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全国首位大学生“村官”:“三门干部”有增加官僚化可能(图)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1月30日07:29

  在石门村时,吴奇修(中)与村民一起匡算征地办厂的效益。资料照片

  人物小传

  吴奇修,1987年从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放弃留在大城市的机会,主动申请下基层,到湖南省贫困县涟源县(后改市)工作。先后担任涟源市计委副主任、茅塘镇党委副书记、石门村党支部书记。他扎根农村,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在石门村担任党支部书记7年多时间,将石门建成湘中“首富村”和全国文明村。

  党的十六大代表,曾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现任湖南省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

  朝气、锐气、书生气让我走向基层

  记者:1987年,北京大学毕业的时代骄子,什么力量促使您主动到最基层工作?

  吴奇修:作为农民的孩子,我深知农村的贫穷。在学校参加社会实践时,看到家乡与东部发达地区有巨大差异,让我觉得需要有知识的年轻人去基层做点实事,带领群众创业致富。可以说,是朝气、锐气、“傻气”、书生气促使我22年前义无反顾地走向了基层。

  网友“胡全坤”:与您的理想不一样,现在的大学生更多地是把“村官”当成一个职业,这个职业需要有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吴奇修:大学生“村官”步入基层,面临着全新的环境,有一个适应过程。一方面要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任前培训,让他们掌握政策,熟悉环境。另一方面要搞好传帮带,比方可以明确一两名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同志定向做“指导老师”,使他们尽快融入当地环境,适应新的工作。三是要有配套政策和科学考评机制。只有让他们“干得好,上得去”,才能让更多人“下得去,留得住。”

  记者:本报最近有关王永利、师延林的报道也在读者中特别是基层干部中引起了热烈反响。您同样是从基层一步步走来的,对于他们的故事,有哪些共鸣?

  吴奇修:我们之间心是相通的。相同的选择和经历,都有近20年的基层路,他们的酸甜苦辣、他们的精神追求,我感同身受。他们对基层的那份理解、热爱、奉献是非常可贵的,这是共产党人高尚的思想情怀。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