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老校友钱学森 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1月20日10:41
  2009年10月31日上午,令亿万中国人民敬仰的杰出科学巨擘、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老校友钱学森在北京逝世。

  成千上万的海内外人士闻讯慨叹:钱学森是上天给予中国的瑰宝。人们盛传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用11名被俘美国飞行员换回一个钱学森、一个钱学森能顶5个作战师等动人故事。

  难忘在师大附中所受的教育

  由于我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担任着北京师大附中校友会的副会长,而钱老又长期是校友会的荣誉会长,因而有幸与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学长产生过一些关联,有了些许接触和交往。回想德高望重的老学长一生的光辉事迹,使我不能不为有这样的忘年校友而感到骄傲。

  钱学森生于推翻封建帝制的1911年,成长在山河破碎的晦暗年代,1929年毕业于北京师大附中。钱老对母校始终怀着深厚的感情。1955年他从美国克服重重困难归国,回到北京后,马上来母校看望老师们。他无数次回忆起中学时代的学习生活:

  我是1923年至1929年在北师大附中学习的。它有个特别优良的学习环境,我就是在那里度过了6年,这是我一辈子忘不了的6年。当年我们在附中上学,都感到民族、国家的存亡问题压在心头,老师们、同学们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在这样的气氛下,我们努力学习,为了振兴中华。

  我对师大附中很有感情,在那里所受的教育是终身影响着我们的。在我一生的道路上,有两个高潮,一个是在师大附中,一个是在美国读研究生的时候。6年师大附中学习生活对我的知识和人生观起了很大作用。我附中毕业后,到上海交通大学学习,第一年觉得大学功课没有什么,因为我在中学都学过了。上海交大4年实际上就学了两年,考上公费留学美国,是靠附中打下的基础。当时这个学校的教学特点是考试制度,学生临考是不做准备的,大家都重在理解不在记忆。不死抠课本,提倡多看课外书。附中选修课很多,学生的知识面很广。每天午饭后,在教室里交谈感兴趣的各种科学知识。当时师大附中很穷,经费不足,但是实验做得很多,化学实验室对学生随时开放。学生的求知欲强,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困难。师生关系密切,息息相通。对学生诱导而不是强迫。当时附中高中有些课用英文讲,到了高二要学第二外语,设有德语、法语。外语是情景教学,创造语言环境。现在的教育限制太死,要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我主张学生多学点文言文,可以采用多种教材……

  回国后,钱学森工作非常繁忙。但他还是抽时间来师大附中给师生作报告,在家中接待师生来访。他对母校师生代表们说:“几十年前在师大附中所受的教育,我们这些人是终身感谢的,现在还影响着我们。”

  近年来,钱老年事已高,他还时常惦念师大附中,请他的子女与母校保持密切的联系。《钱学森手稿》出版了,他首先想到送给师大附中几套。“钱学森星”命名仪式举行,一定邀请师大附中校长作嘉宾。钱学森及其家人心系师大附中,充分体现出他对母校和老师的感恩之情。80多年忠贞不渝,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钱学森的优秀品质。

  1986年11月初,北京师大附中85周年校庆时,钱学森很早就来到了母校。他曾经吃过20年洋面包,成就蜚声中外,然而他看上去就像寻常百姓一样普通。

  那次校庆活动中,钱学森又一次回忆了自己当年在学校学习时的情况。记得有人问钱老:“当年您在附中时,是否就成绩突出,名列前茅?”钱老回答:“我当年在附中学习成绩算是比较好的,但成绩也就是80多分。当时的学生很少有考90多分,更没有100分的。我们当年,只注重学习各种知识,对考试分数,不像现在的学生那么重视。我们当年从来不在大考前突击复习功课,认为考试就要考出自己平时学习的真实成绩。突击复习,则有沽名钓誉之嫌。突击复习,是拿自己临时拔高了的成绩,来比别人平时学习真正掌握的成绩,既是投机取巧,也是对其他同学的不尊重。如有这样的人,即使考出较高成绩,也为多数同学所不齿。”钱学森是我们那一代人心中的楷模。当时大多数青少年最理想的专业就是学军工、造火箭。科学强国是那代人最美好的理想。

