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产证券化? |
●目前大部分股份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面临巨大压力,恐难支撑明年持续的信贷增长,未来再融资预期仍然存在
●由于信贷快速增长,信贷资产的集中度风险将日益显现,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也是防范贷款风险的有效途径
●目前,对于资产证券化还未有完善的法律、制度的保证,因此在法律规范以及监管相对安全之前,应谨慎推行
近期,中国银行业正面临着资本充足率不足的发展瓶颈,缓慢发展的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再次被业内专家们重提。上海财经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逐步放开资本证券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但在法律规范以及监管相对安全之前,应谨慎推行。
再融资预期增强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汇金将特许四大行用上缴利润补充资本金,这样四大国有银行无需再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再融资补充资本金。对此,工行新闻处相关人士表示,“这是好事,有可能。”建行新闻处人士则表示“没听说”。
上周,工行、建行否认了近期有再融资计划,中行称正在积极研究补充核心资本的方案。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8.92万亿元,同比多增加5.26万亿元。专家预测,全年新增信贷投放将超过9.5万亿元。
上半年的“天量”信贷,直接导致了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以及潜在风险加剧。从上市银行2009年的半年报来看,浦发银行资本充足率仅为8.11%,民生银行资本充足率为8.48%,深发展的资本充足率为8.62%,兴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则为9.21%。
早前,银监会发布《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规定,对于2009年7月1日以后银行持有的其他银行长期次级债务将从其资本中全额扣除。
某银行人士表示:“目前大部分股份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面临着巨大压力,恐难以支撑明年持续的信贷增长,未来再融资预期仍然存在。”
解救“资本困境”
面对中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不足的现状,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近日指出,中国银行业需考虑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否则当前的发展将难以持续。
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也对资产证券化表示支持。他提出,应鼓励和促进信贷资产的证券化,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逐步提高企业直接融资在融资中所占的比重。
所谓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把购来的贷款组合起来,以此为担保发行贷款证券,再利用发行证券的收入购入新的贷款。
“未来逐步放开资产证券化发展是大势所趋。”奚君羊指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最初原因就是流动性危机,因此保持银行资本流动性至关重要。另外,资产证券化可提高银行经营效率,将收益较低的贷款打包转让,转而投入收益更高的投资项目。
上述银行人士表示,“目前许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已逼近监管红线,补充资本金的问题亟需解决,然而资本市场融资规模有限,银行大量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的道路也行不通了。此外,由于信贷快速增长,信贷资产的集中度风险将日益显现,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也是防范贷款风险的有效途径。”他表示,“目前或是重新推动信贷资产化的好时机。”
缘何停滞不前
据了解,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始于2005年,当时国开行和建行作为试点单位,分别进行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试点。2007年,资产证券化进一步推广。2008年,建行发行了国内首只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
之后,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各界对资产证券化带来的风险的担忧渐渐增多,资产证券化发展脚步一度停滞不前。
对此,上述银行人士表示,“由于通过证券化将信贷资产转移出去,收益率并不是很高,而且转卖过程中也增加了不少时间、人力等成本,因此商业银行更愿意直接持有信贷资产。”
奚君羊指出:“资产证券化先前进展并不乐观是诸多原因造成的。”他分析指出,其一是目前专业机构投资者数量少,多数机构投资者一般对股票市场比较熟悉,对资产证券化品种缺乏兴趣;其二是金融产品创新的产业链还未形成;其三是利率没有市场化,因此利率不能定得太高,如票面利率比债权本身的利率还高,那么银行就做了亏本买卖。反之,利率定得太低则缺乏投资吸引力。另外,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转让平台,缺乏自由流通的信贷二级市场。
此外,奚君羊强调,“目前对于资产证券化还未有完善的法律、制度的保证,因此在法律规范以及监管相对安全之前,应谨慎推行。”(人民网-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