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高校应开设后毕业课程
本报对于“后毕业时代”青年生存成本压力的报道持续至今,引起了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针对报道中所呈现出来的案例与压力问题,有关方面提供了缓解压力的方法和渠道,比如引入EAP缓解职场青年的精神压力等。与此同时,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也纷纷提出了为青年解压、为城市留住人才的建议。
关于青年群体的压力报道在今天告一段落了,但正如一位委员所说: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青年群体的压力问题始终存在。本报将继续关注这一热点问题。
精神减压被引进 国内5万员工接受心理援助 沪上白领因压力太大半夜哭醒,宁可减薪也要跳槽……本报对于“后毕业时代”青年群体职场压力的报道,引起了专业人士的关注。
“在美国有一个说法,只有两种东西是世界500强企业无一例外都要购买的,一个是电脑,一个就是EAP(员工心理援助)。”记者昨天联系到中国EAP服务中心负责人澳大利亚籍博士朱晓平,他表示,已经意识到员工压力管理的重要性,眼下,上海已有越来越多的公司订制EAP服务,目前沪上已有30多家外企、跨国企业常年订制该服务,还有七八十家企业接受过EAP的培训。
朱晓平告诉记者:“在日常工作中,很多主管迫于指标,会给下属订制很高的工作目标,导致他们不堪重负。于是,我们想到了给一些公司主管做培训,让他们也意识到对员工的任用要张弛有度,不能一味施压。同时学会如何使自己的管理更有效力。”
据朱晓平介绍,减压的方式很多,他们会给订制该服务的公司员工和家属设立专门的呼叫热线。“比如有一名员工因为工作压力大,和上司的关系变得很紧张,我们就派辅导老师和他交流,看症结出在哪里,是他的能力达不到,还是主管的要求过于苛刻。是主管对待下属的方式十分粗暴,还是员工性格本身有缺失。通过认清问题的根源,来对症下药。”
除了呼叫热线、个别辅导外,他们还会在保护员工隐私的前提下组织大量的培训。在一次培训中,一位员工泪流满面,原来他和父母的关系处理得不好,逼迫他选择了逃避,一个礼拜才回家一次,明明与父母在同一城市,却感觉有家不能回。捕捉到这一需求后,工作人员对这名员工开展了特殊辅导,帮助他与父母消除隔阂,缓解压力。
“目前,国内有5万多名员工已经接触到这项服务。”朱晓平说。
企业将购买EAP视为社会责任 国内最大的合资EAP服务商、盛心阳光国际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医务总监李旭博士向记者表示,“目前在国内,EAP已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作用。”李旭表示,在中国由于公共心理服务的发展相对滞后,社会大众在心理压力处理方面得到的支持比较有限。EAP则是企业为员工埋单,随即员工和家属便可以非常方便并免费使用的一种心理服务。免费、保密性和易得性是其最基本的特点。事实上,一些知名企业已把为员工购买EAP服务视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标准的EAP服务需要的东西,表面看来十分简单——一条24小时热线,企业员工只要有需要就可以在任何时候拨打,以获得电话线另一端专业及时的帮助。“可以即时咨询,也可以和心理专家预约时间另行咨询。但中国人的习惯使然,毫无疑问,还是前者居多。”
据统计,工作压力、职业发展问题已占到如今EAP业务量的60其次在婚姻恋爱、家庭矛盾、情绪控制等方面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李旭称,通过EAP服务,可以鼓励员工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学习诸如沟通技能、情绪处理、压力应对等能力,从而更加从容快乐幸福地工作、学习和生活。
住房减压新举措 青年人才可租住“单位公寓” 《关于单位租赁房建设和使用管理的试行意见》已于日前出台实施。对于既不符合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的申请条件,又没有能力购买商品房的人来说,或是一大福音。记者了解到,这是本市建立健全住房供应体系的又一重要举措。目前,宝钢企业自建单身职工公寓、张江园区人才公寓和闵行区建设的蓝领公寓都将适用该办法,为“后毕业时代”的青年群体缓解住房压力。
近年来上海虽然已经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住房保障体系,但还有部分单位职工、引进人才、来沪务工人员及其他人员既不属于住房保障对象,又一时无力进入市场购买商品住房。帮助这部分人群解决阶段性居住需求,既有利于完善房地产市场供应结构,有效缓解部分市场租赁需求;也有利于引进、留住各类人才和务工人员。
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等六家政府机关联合发布《关于单位租赁房建设和使用管理的试行意见》,对“单位租赁房”做出统一规定。该《意见》指出:单位租赁房是指本市企业、产业园区开发管理主体、高校、部队及其他单位利用自用土地建设或者以旧建筑改建,提供给本单位职工短期租住的职工宿舍,包括本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建设、主要定向提供给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内员工租住的市场化租赁宿舍。
《意见》明确提出按照“政府引导、规范运作,只租不售、封闭运行”的基本要求进行住房保障。同时,为了防止出现变相违规建设福利房、解困房的情况,在权属登记上,规定该房屋登记为职工(集体)宿舍,不得分割办理小产证;且除随同单位资产整体处置外,单位租赁房不得单独转让、单独办理房地产转移登记。在供应对象上,限定提供给本单位或本园区企业内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引进人才或来沪务工人员租住。《试行意见》已于今年8月23日正式下发试行,试行期为三年。
