灯照射下,仍然看不出太多的皱纹。不但看来年轻、精神,吴建民的记忆力也奇好。在回忆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外交史时,他总能举出许多小例子,让在座市民听得津津有味。

  说到1965年后中苏关系紧张时,吴建民讲了一件趣事。那是1969年,“极左”思潮影响着中国大地。一天北京长途台接到一个苏联电话,说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希金想跟周恩来总理通电话,没想到电话接线员一个二十几岁的小青年就把他骂回去了:“什么?要跟总理通电话?柯希金是什么东西?修正主义头子!滚蛋,你没有资格跟周总理通电话!”于是,就这么一个电话就给骂回去了,事情不但不汇报,还为此请功。“不能怪小青年,这就是当时的中国,”吴建民说,周总理当时听说了很生气。

  普通人也参与外交

  中国大妈感动外国小伙

  “几十年过去,中国从小外交走向了大外交。”吴建民说,新中国成立初期及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外交,只是政府层面的政治外交。而现在不同了,政治、经济、教育、体育、文化等等方方面面,而且很多公民也不同程度参与外交。

  有一件小事让吴建民印象深刻。1994年,吴建民任驻荷兰大使时,他的夫人施燕华是驻卢森堡大使。有一天丹麦驻卢森堡大使找到施燕华说:“我儿子到中国旅游,回来跟我说中国人真好!”原来这位丹麦大使的儿子在中国坐火车,当时是夏天,那时中国的火车空调并不好,许多车还没有空调,这个年轻的小老外看许多中国人都脱了鞋袜躺在车上睡觉,他就也脱了臭烘烘的鞋袜开始睡觉。可是当他醒来时发现,袜子没了!四下里一看,是对面一个中国老大妈帮他把袜子洗掉了,用一根细绳挂在那儿晾干。小伙子顿时大受感动,这个素不相识的中国老大妈使他对中国人产生了好感。

  吴建民说,中国走向大外交后,许多公民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中国的国际形象。去年一年,有5000多万外国人来到中国,又有4000多万中国人出国。中国已经走向了世界。

  [谈社会问题]

  “几次来南京空气都不好”

  这么多年来,吴建民一直关注社会热点。昨天他还与南京市民聊起气候与环境的问题:“几次来南京,街上的空气都不太好,今天好像又下大雾。”吴建民说,汽车尾气污染是个重要的原因。“北京污染也很严重,1994年我去荷兰当大使时,北京只有几十万辆车,现在有400万辆了。一些美国人就说,中国的发展犯了他们当年的错误。上世纪60年代,美国富人去郊区居住,每天开车上下班,有时在路上要花2小时。一来浪费时间,二来消耗大量能源,空气污染了。”吴建民认为这种生活方式不可持续。他说,即将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也许是本世纪最重要的会议,事关全球的发展。

  美国部长请客就上两盘菜

  吴建民昨天还建议,中国人宴请方面的习惯需要改一改。“今年7月16日,美国两个部长在北京请一位领导吃饭,我作陪。多少菜?一人两盘。第一盘是两个春卷,两个包子,第二盘就是米饭和蔬菜,工作午餐不上酒。我想美国就是经济危机,两个部长请吃饭这点钱还是掏得起的吧?可是人家也没觉得寒碜。但是我们中国很多宴会上,很多酒菜都倒掉了,这多浪费呀?”

  [答市民疑问]

  两岸共同点增多正在融合

  为了让市民有机会与自己交流,吴建民还专门留了时间让市民提问。一位大学生拿起话筒就问:“您认为大陆和台湾两岸关系会走向何处?”这位大学生话音未落,边上有市民插话:“两岸关系不是外交问题!”吴建民笑着说:“说得对,两岸关系是内政,不是外交问题。”他指出,大陆和台湾的分割状态已经存在了一个世纪,当时中国正处于衰弱时期。现在不同了,在世界发展的进程中,两岸共同点越来越多,两岸正在共同发展中相互交融。

  有市民问:中国不称霸怎么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吴建民当即举例:“朝核问题,之前的会谈遇到阻力,但是中国领导人访朝后,情况就不一样了。中国需要的是和平崛起。”

  [夫人眼中的吴建民]

  “他就是那种工作狂”

  由于还要赶飞机去北京,吴建民没有留下给记者的采访时间。不过,记者昨晚拨通吴建民夫人施燕华电话。记者问她:怎样评价自己丈夫。她想了想说:“他就是那种工作狂,有工作的时候就处于亢奋状态。”一生致力于中国外交,退休后还为了外交事业四处奔波劳累,“成天不在家”。施燕华还告诉记者,吴建民是个善于学习的人,很关心社会问题,经常看很多材料,这样与人交谈时才能谈出东西来。

  记者注意到,对于吴建民的外交思想,也有一些人持不同的观点,施燕华说:“我在网上看到了,我问过他,我说有人在网上骂你呢!不过他说,没关系,因为他所阐述的观点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站在国家立场上的,为了中国更好地对外交往。”

  本报记者 石小磊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