  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钱学森在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旅程中,经历了无数坎坷与磨难,也创造了许多震惊中外的奇迹。他回国后,完全靠自己的工资生活。除了工资之外,他有一些稿费收入,晚年也曾得到过较大数目的科学奖金。但他把这些收入统统捐了出去。1958年至1962年,钱学森有好几笔上千元的稿费,这在当时简直是“天文数字”,那时很多人都吃不饱肚子,然而钱学森对每一大笔钱都没有动心,连包都没打开,转手就作为党费交给了党小组长。即使在平时,他和别人联合署名发表文章时,也总是把稿费让给别人,说:“我的工资比你高,这稿费就请你一人收下吧!”

  香港有关方面为表彰钱学森在中国科学事业上的杰出贡献,曾先后奖励他两笔奖金。第一次,钱学森将100万元港币的奖金直接捐给了西北治沙工程。第二次又是100万元港币。妻子蒋英说:“我们都老了,是不是……”钱学森幽默地回答:“那好,你要钱,我要奖(蒋)。”不久,100万元又如数捐了出去。

  1964年,新疆建设兵团农学院的普通青年郝天护致信时任中科院力学所所长的钱学森,指出“钱所长”新近发表论文中的一个方程式推导有误。一个月后钱学森回信:“很感谢您指出我的错误!也可见您是很能钻研的一位青年。科学文章中的错误必须及时阐明,以免后来的工作者误用。所以我认为,您应该把您的意见写成一篇几百字的短文,投《力学学报》刊登,帮助大家。您认为怎样?”从中能感受到一位科学家的科学精神。

  钱学森一生对金钱、地位、荣誉很淡漠,曾多次说要不是工作需要,自己宁可什么“官”也不当。他不爱出席什么开幕式、闭幕式之类的官场活动,只喜欢钻进科学世界,研究学问。1956年,钱学森向中央建议,成立导弹研制机构,这就是后来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由钱学森担任院长。然而随着导弹事业的发展,五院规模的扩大,他作为院长的行政事务也越来越多。当年45岁的钱学森虽然精力充沛,但他既要为中国的导弹事业举办“扫盲班”,又要带领大家进行技术攻关,还要为研究院一大家人的柴米油盐操心。有时研究院的报告和幼儿园的报告会一同等待他这位院长批示,他说,我哪懂幼儿园的事呀。为此,他给聂帅写信要求“退”下来改正为副,专心致志于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上级同意了他的要求,使他从繁杂的行政、后勤事务中解脱出来。

  1985年,科协二届五次全会一致通过建议由钱学森担任第三届主席,可他个人不同意。一直到闭幕那天,在京西宾馆开大会,文稿写好了,要请第二届副主席钱学森致闭幕词,并送他审阅。钱学森看了稿子后表示,这个稿子原则上我同意,但最后要加一段话,让我向大家说明我不能出任第三届主席的理由。如果你们同意加这段话,我就念这个稿子;如果不同意,我就不念,请别人致闭幕词。科协的同志只好表示:“钱老,您念完这个稿子,可以讲一段您个人的意见,但不要正式写进这份讲稿。”于是,钱学森同意致闭幕词。但是当他在说明自己不适合担任下届主席时,会场上连续地鼓掌,使他没法接着讲下去。后来,杨尚昆、邓颖超、方毅都出面找他谈话,劝钱学森出任科协第三届主席,他才出任了下一届科协主席。1991年,钱学森任期满换届时,他坚决不同意连任,并推荐比自己年轻的人担任下届科协主席。

