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论文传播学视野下解读《墨子》
来源:
人民网
2009年11月16日14:35
摘要:墨子作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其思想主要保留在《墨子》一书中。从传播学角度解读《墨子》,可以发现里面蕴含着墨子丰富的传播观。他认为传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教化社会,服务政治,以达到社会太平。对于传播者,他要求他们要以德为本,言行合一。他认为在传播过程中的言谈要有一个权威可信的标准,要有的放矢,语言要明白易懂。墨子的传播观对于我们今天的传播活动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墨子》 传播观
人类社会离不开信息传播。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是传播思想十分繁荣的时代。诸子百家游说诸侯 ,聚众讲学,著书立说,就是当时突出的传播现象。在保存至今的儒、法、墨、道、纵横及其它诸子的著作中,有不少关于传播现象的论述。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很大影响并在战国初、中期与儒学势均力敌、被称为“显学”的墨家学派,其学说主要保存在《墨子》一书中,该书反映了墨子本人及后学的观点。《墨子》在论述其哲学伦理思想的同时涉及了传播的诸多方面,虽然它们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也没有形成独立的传播理论体系,但其中蕴含的传播思想却不容忽视,对其进行梳理研究有利于我们吸取先哲的智慧。
一、墨子的传播功能观
传播功能是指传播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及其对人和社会所起的作用或效能,与传播者和传播对象相关。传播者需要传播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发挥什么作用,是传播者所关注的问题。墨家是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兼爱下》)作为“仁人”奋斗目标的“功利派”。墨子十分重视对国君、百姓的教化,他为了宣传与贯彻自己的学说,不仅周游列国,还讲学授徒。从墨子的相关论述来看,信息传播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有两大具体功能:
(一)教化社会,以求太平
墨子生活的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不断发动攻伐兼并战争,列国割据,征战不休。这使人民受到了极大的痛苦,而且造成了社会的动乱。而为了消除人民的疾苦,使社会安定,只有通过“兼相爱,交相利”。“今天下之士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兼爱中》)。墨子认为天下的仁人志士,如果诚心希望全社会都富庶,而不愿看到它贫穷;如果真正渴望天下太平,而不愿看到混乱局面出现,那么,他就应该努力地去传播“兼相爱”、“交相利”的伦理观念。1墨子希望世上的君子去宣传“兼爱”,倡导这种人人相爱的良好社会风气,使这种观念性的东西深入人心,使社会行为沿着正常的轨道展开。
(二)服务政治,以利统治
墨子认为传播活动要为国家政治服务。他说:“今天下之君子之为文学,出言谈也,非将勤劳其惟舌而利其唇呡也;中实将欲其国家邑里万民刑政者也”(《墨子·非命下》)。他认为现在的那些士人君子无论著书立说都不能是为了磨利笔锋、炼就口才,而是要真心实意地为自己的国家、乡里、百姓的刑法政务来宣传。
国家的统治者,通过信息的传播了解民间的情况就有利于制定正确的政策。他说:“知者之事,必计国家百姓所以治者而为之,必计国家百姓之所以乱者而辟之。然计国家百姓之所以治者,何也?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墨子·尚同下》)。施政者得到了下面的实情,对老百姓的情况很清楚,就能制订相应的措施,国家“则治”,否则国家“则乱”。
二、墨子的传播者及其修养观
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兼爱”,实现人人相爱,就必须有相应的人来承担才教化、说服的工作。墨子把自己做成一个传播者,并且认为自己的贡献非常大。墨子提出了传经说教“贤于耕织”的思想。他说:“???当一农之耕,分诸天下,不能人得一升粟。籍而以为得一升粟,其不能饱天下之饥者,既可睹矣。???当一妇人之织,分诸天下,不能人得尺布。籍而以为得尺布,其不能暖天下之寒者,既可睹矣。···当一夫之战,其不御三军,既可睹矣。翟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王公大人用吾言,国必治;匹夫徒步之士用吾言,行必修”(《墨子·鲁问》)。他认为,以自己个人的力量来从事生产活动,耕作的收获不足于使天下饥饿的人吃饱,织布不足以温暖天下受冻的人,即使自己亲自出征作战也不能抵御和制止战争;但是如果自己诵习先王之大道,通晓圣人的学说,考察圣人的言辞,上说王公大人,下教平民百姓。王公大人采纳我的意见,国家必定治理好;平民百姓听从我的教化,行为必定讲究修养。“故翟以为虽不耕织乎,而功贤于耕织也”。
作为传播者要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传播者必须在自身修养中下足功夫。因为在传播活动中,传者的个人修养、品德和政治态度,决定对传播内容的选择,制约着传播的效果,成为传播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墨子非常注重传播者的品格修养。他对自身修养的要求是:
第一,以德为本。墨子认为一个社会传播者即使掌握再多的理论知识,仍然应当以高尚的品行为根本。他说:“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来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墨子·修身》)。传播者的所为与所言,正是本与末的关系,传播者应当从自身的行为开始,“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如果立本不牢,就别指望枝叶丰茂,一个人在社会之中,如果连身边的人都不能与自己相亲,那怎能做到以自己的德行去招徕远方之人。如果亲属也不归附,那自己就不必谈什么对外广结宾朋。如果办某一件事情尚且有始无终,那就不要奢望能从事多种事业。如果连眼前的事物都没有弄明白,那就不可能做到博闻广见。墨子提出了具体的的“君子之道”是“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墨子·修身》)。这是墨子对“士”的理想人格,是经过长期的道德修养而达到的境界,也是对传播者的基本要求。
第二,言行合一。墨子把游说诸侯、聚众讲学等人际传播视为宣传他思想的主要途径,所以他自己艰苦卓绝地身体力行。传说他“席不暖”,“突不黔”,连孟子都欣赏墨子的实干精神,说“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那么在这种面对面的人际传播中,传播者自己的言行就格外显得重要了。因此,“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君子以身戴行者也”(《墨子·修身》)。这就是说只会空谈而忽视实践的人,即使善辩,他的言论也不能令人信服,因为他自己只会空谈,并不准备将所论付诸实际,人们又怎么能相信他的理论是正确的呢?君子是要言行合一的。传播者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只有这样,传播者的话才能让人信服。
总之,在墨家看来,一切传播行为都应从自我开始。传播者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品格,才能参与传播,才能通过传播去教育别人。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