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考生公务员笔试结束
本报联合权威专家评出最争议、最难、最容易等试题——
国考试题“法国寓言”最具争议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最难的试题是什么?是一道语句填空题,考的是语言表述能力。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最具争议的试题是什么?是一则法国寓言,考的是综合理解。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最容易的试题是什么?是“四书”的内容,考的是中学时代的常识。
百万人参与的国考昨天轰轰烈烈地结束了。专家分析,今年的公务员考试行政测试题难度有所降低,但题量、阅读量依然很大,这些是考生考出高分的最大障碍。
本报联合京城权威公务员招考专家对行政测试题进行盘点,总结出公务员行政测试题“七宗最”,全方位加以趣味盘点。
最争议
片段阅读“是非多”
京城著名公务员招考专家章晓铭认为,片段阅读作为言语的重头戏,一直是最具争议的题目,2009年的国考如此,2010年的国考也是如此。
今年国考的争议点出现在一则寓言,出自著名语言作家拉封-丹笔下。
●真题举例:
21世纪法国著名语言作家拉封-丹笔下有这样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吹掉。
北风呼呼地刮,想让凛冽的狂风刮走人们身上的衣服,结果行人为抵御寒冷侵袭,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徐徐吹动,温暖和煦,行人觉得很暖和,便解开纽扣,脱掉了大衣。南风获胜。
这个寓言意在告诉人们:A.方法得当柔可克刚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点评
钻进作者的心坎里想问题
片段阅读作为言语的重头戏,一直是最具争议的题目,2009年的国考如此,2010年的国考也是如此。
章晓铭分析,片段阅读题型提供的材料阅读量大并且结构复杂,时间紧张,作答容易纠结。此外,答案设置之间关系纠缠不清,作答难以用排除法有针对性地选择答案。最重要的是,片段阅读试题的技巧性特别强,同时技巧多是隐含的,考点难以识破。
这道题是典型的隐含主旨题,推断作者的意图,提问方式是意在暗示要学会一步引申。再结合具体的材料,是北风和南风所代表的两种不同的方法选择问题,北风凛冽,效果却不好,南风温和,效果非凡,作者的支持点无疑是站在南风的角度上,所以答案最佳为A,方法得当柔可克刚。
其他选项中,具有迷惑性的是D。但这句古语讲的是利用工具的问题,材料没有体现。
这是典型的“小故事,大道理”的试题,很多考生做这个题极容易主观臆断,从自己的语感出发,那么答案可能千差万别,所以,依据材料做题便是关键了。章晓铭认为,这也是以这道题为代表的片段题目颇具争议性的原因。
最难
说话容易“言语”难
章晓铭认为,公务员考试最难的题目就是言语题,今年又一次印证了这个事实。许多考生应该都有这种感觉。
●真题举例:
从20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工程”计划启动之日起,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基因争夺战。因为谁拥有专利,就意味着谁能够在国际上获得 基因产业的“王牌”,谁就能拥有今后基因开发的庞大市场。
为此,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大量地将阶段性研究成果申请了专利。
一次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垄断抢先 B.操纵独立 C.控制自发 D.专营及时
●点评
看似均可实则挑剔
章晓铭说,这题难度比较大,前一个空考的是词语搭配和语境选择,后一个空考察的是语境。
前一个空有可能很多同学选择的是垄断,其实表面看垄断似乎很好,其实不然,原因有二,一是对象不当,垄断的是产业、市场等,而不是“王牌”。
这里用专营比较好。既然是专利的拥有,则获得了专营这种王牌的权利,其他对象没权经营,所以专营除了和“王牌”能搭配之外,还符合材料语意需要。
后一个空选抢先和及时似乎都可,仔细分析不然。前者强调的重点是“抢”,后者强调的是时间的及时快速性。题目是“阶段性的成果”需要及时申请,而没有体现出“争抢”的意思,所以D是最佳答案。B、C选项搭配存在问题,语意不呼应也不准确,可排除。
最容易
考的是中学时代的常识
章晓铭表示,有些常识题就是白送分的,只要考生的基础牢靠。
●真题举例: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
A.《诗经》《孟子》《孝经》《尔雅》B.《周易》《尚书》《礼记》《春秋》
