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生前留影
《钱学森画传》即将出版 澄清种种误传 叶永烈:钱老一直是音乐发烧友 “钱学森生前坚持"四不",不写传记,不写序,不题词,不出席应酬性会议。所以流传的很多关于钱学森的故事都是虚构的。”叶永烈对《青年周末》记者说。为了澄清种种误传,叶永烈《钱学森画传》的筹备得到了钱学森之子钱永刚的帮助,提供了独家的资料和图片。
“传闻说,有一年5月钱学森的夫人蒋英在上海兰心剧院举行个人独唱音乐会,回国探亲的钱学森一声不响地买了票,听得如痴如醉。故事很动人,但后来查证,钱学森当时人在美国,暑假才回国的。”
“传言某天毛主席宴请钱学森,那天钱学森迟到了,他一进来就跟毛主席道歉。事实是,钱学森任何会议,任何事情都是早到,从来不迟到,毛主席宴请,更不可能迟到。”
-钱学森生前坚持“四不” 青年周末:您什么时候开始萌发写《钱学森画传》的念头?
叶永烈:我其实在1979年就因为工作关系认识了钱学森。但从没有想过要写他的传记。直到三年前,交通大学出版社找我想让我出关于他的画传,因为上海交通大学是钱学森的母校。但最初我不太考虑写这个,这事儿就被搁下来了,直到今年5月。
青年周末:为什么不愿意写? 叶永烈:我开玩笑跟出版社的总编说,早年我写过好多科学家传记,但这些年写的都是中央政府委员这一级的,科学家几乎不写。
其实不愿写有一个重要原因。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就有一家出版社约我写钱学森传。这家出版社还给钱学森写了封信,钱学森的回复是:不要写!他有一个态度:传记都是人死了以后才写的。
青年周末:没有他的配合,传记很难完成?
叶永烈:因为我写传记,原则是要本人见证而且能够接受采访,比如我写陈伯达,就去采访了他本人。而钱学森生前,好多出版社、作者都找过他,他一概拒绝。我知道他的脾气,他坚持“四不”:不写传记,不写序,不题词,不出席应酬性会议。所以交大出版社找到我的时候,我几乎不太考虑这事。
青年周末:后来为什么又决定动笔了?
叶永烈:一方面是交大出版社离我家很近,不断来找我;另一方面,交大出版社找到了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他们之间关系不错,钱学森很多书都是这家出版社出的。2006年的某一天,出版社跟我说钱永刚来上海了,安排我们见见面,谈一谈写钱学森传记的事情。之后我和他的接触很多,他在上海我去看他,我去北京他也来看我,他给我提供了大量的资料。
青年周末:钱永刚为什么不顾父亲的反对?
叶永烈:他主要考虑当时流传的钱学森传记有好多内容都是虚构的,钱老都没有看过,很不严肃。我写了很多人物传记,可能钱永刚觉得我比较可靠吧。我们也有一个约定,画传写完要给他看看。
没有钱学森本人的口述,确实是个遗憾。这类情形不是第一次了,当年中央党校出版社约我写陈云传,我也是犹豫,因为陈云也拒绝别人给他写传。不过陈云的夫人和秘书倒是很支持这件事。陈云不在家的时候,他夫人把我请到中南海家里去谈,尽管陈云本人没有接受采访,可是他的夫人谈得很详细,也差不多了。
◎钱学森之子钱永刚(右)向叶永烈赠送钱学森书信
一见面他就自称“笨人” 青年周末:您1979年就结识了钱学森?
叶永烈:对。1979年2月23日,我忽然接到钱学森秘书柳鸣的电话,说他到了上海,约我一谈。我当时正担任《向宇宙进军》一片的导演,我把拍摄提纲寄往主管部门国防科委以及第七机械工业部审查,没想到当时担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兼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的钱学森亲自看了拍摄提纲,乘来沪之际跟我谈谈他的意见。
当天晚上我就去了上海延安饭店。柳鸣领着我来到楼上一间会客室,我刚坐定,穿着一身军装的钱学森就来了,书生气质,温文尔雅。他出生在上海,但3岁就便随父亲去了北京,所以满口京腔。他给影片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
青年周末:那次见面您对他的印象是什么?