  钱学森是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副主席。在第七届任满时,他就给当时的政协负责人写信,请求不要在八届安排任何工作,说“这是我身体条件的实况”。但是这个报告没被批准,直到1998年全国政协八届换届时,他才从副主席的位置上完全退下来。对荣誉也是如此。钱学森多次请求组织不提名自己为全国党代表大会的代表候选人,他不是不愿意多做工作,而是希望多提携年轻人。钱学森在1988年与1992年曾两次给当时任中科院院长的周光召写信,请求免去他学部委员的称号。信发出去,周光召与严济慈一起做他的工作,讲“学部委员不是个官位,是大家选的,任何领导无权批准您的请辞报告”。于是,钱学森只得放弃个人的想法。大约与此同时,钱老也与母校北京师大附中联系,提出自己不再担任校友会名誉会长的意见。在他的心目中,“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

  大约是上世纪80年代,一位在出版社工作的朋友约我写一部钱学森的传记。当时,我们曾看到一些境内外人士写的有关钱学森的小册子,内容都嫌简略,远不能全面地概括钱老伟大的一生。我当即请母校分管校友会工作的党总支书记卢鲜明老师帮助与传主联系。过了几天,钱老有了回复:“我总认为只有等人死后再写传为宜。”

  钱老曾经说过:“钱学森这个名字已经不完全属于我自己。”的确,他属于祖国,属于人民!其实,《钱学森传》早已经写在了祖国人民的心里。他的一生将与日月同辉,光照中华!

  钱学森的三次激动

  1991年10月16日,中央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高规格新提法;“一级英雄模范奖章”,此前一直是战斗英雄、生产一线劳模的专利,从来没有给过科学家。

  卢鲜明老师告诉我,那天她带领母校的少先队员参加了颁奖活动。

  在崇高的荣誉面前,钱学森仍然像平常那样朴实、谦逊、平易、诚挚。在致“答词”中,他劈头就说了一句:“今天我不是很激动。”为什么呢?不了解他的人有点搞不懂,而了解的人却说,这是实事求是的,因为他已经激动过了三次。“我第一次激动的时刻是在1955年,我被允许可以回国了。我手里拿着一本在美刚出版的个人写的《工程控制论》和一大本我讲物理力学的讲义,交到老师手里。他翻了翻很有感慨地跟我说,你现在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我。我钱学森在学术上超过了这么一位世界闻名的大权威,为中国人争了气,我激动极了。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这么激动。”

  “新中国成立10周年时,我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这时我的心情非常激动,简直激动得睡不好觉。这是我第二次的心情激动。”

  “第三次心情激动,就在今年。今年,我读了王任重同志为《史来贺传》写的序。在这个序里,他说中组部决定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史来贺和钱学森这5个作为解放40年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我能跟他们并列,心情怎不激动?!有了这三次激动,今天倒不怎么激动了。”他是一位把祖国、民族利益和荣誉看得高于一切的人。

  生活简朴是钱学森的根本作风。除出席正式活动外,他最常穿的是两种衣服,一是绿军装,另一种是蓝布褂,衣服还常常不甚合体。国家给他配备的一级厨师,让钱学森换成了炊事班的战士。能享受国家领导人待遇的钱学森,几十年如一日住在航天大院的旧宿舍楼里,住房的装修也十分简单,老式沙发,老式家具,能节省的就节省。然而,在3年自然灾害时期,他将3000多元作为党费上交组织。

  一个人,用怎样的成就照亮一段历史?以怎样的力量感动一个民族?

  2009年11月6日,北京八宝山钱学森遗体告别现场内外,那些从海内外专程赶来的无数送别者,那些情真意切的痛惜、失落和怅惘,那些写满崇敬和哀伤的表情,让我们依稀看到问题的答案。

  钱学森,一位深居简出已近20年的百岁老人,以他静静的离开,再次勾起整个民族对一段光辉历程的深情追忆,唤起亿万国人对未来岁月的凝重思考。那一刻,他的思想、他的精神、他的贡献,写入永恒。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