C.《大学》《中庸》《论语》《孟子》D.《尚书》《周易》《论语》《孝敬》
●点评
咱从小就知道“四书”
章晓铭说,常识题,顾名思义是对日常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也就是说常识需要我们积累一定的知识。它可以是死记硬背的知识点,也可能是日常生活知识的运用。今年最简单的试题,便是作为中国学生,从小就背诵的“四书”。
答案选C,我们日常背诵的就是“四书”、“五经”,前者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后者是《诗》、《书》、《礼》、《易》、《春秋》。
最有水平
语句排序凸显思想
京城著名公务员招考专家王永恒表示,综合今年的考试题,最有质量的试题还是言语题解与表达这一块,其中排序题最有水平,对考生综合能力的拿捏程度较好。
除了保持一定的难度之外,它对考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时间把握能力和处理障碍的能力都是很好的挑战。
●真题举例:(第33题)
①单纯罗列史料,构不成历史
②只有在史料引导下发挥想象力,才能把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丰富内涵表现出来
③历史研究不仅需要发掘史料,而且需要历史学家通过史料发挥合理想象
④所谓合理想象,就是要尽可能避免不实之虚构
⑤这是一种悖论,又难以杜绝
⑥但是,只要想想就难以避免不是虚构出现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③①②④⑤⑥B④⑤③⑥②①C①③④⑥⑤②D⑤③②①④⑥
●点评
排除法和捆绑法需并用
王永恒指出,今年的片段阅读题型,主要有四种题型,主旨题选择(隐含主旨和表面主旨)、语句衔接试题(包括多句排序与选择)、细节推断题、词语含义题。这四大题型是很能考察考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
这题给了6个句子让合理排序,根据分清头尾、注意捆绑、首用排除的方法,我们可以知道,⑤、①均不能做头,并且①②前后相绑,不能分开,综合起来选择是B。
最失水准
部分题目扎堆儿考点重复
章晓铭介绍,说这种题型失准是指,原本逻辑判断里最丰富的考点,今年的国考扎堆现象更明显。
章晓铭说,10道题目里,有6道题属于论证型试题里的削弱型试题,过分扎堆使考点有重复,不利于多角度地考察考生的能力。
●真题举例:第84题
在一次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在一座唐代古墓中发现多片先秦时期的夔文(音kui,一种变体的龙文)陶片。对此,专家解释说,由于雨水冲刷等原因,这些先秦时期的陶片后来被冲至唐代的墓穴中。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专家的观点?A.在这座唐代古墓中还发现多件西汉时期的文物B.这座唐代古墓保存完好,没有漏水、毁塌迹象C.并非只有先秦时期才使用夔文,唐代文人以书写夔文为能事D.唐代的墓葬风俗是将墓主生前喜爱的物品随同墓主一起下葬
●点评
不利于多角度地考查能力
章晓铭介绍,这道题目考核的是考生如果能削弱专家的看法。
章晓铭说,首先要明确专家的看法是:唐朝墓中有先秦的物件,是因为水流冲刷所带来的。既然反驳,只需要直接反驳论点,如果说不是因为水流的作用而来的,那么这样看来只有B是这意思。
专家表示,此题考核的较失水准,不利于多角度思维。
国考行测趣味分析
●本版支持专家
章晓铭京城著名公务员招考专家华图网校名师。从事多年的公务员考试命题的研究,对公务员考试形式和试题把握精准。
王永恒京城著名公务员招考专家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研究员,华图网校名师。长期从事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的教学研究工作。
最争议
题目: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第21题
法国寓言理解
最难
题目: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第3题
此语准确选填
最容易
题目:第五部分常识判断第126题
旧时常识回顾
最有水平
题目: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第33题
语序考察思维
最失水准
题目:第三部分判断推理四、逻辑判断第84题
思维限制单一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曾佑忠本版制图/肖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