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义务教育工作受到国家表彰
![](https://photocdn.sohu.com/20070104/Img247421749.gif)
来源:
山西日报
2009年11月24日05:09
时间:2009-11-24 04:16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今年3月12日,本报“教育·卫生”版用整版篇幅,以《教师交流晋中试水择校难题或望破解》为题,报道了晋中市推进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的做法和经验,引起强烈反响。近日,该市推进教师交流制度化等做法得到了教育部充分肯定——
本报讯(记者李林霞通讯员史进智)在11月初召开的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会上,教育部授予北京市密云县等92个地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我省晋中市榜上有名。同获殊荣的还有阳泉市和朔州市平鲁区。
“"名校"榆次五中派出6名学科带头人进驻八中,4名老师担任初一年级的班主任,当年便有60多名初一新生慕名而来,其中有20多名是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优等生。”“平遥县中都乡半年时间有38名学生从城里转回村里。”……晋中市试水教师交流制度产生的效应在当地甚至全省引起了很大反响。晋中市的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是全国的一面旗帜。1999年和2004年,该市相继推行了两轮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辞退了4500名临时代课教师,将1600名城镇教师分流到农村学校,广大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得到了加强,同时建立了择优聘任、竞争上岗的机制,其间教育部在晋中召开了全国人事制度改革晋中现场会。从2008年起,根据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晋中市进一步结合实际推开了区域内教师交流工作,着力实行教育干部和教师交流制度化,两年共交流干部、教师5860人,补充教师3600人,有力地推进了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其实,推进教育干部和教师交流制度化只是晋中市“四化两改”教育发展战略中“四化”之一,近年来,以“四化两改”为抓手,晋中市在推进教育均衡、促进教育公平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绩。
“四化”还包括:着力推进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化。经过大力度布局调整,该市中小学数已经从1999年的3998所调减到1210所,这使得该市乡村教育资源实现了优化重组和合理配置,实现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基本均衡。今后几年,晋中市将对全市学校布局结构进行新一轮调整,并依托“千校达标”工程,建设1000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不断推进学校管理规范化。2009年,晋中市教育局制定了包括中小学教师从教行为规范等在内的“五个规范”,其中包括五大序列48条,要求基层学校全面落实,随时接受监督检查,并对违规处罚作了详细规定,这大大促进了该市中小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进教育手段信息化。2009年,晋中教育城域网络和资源库建设基本完成并开始试行,目前该市有98.4%的学校普及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并实现了“校校通”。与此同时,晋中市狠抓远程教育设备应用工作,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两改”包括:一是大力改造薄弱学校。近年来,晋中市大力度铺开了以校舍建设为重点的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从今年开始,全面启动了30所城区学校重点改造工程,铺开了370多所学校、40万平方米、概算投资5.5亿元的中小学C、D级危房改造工程。今年全市用于校舍建设的资金投入达15亿元,是晋中市多年来学校建设投资最多、建设标准最高的年份。二是积极改革高中招生办法。晋中市坚持将优质高中招生指标按照一定比例均衡分配到初中学校,2008年下放了招生计划的40%,2009年提高到了50%,明年将提高到60%。这一措施稳定了农村薄弱初中生源,促进了城乡初中校之间和不同初中校之间的均衡发展。
此外,晋中市扎实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实现免费教育,对寄宿生、农村贫困生的帮扶力度也逐步加大,并最大限度给贫困家庭子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让所有受教育者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
(
![](https://news.sohu.com/upload/pagerevision20090916/pic03.gif)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