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取多予还富于民
——写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前(四)
盘点09年中国经济,消费继投资之后成为两大亮点之一,无疑是扩大内需政策推动的结果。不过,充分肯定已有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与投资相比,目前消费拉动整体经济的作用依然不够理想。扩大内需要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当务之急是必须找出影响消费增加的阻力所在,并通过政策调整或制度改革给予切实解决。
扩大内需难在何处?公认的问题是目前多数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消费难以大幅增加。眼下全世界都在说中国储蓄率居高不下,老百姓有钱不肯花。实际情况如何?来自总工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生活成本不断提高的过去几年中,从未增加过工资的全国普通工人超过26%。此外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行业效益至今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职工不下岗已属幸运,涨工资成为一种奢望。收入难改善,房价却在疯狂上涨,“房奴”不必说了,起码一二十年之内不得翻身,即使不买房的人同样会感到越来越大的通胀压力,压缩消费理所当然。为此,如何尽快提高居民收入,让老百姓兜里有更多钱去消费,是扩大内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提高居民收入的途径有不少,实际近年来政府也在努力设法改善包括退休人员在内的职工待遇,但公众对收入偏低的反映为何仍然十分强烈?不可否认,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居民收入在绝对数量上有明显提高,甚至涌现出一定数量的富裕阶层,但总体看目前中低收入者仍占大多数,其消费特点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外,由于城乡、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少农村和落后地区群众收入增长至今依然相当困难,消费也许刚够维持基本生活需要。
分析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除了现阶段企业劳动分配制度尚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之外,从大环境看主要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有关,长期重投资轻消费,社会财富增加的大部分被政府拿去搞建设了,近几年财政收入增长更是超过GDP增幅,致使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偏低的状况一直难以扭转。
因此,真正提高居民收入,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快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即由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借用专家的话是必须实现由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的转型。政府不能再单纯追求GDP数字增长,应该下决心压缩过多的建设投资,通过减税让利等方式将经济增长的成果还富于民,并不断改善公共服务,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去年以来,为克服金融危机影响,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中提出了一批减免企业税费的办法,此外多次强调大力扶持中小企业、进一步开放垄断行业、实现市场公平竞争,以及努力改善就业环境等,这些政策措施对有效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劳动报酬改善等会起到正面作用。不过,切不可将这些举措仅仅视做一时的权宜之计,要本着转变发展方式的思路,进一步完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有效增加居民收入的政策与制度,尽快让居民收入水平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