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工程”:服务“三农”奏华章
来源:
沈阳日报
2009年12月04日05:02
本报主任记者 李海英
“不用担心买到假种子,果树生病不用愁,卖粮不再是难事……”年终岁尾,记者在沈北新区农村采访中,村民们一边掐指盘算着今年的收入,一边议论着“新网工程”建设给大家带来的实惠。
新网工程建设,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在全国范围内为“三农”服务的系统工程,沈北新区政府充分发挥供销社作为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实施“新网工程”,在服务农业、农村、农民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
农资网络:
电话订货到田间
“来个电话,就可以把农药送到田间;庄稼得了啥病,农技师会服务上门。”沈北新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主任邸永光告诉记者,他们首先进行了农资网络工程建设,以沈北联营农资配送中心和沈阳国瑞农资配送中心为龙头,以农资流通协会为纽带,以区、乡、村三级服务网络为依托,大力发展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的农资放心店,销售合格的农资产品,并通过电话订货,送货到家、到田间,传播科学种田、测土施肥等知识,满足农民的实际需要,受到了农民的欢迎。今年,共供应春耕所需氮、磷、钾化肥总量2万余吨,农药140余吨,农膜200余吨。“农民即使买了假农药,假种子也不怕了,既有地方投诉,也能得到赔偿。”沈阳国瑞农资配送中心负责人李浩亮告诉记者,他们所有的农资都是从正规厂家进货,而且签订协议,若农民用了这些厂家的农药、化肥、种子,一旦出现减产或者质量问题,由厂家按市场价收回。至今为止,未出现一例问题农药、化肥、种子问题。
日用消费品网络:
农家店开到村口
摆放整齐的货架,琳琅满目的商品,明码标价,就像城里的超市一样。12月3日,记者在沈北新区清水镇后腰村的供销连锁超市里看到,这种开在村口的便民超市很受村民们欢迎。邸永光告诉记者,他们依托沈阳市天力天食品配送中心和财落供销社龙盛源配送中心,充分利用基层网络资源,改变基层社传统经营方式,开辟现代流通渠道,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今年,沈北新区新发展农家店62家,到11月底全区供销社系统共发展了98家这种农家店,逐步形成了区有配送中心,乡、村有超市的连锁经营体系,营造出便利实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农产品流通网络:
推动产业化经营
农产品流通网络工程的建设,是沈北新区“新网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他们充分发挥奶牛、花卉、果树、养鱼业等供销社领办的经纪人协会的职能,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供销合作社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推动大型连锁超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专业大户等直接建立采购关系,培育品牌产品,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今年,沈北新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粮油公司销售玉米在2000万吨以上,拓宽了粮食销售市场。
与此同时,今年沈北新区还与沈阳农邦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8个乡镇122个村建立农民综合信息服务,把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活动通过独有的网络经营模式,实现为农民降低生产成本、减小生产风险、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既拓宽了农民信息来源渠道,又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比如,农资产品、农副产品的代购代销信息;农村电子商务服务超市,实现农资产品采购及农产品销售“一站式”;培训农民信息员;免费为农民培训科技知识。今年秋收时,该公司通过信息员将农民手中未卖出的存粮进行汇总,经公司上游渠道帮助农民卖出。该公司已与省内20多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签订协议,优先收购农邦公司系统内的农产品。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农闲时,他们组织农业专家免费为区内农民和专业合作社进行有针对性的科技辅导,总结前一年的种植养殖经验教训,为明年丰产做好准备。该公司还与沈阳农业大学的农学专家、农业经济专家、畜牧专家、土壤专家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为农民提供服务,同时还搭建了网络在线平台和短信平台,及时为农民提供国家相关政策信息和市场动态信息,避免农民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局限性。据不完全统计,有5万多农户接受了农业专家的免费培训,受益农民达10万以上。
再生资源回收网络:
“破烂王”持证上岗
“统一的着装,统一的车辆,我们这里的"破烂王"也有了规矩。”这是沈北新区许多老百姓的真实感受,也是沈北新区“新网工程”建设中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工程建设的重要成果。他们实行了“五个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即:建立统一规划管理、统一的资格认定、统一的人员着装、统一的计量器具和统一的车辆运输,做到了“环保回收、清洁回收、便民回收、文明回收”。他们还重点加强对流动收购人员的管理,加快再生资源体系建设步伐。今年新建再生资源达标业户37家,总数达到了52家。流动收购人员办证今年已达到100人,检证率达到90%以上,再生资源协会会员达到710人。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