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国庆电视直播报道在新华社电视业务发展中的意义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1月20日11:14
  电视直播是最具影响力的新闻报道形式之一。传媒学者认为,相较国外优秀新闻频道,国内电视主要落后在直播和评论上。而新华社电视新闻业务从一开始就将重要力量放在了这两个部分,把直播报道作为实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承诺的重要手段抓好。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直播进一步显示:新华社电视正在以新闻为基础、以直播和评论为两翼,实现飞速成长。

  首次主控进行大型电视直播报道

  电视直播是与飞逝的时间相较量的艺术,采集、传输、播出同步进行,不给人留下一点从容安排的时间。也正因此,它给电视人带来了挑战的乐趣;而对今天的新华社电视人来说则意味着填补空白点、尝试新高度、绽放新奇迹;同时也意味着新华社电视业务发展的新起点。

  新华社电视新闻业务从一起步就大胆瞄准直播,通过加强组织策划、建立健全流程、加大技术保障,圆满完成了汶川地震一周年、日全食等重大事件和四川康定泥石流、都汶公路断桥等突发事件的直播报道,产生强烈社会反响。

  新华社大型电视直播报道《国庆》从10月1日零时开始,持续播出22.5小时,其中18.5个小时为自采专题和现场报道。这项由新华社第一次主控的大型电视直播报道,以现场报道为主体,以演播室访谈为串联,以政论片、专题片为骨架,多角度、全景式、长画卷呈现庆典活动。新华社首次在人民大会堂楼顶设立露天演播室,实时发出以天安门城楼实景为背景的国庆大典直播画面。直播全程覆盖国庆各项活动,从沙河阅兵村到长安街沿线,从花车游行队伍到天安门阅兵现场,全面展现了国庆当天各种联欢场景。此次直播中,各直播驻点记者以天安门为中心,辐射国内省区市、港澳台地区和世界多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为全国观众展现国庆日各地联欢场面,实现了多场地布景、多语言视角、多节点交汇。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西藏军区副司令员李素芝、中铁一局高级技师窦铁成等“100名感动中国人物”作为嘉宾来到新华社演播厅作了现场访谈。

  为组织此次直播,新华社举全社之力,组成了强大的报道和技术队伍。直播在庆典现场及行进沿线、受阅部队直升机上,在海内外分社所在地,共布设59个机位、30余个直播点,演播室同时处理34路讯道信息,全力保证专业水准。技术局十分重视,经过近4个月精心准备,50余名技术人员坚守直播报道第一线,仅在卫星设备上就投入了4辆“动中通”卫星车,3辆“静中通”卫星车以及8套便携式卫星站,使用近170兆卫星带宽,特别是“动中通”卫星车可实现8M速率的传输,在广电行业中鲜有应用,成为亮点。

  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这次国庆电视直播本身困难空前,新华社选择了多重挑战目标:时间最长,布点最多,策划奇招,设备先进,准备充分,调度有方,在多项硬实力和软实力上,都创出了新华社历史记录。

  李从军社长在概括新华社国庆60周年报道时指出,《国庆》大型电视直播无论组织策划、流程掌控、画面表现还是技术保障,均比汶川地震一周年直播有了质的飞跃。

  这次直播,黑龙江电视台参与合作,实现22.5个小时播出。16家卫视机构、美联社和新华网、搜狐网、新华社手机电视台、新华社中英文电视新闻供稿线路等,同时采用新华社电视直播信号,全线展示《国庆》直播报道。媒体用户评价说,新华社国庆视频直播点面结合,时空交错,令人耳目一新,展现出势不可挡的崛起势头。

  新华社新推出的手机电视台在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手机电视运营平台上同时直播国庆60周年报道。中国移动先后向5000多万手机报用户发送了国庆直播特刊,同时以手机快讯等多种形式进行受众推广。据中国移动反馈,新华社手机电视台在国庆直播期间点击量比平时大大增加,根据点击量进行排序的页面上,新华社手机电视台跃升到首位。中国电信在手机影视直播页面上第一推荐位上,辟出一半篇幅专门展示新华社手机电视台直播LOGO,引导电信用户直接收看新华社直播。

