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政府机构年内将作大调整
区物价局等23机构单位撤销
区经委区建委等4部门更名
17日,江北区举行区级政府机构改革实施动员大会,宣称将在12月底前完成机构交接和人员调整,区物价局、区招办等23个机构和单位将撤销,区建委等4个部门将更名。据悉,这是继重庆市级部门“大部制”改革后,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开始。
部门怎么变 人员怎么变何时能完成
23个机构和单位被撤销
据江北区政府公众信息网透露,此次政府机构改革共涉及江北区48个部门和单位,共撤销23个机构和单位,规范清理调整隶属关系和更名11个单位。通过以上改革,区政府设置工作部门29个,整合力度较大。
在动员会上,江北区区委书记燕平坦言:“政府机构改革是必然,但由于涉及行政体制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
人员怎么变
人随职能走 编制随人走
撤销旧部门后如何组建新的部门是一个难题。燕平表示,将坚持“一件事由一个部门负责,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分清主办和协办关系,明确牵头部门”的原则,科学调整机构设置、合理界定机构职责,组建切实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机构部门。
此外,燕平表示,各撤并单位要按照“人随职能走,编制随人走”的原则划转人员和编制,鼓励涉及调整的人员从大局出发,同心协力做好改革工作。
何时能完成
力争12月底前完成改革
按计划,江北区的机构改革将力争在1个月内完成,力争在2009年11月25日前完成“三定”(定主要职责、定内设机构、定人员编制)审批工作。
江北区表示,在职能转变和调整过程中,要做好工作衔接,防止出现“空档”。对借机构改革以权谋私、违法乱纪者将从严查处。
据了解,江北区的机构改革方案是全市第一个报中央编办审查、全市第一个下文批复,也是全市第一个召开实施动员大会的区县。
大部制改革旨在理清政府职能
“机构改革的意义,不在于减少了多少部门,少了多少工作人员,而在于理清职能,整合力量。”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陈文权说,“主城区应走在改革前面。”
陈教授对江北区的尝试给予高度评价。他透露,目前不少区县都在酝酿大部制改革,他已到多个区县上课,内容就是“大部制如何改”。主城区的改革主要是“大交通”、“大商业”、“大文化”,而县大部制改革的就涉及“大农业”。比如,沙区拟组建大部制“大建委”,把资源大区打造成产业强区。
陈教授认为,大部制改革最大的拦路虎就是领导的位置问题。按规定,一个部门一般是一正两副,大的部门最多一正三副,个别领导面临丢官帽,改革推行的步伐,与区县领导的魄力有关。
撤销行政机构7个
区物价局
区招办
区人事局
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区移民局
区粮食局
区档案局
撤销党工委8个
区经委
区建委
区市政绿化委
区房管局
区交通局
区商委
区卫生局
区粮食局
撤销履行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8个
区档案馆
区地方志
区老龄委办
区中小企业发展指导局
区招商局
区国资办
区契税办
区金融办
(总部办)
调整清理隶属关系7个
机关事务局调整为政府工作部门
供销社明确为政府其他机构
新闻信息中心调整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管理事业单位
征地办、港城办调整为政府办管理事业单位
商圈办明确为政府派出机构
人防办调整为政府工作部门
更名4个
区经济委员会更名为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区建设委员会更名为区城乡建设委员会
区市政绿化管理委员会更名为区市政园林管理局
区人防办公室更名为区民防办公室
我市大部制改革进程
2000年
开始构建“大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将原市交通局、市公用局、市港口局、市计委及市经委等有关部门的交通运输管理职能进行整合,构建了“大交通”的行政管理体制。
2006年
整合组建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40个区县全部实行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三合一体制,迈出“大文化”改革步伐。
2008年8月8日
重庆市农委挂牌成立。市农委由原市农业局、市农机局、市农办与农综办合并而成,形成“大农业”。经过此次调整,市直属机构减少1个,直属局事业机构减少1个,而处级内设机构减少了16个。
2008年9月中旬
市政府公众信息网发布来自市编办的消息称,重庆试行大部制改革,市政府部门机构编制暂时冻结,涉及调整和变动的部门,原则上不再使用余编补充工作人员,不再新提拔干部。
2009年1月
全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对此轮机构改革给出时间表,明确提出“全面完成市政府机构改革,启动区县政府改革,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步伐”。
2009年3月24日
机构改革进一步推进,市经济委员会和市信息产业局合并为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合并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外事办公室、市侨务办公室合并为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市粮食局并入商委,保留市粮食局牌子。此外,市建设委员会将更名为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环保局升格,由市政府直属机构调整为市政府组成部门。
本版稿件由记者 李珩 何英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