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动物园的最后一只熊“小黑” |
正在进食的狮子 |
彭绍广走南闯北的猴子 |
伊犁动物园大门 |
游客锐减入不敷出 伊宁动物园遇举步维艰
亚心网讯(文/图 本网记者 胡晓蓉) 11月11日,伊犁动物园负责人彭绍广的心情不错。因为雪终于停了,动物园来了3名游客,连续一周的零客流记录就此终结。“如果晴天能保持到月底,每天卖上三五十块钱的门票还是不成问题的。”彭绍广说。
事实上,由彭绍广承包的占地11亩的伊犁动物园早在2004年就进入了经营的“冬季”。如何改善?扩大经营面积、增加动物种类、向社会寻求长期支持、还是熬到合同期满交还给政府?这些既是彭绍广面临的难题,也是相关政府部门继1998年后需要再次考虑的问题。
动物园承包出去
伊犁动物园套建在伊犁人民公园里,自1976年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都作为动物展区而存在,目的是为了拉动公园门票收入。这一举措的效果立竿见影: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公园的门票收入开始大幅增长。按照动物园当年的负责人描述:“这段时间的收入是以抛物线型发展的,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最辉煌,之后开始走下坡路。”
1996年起,政府部门对继续经营动物园已经丧失了信心,决定在适当的时候闭园。消息一经透露,社会一片哗然,因为这是伊犁河谷惟一的野生动物园。一名伊宁市小学生给市长写信说:“听说动物园要取消,我们都很难过,能不能保留下来,因为还有很多小朋友都想看看那些可爱的动物……”
伊宁市建委园林处副处长张健回忆说,这封信对动物园的续存起了决定性作用。不久,伊犁人民公园管理办公室接到市长的批示意见:动物园该怎么搞?希望能尽快想办法,拿出一个好方案。
伊犁人民公园管理办最终决定,走市场化道路,找有能力、有经验的个人或者单位来经营动物园。经过遴选,来自南昌、出身动物驯化世家的彭绍广得到了动物园的承包权。1998年,彭绍广与动物园的直管部门——伊宁市园林处签订了15年的承包合同。
伊宁市园林处档案办公室出示的一份联营合同书显示,动物园承包给彭绍广时,动物和禽类共有13只,其中动物包括狗熊两只、马鹿4只、猴子3只、狍鹿子1只,其余3只为并不罕见的禽类。合同中约定,彭绍广必须引进东北虎、鸵鸟、孔雀、蟒蛇等新的动物种类,改造和新建大门和部分动物笼舍。为了保障彭投资的回收,在15年的承包期内,前10年对其免收管理费;后5年除动物饲养费外剩余部分双方2:8分成。
自此,伊犁动物园在经营主体上完成了由公到私的顺利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