  开拓电视直播的新空间

  新华社电视业务刚刚起步,与海内外电视界的发展现状相比,与自己的远大志向相比,这次国庆电视直播的成功只是一个小小进步,会成为新华社电视前进之旅的一块铺路石。

  随着突发事件的增多,直播报道要成为新华社重要的常设性报道形态。总的看,新华社电视直播的方向和路径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健全协调机制,确保直播报道从采集、传输到终端播出各环节的有机衔接,确保及时快捷地组织实施。国内各分社进一步增强直播意识,在总社支援下对重大事件开展直播报道,并逐步组成SNG直播团队,拥有直播能力。驻外总分社逐步拥有直播能力,抓住国际重大事件组织直播演练,并尝试开展直播报道。

  这次国庆直播,为新华社直播报道提供了继续深耕细作的新空间:

  一是要以报道力的突破推动影响力的突破。这次国庆直播显示了新华社电视报道队伍的突破能力,但显而易见,这些努力并没有取得与之相称的收获。新华社缺少与受众直接见面的终端播出平台,所能搭载的省级卫视、网络视频、手机电视等终端属于“千万级受众”层次的平台,相比央视几亿受众的影响面,远不在一个层级。打造影响面足够大、影响力足够强的多种终端平台将是新的迫切任务。这当然很难,但相信经过艰苦努力,必能尽快跨越式实现目标。

  二是要从可演练直播向不可预直播突破。就电视新闻竞争而言,真正的舞台是突发事件的比拼。真正的新闻是以没有演练、不可预知的事件作对象抢出来的。国庆庆典直播,事先对事件的每一个时间节点大致是掌握的,再加上之前几次演练,使直播本身带有很强的表演色彩,这虽然也是一种很见功力的艺术追求,但毕竟不是新闻报道常态。真正的电视直播,出镜记者可以气喘吁吁,现场信号连不上时可以短暂黑场,主播可以动作幅度再大一些、情绪再丰富一些……凡是与突发事件现场气氛相协调的场景和画面,都可以出现在观众面前。要做到预知事件和突发事件直播“两条腿走路”,则更需要锻炼包括组织策划指挥、出镜采访、主播、演播室导控、传输保障等各环节在内的直播团队在突发事件面前的应对能力。

  三是要把直播成果最大化利用。国庆直播报道中,新华社记者分布得面广点多,多数记者长时间坚守在点位上,但真正能够连线出镜的时间并不多。如何进一步开发为其他业务服务的新闻产品,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整个电视直播的节目,如何剪裁出适合其他传播渠道、传播手段的产品,还可策划。直播结束后如何抢在黄金窗口时间制作出版节目光盘等音像制品,经验和流程还需强化。

  见思想、见创意的策划路径

  李从军社长多次要求,拍摄电视,不能只见画面、不见思想。如何把思想元素与画面有机融合起来,构成值得挑战、值得攀登的业务建设课题。

  新华社的电视队伍,目前有两种特点比较明显:一批同志对镜头、声音、光线有很好的把握,胜任拍摄工作;还有一大批同志从文字报道领域转过来,对思想主题、篇章结构、文案创作有很好的感觉,但不熟悉镜头语言。这两部分同志互相融合,错位互补,会形成很好的业务形态,使电视报道明显产生特色。

  掌握画面的能力和掌握思想的能力,都要积累。积累的方法是深入实践、了解国情民情和世界格局,是加强学习、获得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为此,就要倡导学习之风、调研之风,形成有思想、有文化的氛围。看清努力重点,就会有明确方向。新华社电视重点是新闻,包括各种动态新闻和访谈节目、演播室节目、专题节目。其中,抓硬新闻,主要是抓好突发事件报道,尽可能多地运用直播技术系统。同时抓好软新闻拍摄,包括社会生活、时尚、休闲等,但不能盲目地拍,而要加强策划,在明确标准、加强系列方面多下功夫。专题片有多种类型,从新华社优势看,重点是加强政论片、经论片的拍摄,用好各文字部门同志撰稿力量,以受到李长春同志表扬的电视专题片《感动中国—共和国100人物志》成功为新起点,进一步扩大成果,多拍一些《大国崛起》《一同走过从前》那种类型的以作家、记者撰写的文稿所主导的政论片、纪实片;同时鼓励拍摄一些《望长城》那种以画面为主导的纪实片。通过这些较快提高新华社电视队伍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策划应该构成贯穿日常拍摄过程的重要环节。没有策划,事倍功半;有了策划,事半功倍。新华社电视要把策划机制融入整个运行机制。组织策划,重点是明确自己的优势,按照既定的方向,用好优势力量,形成有效投入,产生大的效果。在策划中需要把握好这几条原则:

  一是改变平均用力,突出重点任务。要判断哪些是非完成不可的硬新闻,同时要注意分析哪些是可以舍弃的线索。

  二是做好前期功夫。接到日常采访线索后要抓紧了解现场的新闻价值。以会议新闻为例,如果事先不做功课,跟着文字记者就去,很容易做无用功,画面雷同、价值不大。

  三是善于寻找选题。要广泛接触社会,加强采访,同时,辅之以阅读报刊、网络、图书,吸收选题营养。

  四是树立持续、系列意识。电视媒体是以分秒计算容量的,其持续性、系列性是一个显著特征。新华社记者点多面广,如何善于把一个片子发展成一批片子、发展成一系列片子,需要在策划中认真探讨。

  坚守电视新闻方向 筚路蓝缕开启新路

  新华社电视是2009年初开始大发展的业务。在这一业务上,新华社选择的明确定位,从范围上,是以电视新闻为主,兼顾与之相关的电视专题片业务等;从渠道上,是以向媒体非媒体供稿的通讯社业务为主,兼顾包括网络、手机、大屏幕和常规通行传播渠道在内的各种终端发布。这是对中国电视业现状进行分析之后,并参考海外电视业传播经验的基础上确定的。这本身是新华社电视的战略方向性策划。

  从中国电视界的现实看,做娱乐能够满足大众的一方面需求,并在目前阶段吸引广告,而做新闻投入大、产出慢,大家都不愿意走这条漫长而艰苦的道路。在单纯收视率和向广告看、向金钱看的误导下,各卫星频道把大量的节目时间集中到电视剧、游艺节目等层次上同质化竞争,导致目前中国事实上大量缺少电视新闻,各家卫视每天的新闻时长平均只有两小时左右。如此“新闻弱、娱乐强”的格局,给新华社电视新闻的长远发展留下了足够空间。

  从国际经验看,凡是大国必有严肃的新闻频道,像BBC那样以沉稳深刻分析见长、CNN那样以及时灵活应对突发事件见长的新闻频道,国内目前还没有。但是,BBC、CNN并非无懈可击,因为它们仅仅表达实现了一种西方视野下的世界景象,离教科书上所说的真正的新闻还有相当大距离。新兴国家的人们无不对西方媒体的单一新闻视角表示不满。从中国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国家利益需要来看,以全面的世界视野记录客观世界的新闻电视频道有巨大需求空间。

  电视的品质必须靠高水平的新闻内容来体现。新华社的对世界和对历史的双重社会责任感,使得自己勇于运用“新闻重镇”的优势,挑起用全媒体手段完成记录新闻、诠释新闻的重任。在文字、图片领域,新华社做新闻的成绩,世所公认;在电视、网络、手机等领域的新闻传播,新华社也具有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为此,新华社电视确定的重点工作就是要抓紧打造电视新闻采集传播体系,以世界新闻竞争为坐标,迅速形成特色、广泛打出影响。

  对通讯社来说,作为内容提供商必须以充足的供稿量满足各种不同规模用户的选择性需要。就像新华社目前新闻文字、图片的采集量、发稿量早已大大超过以《人民日报》为首的国内各报一样,新华社电视新闻的采集量、发稿量必须大大超过以央视为首的各电视台。这才称得上具有全面的、主干性的供稿能力,而不是只能产生补充性的供稿能力。根据央视最近在2010年广告招标会上公布的数据,改版后央视新闻频道周均播出新闻5030条,比前7个月增长53%;周均首播量2117条,比前7个月增长321%;首播率达42%,比前七个月增长27%。这里核心指标是首播量,按日均302条计,这一目标并非难以企及乃至于超越的。