叶永烈:他挺幽默的,一见面就说:我是个“笨人”,“对艺术外行”。但其实他很内行,对影片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比如他告诉我,影片的开头应该表现中国古代对太空的美好幻想: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立轴上的月亮、太阳、神仙,到嫦娥奔月神话、敦煌飞天壁画。他还对音乐很在行,在说到古人飞天梦时,还建议,这一组镜头最好以古筝配上中国古典乐曲……钱学森非常健谈,一口气谈了两个多小时。我后来根据笔记整理出一万多字的谈话记录。
青年周末:他对这部片子这么重视?
叶永烈:是啊,当时他非常乐意我们去拍这部片子,他说:你来给我们做宣传,我们是求之不得。因为那时候他压力很大。他很坦率:中央关于要把中国人送上太空这个问题,有争论。那是1979年,中国还很穷,载人航天要花很多钱,就是说火箭屁股烧的是人民币。有人认为先把地上的事情规划好,太空的事情放一放。对钱学森来说,我们的影片全国一公映,等于就是为载人航天做了大宣传。所以每次见到他,他都很高兴,很认真地看进展。连解说词都要细细推敲。
-夫人开音乐会,他必定到场 青年周末:您刚才说出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澄清之前有关钱学森的虚构故事,比如说呢?
叶永烈:2003年我出了本书叫《飞天梦》,讲的是载人航天的故事。写书过程中我从钱学森的涂秘书那里听说了很多他的故事。比如说他提过一张照片,毛主席宴请钱学森。有的书里写,那天钱学森迟到了,他一进来就跟毛主席抱歉,解释是因为什么事情,迟到了。涂秘书说这是胡说八道,钱学森任何会议,任何事情都是早到,从来不迟到,何况是毛主席宴请,更不可能迟到。
他还披露了钱学森和毛泽东合影背后的故事。这张照片是1956年2月1日拍的,那天毛主席宴请全国政协委员,钱学森刚刚回国不久,被安排在第37桌。他进入会场后,拿着请柬到第37桌,却没有看到他的名字。这时服务员上来把他领到了第一桌,毛主席的右边。这可是第一嘉宾的位置啊。钱学森很惊讶,后来才知道毛主席在审阅宴会名单时,用红笔把钱学森从37桌勾到了第一桌。两个人一边吃饭一边聊天,钱学森第一次和毛主席的合影就是这么来的。
青年周末:钱永刚跟您透露了他眼中作为父亲的钱学森吗?
叶永烈:在钱永刚的记忆里,父亲是很忙碌的,他很少见到父亲,主要是母亲蒋英陪伴他。他对父亲是绝对的尊重。
他们一家人感情很融洽。钱学森和夫人一起走过了62年。他是个很好的丈夫。比如夫人如果有音乐会,他必定到场。实在抽不开身,他一定要夫人把录音带给他。他们的一子一女也常常陪伴他们。钱永刚经常去照应晚年的钱学森。以前钱学森不看电视,一直听广播。去世前一年耳朵不好使了,要看画面,钱永刚孝敬老爷子,买了个电视。从这点来说,钱学森比季羡林幸福吧,季老去世前半年多才和儿子团聚,之前十几年没有相见。
青年周末:除了钱永刚,您还采访了钱学森的其他亲属吗?
叶永烈:还采访了他在杭州的亲人。这些年他亲戚很少见到他,但1931年,他得了伤寒,休学一年,就在杭州休养。他们记忆中的钱学森很开朗,爱开玩笑,并且兴趣广泛。那段时间他学水彩画,喜欢文学,也喜欢哲学,还爱摄影。这次《钱学森画传》就会刊登他的摄影作品,第一次发表的。
青年周末:在准备这本画传的过程中,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叶永烈:为准备这本画传,我才开始了解他一直是音乐发烧友。很多人认为他是因为夫人是艺术家,他才爱上音乐的。其实不然,他早年就喜欢音乐。他十几岁的时候喜欢吹口琴,钱夫人那时还是他的干妹妹,要玩他的口琴,他不给,她还哭了起来。钱学森还会多种乐器,在交大念书时在交响乐队吹小号。拿到第一笔奖学金,第一反应就是赶紧跑去南京路买唱片,那时唱片很贵的。后来他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读书,当时的波士顿交响乐团很著名,他们的音乐会钱学森一定要去听,用他的二手车拉好几个同学一道去。听的那是如痴如醉。
◎文/本报记者 颜雪岭 ◎供图/叶永烈 (来源:青年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