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万象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博文不妨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来审视“校长推荐”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1月20日19:43
  18日的新华博客推出了李亚琼斑主的重头策划《校长推荐实名制到底为啥不放心?》,一共是五篇文章,其中有四篇是反对校长推荐制的,只有一篇观点比较缓和,称应该给校长实名推荐一点宽容。按理,北京大学从头开始就把“校长推荐”置于阳光下接受公众的监督应当受到网友的赞扬才对,可公众为啥疑虑更重?许多人认为:“推荐会成为一种特权”、“推荐隐藏巨大不公”、“推荐会使教育成为权贵盛宴”之类。

  北大肯定想到了“校长推荐制”会遇到舆论阻力,但可能没有想到,遇到的阻力是如此之大,那些痛恨应试体制、痛恨“考分决定一切”、整天炮轰“既有体制毁人”的公众,竟然会对高校致力于终结那种应试体制的尝试,怀着如此仇视和排斥的情绪——那些旧体制激进的批判者,这时似乎都转换成了旧体制铁杆的保守者,把那种致力于破除旧体制的改革尝试批得体无完肤。激进与保守,改革与守旧,创新与守成,面对陷入人格分裂的舆论和民意,改革者实在有点儿无所适从。

  有识者点出了舆论在高招改革上人格分裂的关键所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永远流淌一个血液,这个文化基因是不可改变的,就是对腐败的深深的忧虑。确实如此,人们痛恨应试,但更痛恨腐败;人们焦虑于应试毁人,但更焦虑于特权垄断资源,北大的校长推荐制,正击中了公众这种根深蒂固的、充满矛盾纠结的焦虑,于是,痛恨应试弊端的改革者们,这时都成了捍卫旧体制的保守主义者:学校不自律,民众怎么放心让你做主?

  我很理解这种焦虑,对这种矛盾纠结、艰难决择的人格分裂充满同情,内心也对北大的校长推荐制在现实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异化和腐败担忧不已,但我不认为我们可以放任和放大这种焦虑,陷于这种受迫害者的焦虑情绪中,不相信任何东西,不信任任何突破努力,对任何改革尝试都施以这种怀疑。应试之弊人所共知,统考之害人人喊打,自主招生改革是改革的大势所趋——既然有这个基本共识,那么对那些推进这个共识的改革努力,有时候必须选择相信。只有给予改革者必要的信任,才能走出当下教育改革寸步难行的囚徒困境。

  那么,让我们再回到校长推荐制上来,这个制度有没有问题?当然有,从“可能变成校长特权”到“也许会成为权贵钻的空子”,评论家列举了许多——但这些批评,都只是抽象的批评和笼统的否定,都属于逻辑上的推理。北大这个制度刚刚推出来,还没有实施,你怎么知道就必然会产生那些问题?逻辑是逻辑,现实是现实,逻辑推理出来的问题并不一定会发生在现实中。

  其实,笔者注意到,北大为避免公众所忧虑的那些问题已经设置了许多防范措施:首先是实名推荐,实名就是提醒校长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和职业道德,提高推荐的公信力;然后是校长推荐仅作参考,北大解释得非常清楚,不是说中学校长一推荐,北大就会录取,校长推荐的学生只是获得了参加自主招生的资格,还要参加笔试、面试等考察;三是只在少数中学试点,即使个别地方出现造假也不会影响公平——看不到改革者的这些努力,只是一味带着反感情绪、固定成见和那种“对腐败深深的忧虑”在逻辑层面进行批评,并不是一种有益的公共讨论态度。

  有一位网友说得好,设想各种最坏的可能,对制度进行缜密的防腐设计是必须的,但不能纯粹靠想像、推理和成见去看待改革创新。很多制度要靠实践去试错,靠现实尝试去证明会不会导致腐败,而不能靠逻辑推理。明年招生中北大就要实行这个制度了,为什么不能等实行后,再在实行中通过追踪调查去考察那些中学校长在现实推荐中到底有没有腐败?到底有没有成为权贵操纵的盛宴?到底有没有侵害教育公平?那时候再根据事实加以批评也不迟——毕竟这只是北大在很小范围内的一个尝试,北大也是带着“摸石头过河”的谨慎心态去试错。

  在公开和透明上,北大已经做出了努力,作为舆论,我们为什么不能也努力给他们一些信任?腐败是现实,但腐败下不能怀疑一切,坐着骂腐败什么也不干啊!就让我们以一种宽容试错的心态来审视“校长推荐”吧!毕竟,改革总比不改的好!如果我们什么都反对,不光是教育的改革寸难行,其它任何方面的改革都将举步维艰。 (来源:新华博客)
责任编辑:王雪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