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崔向群:为天文铺路的巾帼英雄(图)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2月07日08:18

  她的名字一直与LAMOST(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绑在一起,提起LAMOST,人们总能想起这位战斗在大科学工程一线的巾帼英雄。

  她就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崔向群。在2009年中国科学院增选的35位新院士中,她榜上有名。

  “感觉很荣耀!”崔向群坦言。而她更强烈的感受是,内心的压力更大了。

  “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在为我国天文学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铺路,我们肩上寄托着众多天文学家的希望和嘱托。”崔向群说。尽管LAMOST已经建成,然而它仅仅是一个开始,在崔向群的心目中,还勾画着更大的蓝图。

  “敢死队”里的巾帼英雄

  LAMOST如同崔向群的孩子一样,她为此倾入了十几年的心血。

  上世纪80年代,我国成功研制了2.16米望远镜后,中科院院士王绶琯与中科院院士苏定强在考虑下一步的中国天文大设备时,创新性地提出了LAMOST这种类型的大视场兼备大口径的主动反射施密特望远镜的方案。

  “大天区范围的光谱巡天是天文观测的突破口,如果能建成LAMOST,我国的天文学就有望获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走向世界前沿。”崔向群说。

  1994年,正在总部位于德国的欧洲南方天文台从事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VLT研制工作的崔向群,在老师苏定强的建议下,决定回国参加国家重大科学工程LAMOST项目的立项和研制工作。回国后,她担任了LAMOST的总工程师,负责项目的立项和预研中的技术工作。

  用苏定强的话说,LAMOST的工作如同“敢死队”。崔向群偏偏义无反顾地走进了这支“敢死队”。其间的辛苦只有他们自己才体会得到。崔向群就曾感慨:“完成这样一项大工程真的很不易。”

  2008年10月,LAMOST终于建成,今年6月4日通过了国家的竣工验收。LAMOST解决了世界上大视场望远镜不能同时兼有大口径的难题,成为世界上最大口径的大视场望远镜,也是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它将使我国的主动光学技术和大规模光谱观测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更让所有建设者欣慰的是,LAMOST在口径、视场和光纤数目三者的结合上,超过了所有国际上已完成的或正在进行的大视场多天体光纤光谱巡天计划。

  崔向群告诉记者,自LAMOST建成至今,每个观测夜能获得1万多条光谱,利用这些观测资料,许多重要的天体物理观测成果必将呼之欲出。

  更重要的是,通过大的科学仪器和大科学工程的建设,我国也开始逐步引导世界的科学发展方向。例如,在我国建成LAMOST后,美国也计划将其4米口径的望远镜改造成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

  走向“不可接近之极”

  LAMOST的建成了却了天文学家的一大心愿,然而,对于天体物理观测来说,还期待着尽快出科学成果。

  2005年初,我国南极科考队首次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这一事件也引起了天文学家的关注。崔向群说:“南极是目前地球陆地上已知的最佳天文观测地点,在某些波段可以与太空媲美,在那里能真正看到天上的星星不大会眨眼睛了。”

  据悉,海拔4093米的冰穹A是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也是地球上气温最低点,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那里90%以上是晴天,冬季全是黑夜,可以对天空进行连续4个多月的观测,大气透明度高,没有人工光源干扰。到冰穹A进行天文观测,是全世界天文学家共同的梦想。

  从2005年起,崔向群等科学家便开始倡导在南极冰穹A开展天文研究工作。崔向群同时还担任了中国南极天文中心副主任,她的团队还几乎与世界同步开展30米口径光学/红外望远镜方案设计研究,其方案已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

  2008年1月,中国自行研制的首台南极小望远镜阵CSTAR成功安装在南极内陆冰穹A,用于天文观测。正如天文学家预言,南极是个极好的天文台址,CSTAR传回的清晰图像证实了在南极展开天文科考的可能性与优越性。

  据崔向群介绍,冰穹A的自动天文观测站在今年连续运行至目前,已达325天。2008年,CSTAR连续观测135天,获得360G数据,自动天文观测站连续运行204天;2009年,CSTAR连续观测149天,获得1500G数据,因所有数据盘写满人为停机。

  崔向群透露,在2010年底2011年初,AST3望远镜(3架50厘米/68厘米改良的施密特望远镜)中的第一架也将被安装到南极,并开展试观测。不过,“CSTAR和AST3都只是用作选址和天文试观测,也是初步的探路,我们真正希望的是利用我国已在南极冰穹A首先建立昆仑科学考察站的有利条件和时机,在那里尽快建立有天文大设备的南极天文台”。届时,将在南极建一个15米的太赫兹望远镜(即亚毫米波望远镜)和4米的光学/红外望远镜。目前,他们已积极向中国科学院提出建议,申报南极天文台项目为国家“十二五”重大科学工程。

  不仅如此,崔向群正在积极参与呼吁一个新的国际合作项目,就是在南半球也建一台LAMOST望远镜,与中国已建成的LAMOST一起,实现全天球光谱巡天。智利现有的欧美国家天文台很可能将是最佳的台址选择。目前,这一呼吁已经得到美国和欧洲天文台的响应。

  “对我们来说,"革命"尚未成功,仍需一步步地努力。”崔向群说。

  希望年轻人尽快成长

  每次采访,崔向群都会说一句话:“所有的工作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就像LAMOST项目能获得成功,是我们整个团队10多年锲而不舍的结果,我只是他们的一个代表而已。”

  让崔向群倍感欣慰的还有一件事,就是许多年轻人在LAMOST建设过程中迅速成长起来了。

  崔向群回忆说,20世纪90年代中期,LAMOST立项之初就面临严重的人才困境,全国各类人才青黄不接,几乎无人可挑。连她自己都没有管理大型科学项目的经验,很多工作只能靠刚毕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来做。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学生都中途走掉了。经过LAMOST项目的历练和各种条件的改善,年轻人得到了迅速成长,一支稳定的天文仪器和技术队伍逐步形成。南极望远镜计划中的主力军有相当一部分就是从LAMOST项目中成长起来的。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我国2.16米望远镜的成功研制,老一辈科学家在建设天文仪器的过程中培养出了一批队伍,让我国的天体物理真正发展起来了。通过LAMOST,我们又培养了一批人。”崔向群一直记着王绶琯的一句话:要通过LAMOST培养出两支高水平的队伍,一支是天文仪器队伍,一支是天体物理研究队伍。然而,相比我国目前高速发展的天文学和所需的天文仪器建设来说,无论是天文仪器队伍,还是天体物理研究队伍,她感觉还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关键是独当一面、能做出创新工作的领军人才比较欠缺。”崔向群说,而在做具体项目的同时,选拔和培养人才是他们的又一重大课题。 (来源:《科学时报》)
责任编辑:杨笑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