  新华社做新闻电视,有六个方面的优势和有利条件:拥有遍布国内各省区市的分社和海外117个分社构成的新闻信息采集网络,这是国内任何媒体机构都无法比拟的;拥有国家通讯社的强大资源优势,在很多事件特别是重大事件中,新华社记者都在第一现场、第一时间作出报道;初步形成了一支电视新闻采编发队伍,在电视新闻制作上积累了一些经验;拥有先进的技术装备,关键时刻能够确保稿件及时顺畅传输;拥有遍布国内外的营销网络,能够开拓用户市场,为用户提供良好服务;具有广泛的用户需求。从近一年多来的实践情况看,这六个方面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基本上得到了验证。以这些有利条件,新华社电视确定的基本任务是牢牢把握加强采集力、提高报道力,社党组确定了到2009年底实现日首播时长480分钟、到2010年底实现960分钟首播时长、到2011年实现1440分钟即24小时的首播时长的任务。到现在,原定2009年底的目标已经提前实现,并争取在2009年底提前一年实现2010年目标。

  在刚刚召开的世界媒体峰会上,国际融合式竞争的制高点把握成为战略方向选择的焦点。新华社电视要激发国际视野、国际占位意识。新华社的国际布局、国际视野,已是国内媒体难以在短时间企及的一种特殊能力。因此,新华社发展电视业务,最大的优势在于国际传播能力,最大的舞台和出路在于参与世界新闻竞争。

  与此同时,从目前世界范围技术发展的进展看,新媒介形式层出不穷,新华社文字、声音、图像可搭载的媒介形态越来越多。目前户内户外屏幕、手机、网络等媒介形式已经初露苗头,下一步需要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目前,新华社正在加强创意性开发,把从线路传播到多媒体数据库传播的各种电视内容,最有效地载入各种媒体介质,进而走向市场、走向各种受众。

  在各电视台纷纷提出“新闻立台”口号的时候,新华社电视传承文字、图片报道传统,坚持弘扬“内容为王”优势,将会益愈显出其深远的价值。当然,这需要“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精神鼓舞下的持续努力。

  新华社圆满完成国庆60周年报道

  在国庆60周年报道中,新华社统筹运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网络、报刊等多媒体报道形式,形成多维度立体式的强大报道声势;全面调动国内31个分社和海外120多个分社的力量,使用中、英、法、俄、西、阿、葡等7个语种向全球发稿,构建全方位大跨度的报道网络。与国庆50周年相比,这次报道在组织策划、发稿规模、产品质量、传播方式、人员布点、技术支撑、终端落地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

  据统计,在国庆报道发稿最集中的8月1日至10月1日,新华社共播发相关对内中文文字稿2051条,对外中文文字稿1353条,英文文字稿349条;对内中文图片6935张,对外中文图片5461张,英文图片3828张。对内中文文字稿采用率为97%,有149条稿件被100家以上媒体采用;对外中文文字稿采用率为99%,英文文字稿采用率为98%;图片图表对内对外采用率为100%,有106张图片图表被50家以上媒体采用。

  10月1日庆典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报道的重中之重。新华社派出由400多名文字、摄影、摄像、网络记者和技术人员组成的报道团,在天安门广场及周边共安排报道点位142个,比国庆50周年时增加82个。新华社记者从阅兵采访车、直升机到天安门城楼、大会堂楼顶、天安门广场,编织起了一张纵横交错、遥相呼应的立体采集网络。

  报道团对庆典程序报道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周密安排,文字和图片、图表报道采取不间断滚动发稿方式,对庆典盛况进行全记录;电视直播通过演播室、天安门核心区及外围区域信号切换,开拓电视新闻的广度和深度;新华网利用大型多媒体互动专题,全面展示各类报道,吸引网民参与;《新华每日电讯》出版“号外”,版式新颖,庄重大气,在庆祝大会及阅兵活动结束后第一时间印行,为读者献上可以珍藏的国庆记忆;手机电视、手机报、电子杂志、flash动画等一系列多媒体新产品为重大主题活动的程序报道锦上添花。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