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门”搅扰市场 银行业分析师:监管要适度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09年12月01日11:34
有银行分析人士指出,在上半年高信贷投放和银监会加强资本金管理的双重压力下,多家银行有补充资本金的需求。同时,提醒监管部门不可随意大幅度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标准,以免引起恐慌。
一场银行千亿再融资风波搅扰了近期一直表现颇佳的资本市场。在内、外因素的合力作用下,上周末,上证综指已经跌破3100点,报收3096点。
有消息指出,三大国有上市银行近期有再融资的需求,银监会已对中农工建交等五大中资银行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评估,五家银行已经向银监会递交初步增资方案。银行分析人士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多家银行确实有再融资需求,这是与银监会不断加强资本金管理密不可分的,并且有利于银行的长远发展。同时提醒监管部门不可随意大幅度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标准,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融资预期增强
备受上半年“爆发式”信贷增长的压力,多家银行拉响了资本充足率触底的警戒,陆续通过各种形式完成了补充资本金的计划。
近期,股份制银行的融资活动更是频繁。10月19日,招商银行220亿元A股和H股配股融资方案获股东大会高票通过;11月21日,兴业银行董事会通过了以配股方式融资180亿元的相关议案;11月26日,民生银行正式挂牌港交所,以300亿元的融资额成为今年港股最大IPO。此前,浦发银行150亿元定向增发也已完成。
海通证券银行业分析师佘闵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经过上半年大量资本消耗的信贷投放,各家股份制银行尤其需要补充资本金。
“如何实现走低资本消耗的盈利模式尚是中国银行发展的一大难题,因此,短期来看,受国家刺激经济政策的影响以及后续配套资金的需求,为了保证明年放贷量到位,银行需要尽早做准备。”佘闵华说。
尽管银监会否认了将银行资本充足率标准提高到13%的说法,但是银行业整体资本充足率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据银行今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14家上市银行中除了浦发银行以外,其余13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告下降,较上年第四季平均下跌达2.43个百分点。
有远虑无近忧
在银行自身资本充足率告急的时候,一则银监会要求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升至13%的消息无疑是雪上加霜。虽然银监会在消息出来的当晚就发布公告予以否认,但有银行业人士向本报记者指出,将来银监会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对银行资本金的要求。
银监会在8月份为适应巴塞尔协议Ⅱ的要求出台了一系列草案指引,草案给出了三年过渡期,于2011年正式生效。据巴塞尔协议Ⅱ的最新要求,银行资本充足率要达到8%。而目前中国各家上市银行均能达到此标准。
不过,国泰君安银行业分析师伍永刚指出,不排除银监会将加强中国银行业的风险控制,13%的资本充足率标准可能是银监会对部分银行提出的窗口指导要求。
佘闵华认为,每年年底银监会都会对银行风险进行提示,银行再融资更多是为了未来长远发展的需要,并不一定是银监会提高了监管标准。
也有银行业人士向本报记者指出,国内主要银行大规模融资以补充资本金的行为都已是箭在弦上。资本充足率的提高直接关系到银行今后经营的稳定性,况且,明年基建项目的大规模投资仍需商业银行继续为其提供巨额贷款,因而现在的资本充足率能否提高,也决定着明年银行能否有为大批基建项目融资的能力。
监管要适度
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麟认为,不断提高资本充足率的背后反映的是监管部门对于银行逆周期大规模信贷投放的担忧,担心可能为中国经济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留下金融风险隐患。
监管层已经开始对银行风险控制施加压力,目前对资本充足率的官方要求是8%,监管指引要求则为10%,多位分析人士认为提升至13%幅度过大。
“在特殊的背景、形势之下,适度提高银行资本监管要求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过于随意大幅度提高资本要求是不可取的。”伍永刚认为,如果大幅度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标准,存在系统性风险,对银行持续经营不利。
目前主要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在11.5%-12.5%之间,13%的监管要求将导致银行业集体集资,恐怕资本市场一时难以承受这样的融资压力。
长江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刘俊表示,13%的资本充足率不仅对于中国银行业,即便在国际上也是非常高的标准。
有业内人士指出,监管层也许可以按照逐年提高的办法实施。
“一旦国有银行进行大规模融资,国有控股股东如何保证绝对控股权不动摇是个问题。如果配股的话,大股东愿不愿意掏钱有没有那么多钱,都不确定,而对其他中小股东来说是不是意味着恶意圈钱?”伍永刚认为,提高资本监管要求应该适可而止,不应过大幅度提高。(王丽娟)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