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发令枪再响_基金“抢跑”银行“慢热”
基金券商都在排队等候新额度,银行蜂拥QDII的盛况却已不再
杨斯媛
在经历了近17个月的停滞期后,国内投资者的海外投资通道终于再次被打开。近期,外汇管理局重启对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外汇额度的审批,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都在排队等候。对于银行来说,蜂拥QDII的盛况却已不再。
基金券商求额度“若渴”
上个月,易方达、招商两家基金公司从外汇局获得共计15亿美元的外汇额度,成为监管部门再度放开QDII额度的强烈信号。
CBN从多家机构了解到,由于不少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获得QDII资格后,未能申请到购汇额度,因此这些基金公司和券商都排队等候QDII额度,希望明年可以发行QDII产品。
在海外市场的日渐回暖和监管部门释放出放松信号的背景下,新一轮的海外投资热潮仿佛再次来临。
中国基金业咨询公司Z-BEN Advisors最新发布的QDII季度报告中显示,目前还有20家基金公司在等待外汇局的审批。预计到明年末,外汇局将向20家QDII机构发放360亿美元(约2457.86亿元人民币)的外汇额度。
“新一轮的海外投资热潮即将来临。全球股市在过去几个月逐渐回暖,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说,这对中国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海外的机会。”法兴企业及金融机构业务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石斐(Pascal Sefrin)表示。
外资银行不缺额度
与基金和券商求“额度”若渴不同的是,外资银行似乎并不缺少额度。
多家外资法人银行人士向CBN表示,由于2007年到2008年上半年,监管部门对QDII额度审批非常宽松,几家拥有QDII资格的外资银行都获得了5亿~10亿元人民币的购汇额度,外资银行也发行了大量的QDII产品。
然而,去年下半年QDII产品表现不佳使得外资银行放慢了产品发行速度,因此有部分额度仍未用完,加上此前发行产品到期额度再次释放出来,因此一些外资银行并不缺少额度。
部分外资银行人士也表示,如果额度用完了,会考虑申请新的购汇额度,但需求并不是很迫切。
普益财富的张星表示,过去银行发行的QDII产品比基金和券商都要多,QDII的巨额亏损令不少银行声誉受损,因此监管部门在额度审批上有所放缓。此外,投资者对外资银行的QDII仍“后怕”,外资银行发行QDII产品数量不多,而中资银行几乎没有发行QDII产品。
根据普益财富发布的最新报告,截至11月19日,正在运行的300款QDII理财产品中,累计收益率为正的理财产品有53款,仍有将近5/6的QDII产品处于亏损当中。
从银行性质看,中资银行的42款QDII理财产品的单位净值均大于0.5,其中累计收益率为正的有3款;外资银行的258款QDII理财产品中有50款产品的累计收益率为正,其余理财产品均跌破初始净值,但累计亏损均未过半。
银行反应冷热不均
在基金、券商纷纷蓄势待发的同时,有些外资银行对于QDII似乎已经提不起兴趣。
“投资者目前大都倾向于保本型的产品,在国内市场都可以做,不一定要到海外市场。”一位外资银行个人银行高管表示。他还称,大部分外资法人银行仍面临存贷比压力。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外资银行应于2011年底前将存贷比降至75%以下,这一期限日渐临近,外资银行出海投资的兴趣也不是很大。
不过,也有些外资银行不愿意放过机会,正在为新一轮热潮备战。
据CBN了解,法国兴业银行、华侨银行正在申请发行QDII产品的牌照。花旗银行(中国)日前推出了保本型的海外澳元浮动票息债券系列QDII理财产品,以期抓住加息预期下的市场机会。东亚银行(中国)财富管理部总经理陈柏轩也向CBN透露,正在准备发行一款QDII产品。
张星表示,今年以来,银行发行的QDII产品多以结构性产品为主,与过去投资单只基金的产品相比安全一些。银行以往发行的QDII产品主要包括三个特点,一是投资单只基金,集中度较高;二是投资海外债券;三是结构性产品。
一位银行业人士还表示,过去正是在海外市场处于上升通道,监管部门对QDII额度也非常放松,银行为获得更多中间收入,大量发行QDII产品,导致了金融危机后大量国内投资者遭受亏损。“无论监管者、银行还是投资者在市场很热的时候,都要冷静下来。”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