关键词南通模式 上海市人大代表 浦栋麟 提前引导毕业生作抗压准备 谈及“后毕业时代”的种种压力,身为交大学生的市人大代表浦栋麟也许更有发言权。他认为,大学毕业生的压力肯定一直都有,从房子到孩子,这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压力。“我建议大学毕业生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转移压力,寻找一定的兴趣爱好,来发泄一下压力。而且,我们应该以更为积极的心态来应对这种压力,像《蜗居》里的海萍一样,化压力为动力。”
谈到不少毕业生选择到长三角其他城市去工作、生活,他认为这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解决模式,“学校提前做这样的引导,让更多的学生作好到外地去的心理准备和考量。”浦栋麟认为,“陆家嘴人才金港”的模式虽然有利于为上海留住人才,但这仅仅是为一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提供一个缓冲期,对于“海归”等高端人才,则并不一定具备很大的吸引力。“"海归"们考虑的还有他们的子女受教育等问题,所以吸引人才是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当然,人才金港对大学毕业生的帮助还是非常值得鼓励和提倡的。”他补充说。
关键词生存成本 上海市人大代表 庄振文 增加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 市人大代表庄振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管是“南通模式”还是“陆家嘴模式”,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毕业生的生存压力,而只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他们刚毕业之后的生存压力。
“陆家嘴人才金港是不具有普遍性的,它所针对的是定向培养的金融人才,政府不可能对所有的毕业生都给予这样的优惠。”因此他建议,要缓解毕业后青年群体的压力,首先我们这个社会应该给大学生的择业创造一个正确的氛围。“在国外,一些优秀人才最初为了生存,也要干洗盘子之类的工作,这并什么什么可羞耻的,我们的社会不要给大学毕业生太大的压力,对他们的期望不要过高。而大学生自身也应该建立正确的择业观,为了生存下去,可以在最初找工作的时候多作一些尝试,以解决毕业后的生存压力。”
而在政府层面,庄振文建议,政府可以增加对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在求职上更有底气,也就可以缓解毕业后的心理压力。“政府可以有意识地朝着产业发展方向去引导、培训大学毕业生,从而建立起一支为产业发展服务的人才队伍,而在这方面,政府可以落实一定的财政支出。”
关键词创业成本 上海市政协委员 屠海鸣 开设“后毕业”课程培训创业者 今年年初,在上海“两会”上第一个向俞正声书记发问、并和俞书记现场热烈对话“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上海市政协委员屠海鸣,昨天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中再次表示,“后毕业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少想走上创业这条路,这本来是件好事,因为他们的创业可以带动更多的同龄人就业。但是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压力很大,为此屠海鸣强烈呼吁社会各界都能帮创业的大学生一把。
“虽然目前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有一定的资助,但仅停留在一小笔启动资金上。”屠海鸣表示,其实一点点启动资金对创业者来说是杯水车薪,创业过程中的营运、研发、营销等都需要很大的成本,为此呼吁各界机构能够对大学生“宽容”一些,如银行对大学生的贷款条件再放宽一些,工商、税务部门对大学生的收费再减一些,和大学生有生意来往的企业家们再和善一些,不要戴有色眼镜看他们。
除此之外,屠海鸣还建议高校为毕业生们开设“后毕业时代”的课程,让大学生在毕业的半年、一年后能重新回校再接受培训、辅导等。相关部门能为大学生开辟畅通的信息渠道。而对于大学生自己来说,创业时要尽量选择和自身专业相接近的领域,这样会大大降低创业的难度。
关键词职场压力 全国政协委员 熊思东 “好工作”与“压力小”不可兼得 “在报道中提及的"后毕业时代"年轻人,选择的都是上海高校毕业生的例子,但我认为这不是上海这个城市的问题,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年轻人选择职业,总会遇到这样的悖论,这是无法逃脱的规律。”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教授熊思东表示:“好工作”和“压力小”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熊思东所说的两个悖论是:要么进入竞争力强的行业,一开始压力很大但前途无量;要么找个暂时压力小、要求不高的工作,但可能今后也没多少发展空间。“easywork、easylife”的理想模式可以说是不存在的。
“幸福和痛苦是等值的。”熊思东表示,年轻人在择业时,要有清晰的认识和高远的立意,“我虽然不要求每个人都过先苦后甜的生活,但我认为,在能承受压力的时候尽量多承受压力,能承受苦难的时候多承受苦难,对一个人今后的发展是有好处的。”熊思东表示,放到上海这个城市来说,虽然压力大,但是机会多,为了到达彼岸那座明亮的理想灯塔,年轻人“艰苦创业”的意识还是必要的。(东方网-上海青年报)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