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新闻报道还是建设性立场为好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1月24日20:53
  一

  国庆夜间值班,我读到一篇来稿,说一老太太雨中晕倒在路口,许多市民见状纷纷向前,携手扶起,打伞遮雨,从老人胸前挂着的电话号码联系家人,拦车送老人去医院抢救……多么感人的一幕!可是这篇稿子最初的主标题却是《老人倒地无人敢扶?》,尽管有个问号,尽管副题是正面叙述的,终归令人感觉颇为复杂。

  为何作这样的标题,怕是缘于南京“彭宇案”。3年前,一老太在公交车站等车,据其称被下车的彭宇撞倒,而彭宇则称下车时见老人摔倒而扶至路边,并自愿将老人送到医院,还垫付了医药费。结果,彭宇被老太告上法庭,被判赔偿损失费4.5万元。此案一出,舆论哗然,许多地方相继出现老人倒地无人敢扶的事情。

  然而,发生在宁波的这起老人倒地事情却是众人相助啊!可为什么一定要扯上给人情绪带来消极影响的“无人敢扶”呢?最后,我们在版面上把标题修改为《七旬老人昏倒 众多市民救助(主) 好心人表示,有爱心的人都会伸出援手(副)》。

  二

  我想起多年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那是三八妇女节,我和妻子儿子一起游玩回来,前往鼓楼附近去冲印照片。突然,刚进站的公交车上跳下一个小伙子,其身后几个人紧追着,喊着“抓小偷”。恰好,那小偷从我身边奔来,我没有犹豫,伸出右腿,绊了他一个嘴啃泥。

  小偷抓住了,我看到公交车上有人向我竖起了大拇指。而惊呆了的妻子回过神来,拽着我进了路边的音像店:“不要命了你!那人要是还有同伙咋办?”妻子吼道,“你儿子还在旁边呢!”

  看着怯生生的儿子,联想到报端上屡见不鲜的歹徒报复见义勇为者的新闻,确实有些后怕。音像店犹似我一家的避难所,我攥紧儿子的手,在里面足足呆了15分钟……

  三

  作为媒体人,我后怕什么?

  南京“彭宇案”当然应该报道,歹徒行凶报复当然应该揭露。问题在于,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感已如壁垒,有谁古道热肠就可能被当作“另类”。我在想,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但是媒体的一些不尽适当的报道,是否也加剧了这种冷漠情绪?

  正因为人际关系中那些亲善、美好的东西受到了冲击和挤压,所以人们在心底里充满了热切的期盼与渴望。大众传媒没有理由不积极地反映、引导这种受众的客观需求,起码来说,不应该成为激化各种矛盾的因素。媒体在享有自由权利的同时,理当从建设性的思路进行报道。

  尽管有千千万万的碎片化的信息在新媒介上天女散花,但是,受众的兴趣和需求是有众多共性的,一方面是个性化、去中心化,另一方面则是共性化、再中心化。黑格尔曾经提出过“情志”这样一个概念,用以表示活跃在人心之中、使人受到感动的普遍力量。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冷静地分析面对的各种矛盾,仔细研究报道的角度与立意,对报道可能产生的积极性或消极性作用进行预测,不断调整传播行为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对了,还应该静下心来,做一些雨露滋润的事情、崇真向善的事情、涵养明天的事情。正如鲁迅所说:“不但是剪除恶草,还得灌溉佳花,——佳花的苗。”

  四

  10月4日,我又看到新华社一则电讯稿称:辽宁抚顺上演现代版“农夫与蛇”的故事,一个拾荒者诈骗热心救助他的女老板。

  我黯然了。

  我知道这又是一条可以让人口口传播的社会新闻。令人忧虑的是,传媒过多地关注这类新闻,会不会催化社会的冷漠情绪?而公众会不会再也不敢扶起倒地的老人,再也不敢让路边患病的人搭车,以至于若干年后,大家的眼泪再也不为别人而流,只为无助的自己?

  从建设性出发,内涵确实极为丰富。正因为我们坚信一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因此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去想、脚踏实地去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作者:东南商报副总编辑)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责任编辑:杨笑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