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农民工“乌纱帽”疑似“关怀秀”
□ 李英锋
11月7日,四川遂宁市委组织部、遂宁市人事局,在几家当地网站上同时挂出一个公告:拟从遂宁籍外出务工及返乡创业优秀农民工中,定向公开选拔三名副科职领导干部。(11月8日新华网)
遂宁的农民工一定会被其他地区的农民工强烈羡慕和嫉妒,因为家乡给他们留出了三顶“乌纱帽”,他们有机会“工而优则仕”,当上副局长、副镇长。
笔者以为,我们先且慢为遂宁的农民工欢呼,在评判这一事件之前,我们应读懂遂宁市选拔农民工做官的准确内涵。
我们可以对这种做法做两种解读:“农民工可以入仕”,也就是说,组织部门把阳光照耀到农民工群体身上,扩大了选拔人才的渠道,彰显了农民工政治地位的提升。
“让优秀农民工入仕”——这种不拘一格所表达的则更多是对农民工的一种奖励,“乌纱帽”被组织部门当作了一种特殊奖品和荣誉。
如从第一个角度而言,遂宁市组织部门的做法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但我们透过遂宁市有关领导的表态,却不难发现,遂宁市显然更侧重于、更乐于把“副科级”当作一种赏给农民工的奖品,从这一角度而言,遂宁市的做法显然是值得商榷的。
农民工固然需要政治关怀,需要肯定、荣誉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乌纱帽”则不是农民工最需要的,“做官”不是农民工实现自我价值和理想的最佳途径,“乌纱帽”不仅不是政府颁给农民工的最好奖品,反而很可能束缚优秀农民工的正常发展。
正如遂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雷世界所言——“这批农民出去以前是农村的人才,出去后通过市场经济的洗礼,更加熟悉市场、学习经营管理,甚至一批人成为了小老板、能人、有实力的人。”
优秀的、有影响力的农民工大都有自己的实业和一技之长,这些人当官后必将在自己的“老板能人”身份和“官员”身份之间做出选择,如果因为“官位”而放弃自己的实业和特长,那无疑是一种损失,也让农民工失去了赖以自豪的优势,而如果既当官又当“老板能人”,又显然与国家对官员的要求相悖。
奖励农民工“乌纱帽”还有一种误导倾向。我们一直强调官员是人民的公仆,只有服务的义务,没有特权,没有强势地位,而如果奖励优秀农民工“副科级”,那就等于变相推崇“官员优势”。
党委政府想表达对优秀农民工的尊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颁发“乌纱帽”则不是表达这种尊重的最合理方式,优秀的农民工,真正需要的奖品是宽松的创业政策和优良的发展环境,这才是对于优秀农民工的最好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