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令人期待的工程 海归公寓能否解决“安居”问题(组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12月07日15:13
  11月12日,《钱江晚报》推出“杭州各群体"房生活"样本调查”,首个样本瞄准海归。

  此前,深圳市一项调查显示,高价房已成为该市引才一大瓶颈,为此,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正酝酿海外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给予海归住房、租房补贴。

  海归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曾求学海外,头顶着“海归人才”的光环回到国内;海归还是一个普通的群体,和普通老百姓一样,工作、家庭、房子也是他们的生活内容,也给他们带来困扰。

  谈海归,谈引才,房子,已成为一个不得不谈的问题。

  近年来,各地纷纷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高层次海外人才吃香”为主题的大量报道也不时见诸报端。这个群体回国的种种优势颇受瞩目。回国了,他们就安居乐业了吗?他们的住房情况又如何呢?

  “安居”是个现实的问题

  笔者走访了几位回国考察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发现,他们对于是否回国发展,有着一个共同的关注点,那就是回国后能否解决住房问题,实现乐业安居。对于回国创业的海外人才而言,能否解决居住是个关乎生存的现实问题。

  夫妻双双到武汉发展的魏彬表示,高层次人才一般在国外都已经有了稳定的工作和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回国发展就意味着要放弃很多,克服很多困难。因此,在考虑是否回国时,包括住房在内的配套措施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考察点。

  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各地纷纷出台了包括“百人计划”、“百万安家费”、“50万元创业资助金”等在内的优惠政策。然而由于这些政策要求较高,一般对象都是包括在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副教授、副研究员及以上职务,学术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的专家学者或学科带头人;在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金融机构担任中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主持过大型科研或工程项目,有较丰富的科研、工程技术管理经验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等。条件较高,名额有限,惠及海归人才面较小,作用相对有限。

  据了解,近年来,全国房价大幅上涨,成为海归经济压力增大的因素之一。以杭州为例,杭州商品房价格在2万元/平方米左右,而一个就业高校的海归博士的平均工资只有4000元人民币左右,除去房租只剩2000元。换言之,一位海归博士就算不吃不喝,要想在杭州买上一套属于自己的45平方米的一居室,需要近40年的时间,实际上就是到退休都买不上房子。这样的压力,对于一个肩负社会和家庭极高期望值的海归而言无疑是巨大的。

  “房补”够不够?

  住房问题一方面造成海归人才巨大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也成为很多地方引进海外留学人才的瓶颈。为了克服这一瓶颈,给海归人才吃“定心丸”,近年来各地纷纷出台优惠政策,符合一定条件的海归将享受租房、购房补贴或者购买限价房。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科技局副局长曹争鸣介绍,对于引进的领军型人才,为了方便其生活,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去,常州市钟楼经济开发区出台了优惠政策,领军型人才可以选择常州市政府规定的租房补贴,住所租金按3000元/月的标准,3年租金108000元。

  “我觉得对于一个人的话,各种房补应该是够的。但是,高层次人才一般都在国外组建家庭了。回来家人怎么办?孩子读书怎么办?仅仅是住房补贴一项还是不够的。”准备回国发展的黄显道出了部分海归人才共同的忧虑。

  海归公寓:令人期待的工程

  针对上述情况,近年来,各地纷纷斥资兴建海归公寓,一方面努力扩大惠及海归人群,另一方面“打包”解决引进海归人才的居住、办公甚至是家属安顿问题。

  本月,南京首个海外专家公寓将正式投入使用。即将竣工的海外专家公寓是一所四星级酒店公寓,114个房间每间面积从30到60平方米不等,全部实行酒店式管理。这里提供对到南京创业专家的住宿服务,根据入住人群的不同,房租实行从50%减免到全免不等的优惠。此前,广州、厦门以及常州等地已斥资兴建海归公寓,以方便回国创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安居。

  曹争鸣具体介绍了江苏省常州市钟楼经济开发区的海归公寓情况。

  今年,为更好地吸引优秀人才进驻园区,钟楼经济开发区投资1500万元购下青枫公园旁景瑞曦城小区24套景观公寓房,并进行装修,打造海归公寓,尽力为海归生活便利和事业发展提供条件,对海归家属的安置、子女入托入学、医疗服务和购房等提供诸多方便。

  据了解,目前已有首批6名海归入住公寓,另外18套还在装修中。申请入住海归公寓,海归人才需要申请评定人才等级,入住后3年免租,最后按优惠政策购房。此外,今年4月,武进市将地处中心城区的7个楼盘确定为人才公寓,国内外的高层次人才落户武进,购买人才公寓均可享受10万-50万元不等的补贴。

  那么,海归公寓能否真正解决海归高层次人才的安居问题呢?

  与“百万安家费”等优惠政策一样,海归公寓也是建立在给人才评定等级基础上,符合一定条件方可入住,覆盖面有限。

  北京理工大学国际处专家楼负责人表示,海归公寓目前还不能完全解决引进人才的安居问题,但是这代表了一个积极的信号。

  “各地纷纷建起海归公寓,虽然覆盖面还是比较小,但是,毕竟是更加具体更加务实了。引才政策需要慢慢摸索,肯定会越来越完善的。”他告诉笔者。

  在了解了海归公寓的情况之后,黄显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很期待啊!创业园区海归集中安居,各方面都比较能交流,类似一个圈子了,总之更方便了。”

  延伸阅读

  各地媒体开始关注

  海归生活压力

  本报引用的下述两个实例,来自浙江《钱江晚报》针对海归住房情况进行调查(右图),反映了一部分期盼分房的“70后”海归的真实生活。

  在首批调查的海归群体中,“70后”海归多是当年国内大学的佼佼者,以公费或取得奖学金的方式出国,并多在国外从事科研工作。现在他们回国的首选地是高校,希望有个好的环境从事科研工作。虽然有国外的生活经历,但回国后他们几乎需要从头来。无论事业有成还是财富小有收获,“有房”是他们共同的期待。

  ——编者

  实例1

  再买不起房,可能考虑离开国内

  回国的时候陈老师攒了相当一笔钱,这笔钱当时买套三居室其实还是轻松的,但令他想不到的是:和两年前相比,房价居然又翻倍了!

  回国两年,陈老师仍然租住在学校安排的员工楼里。因为一直等学校分房而未得,陈老师也错过了很多机会:买商品房,或申请经济适用房。也因为现在居住条件的关系,陈老师8岁的儿子目前在上海外婆家读书,陈老师的妻子刚从深圳来杭州陪他。每逢周末,夫妻俩便去上海看望儿子。

  陈老师今年40岁。10年前中科院博士毕业后,他去美国某大学担任讲师,夫人也在美国的一家进出口公司工作。在美国呆了8年后,终于在2007年,陈老师受邀回到国内。

  2007年的时候,杭州房价正经历一轮高涨。陈老师当时对买房这事不是很上心。没想到两年过去了,这才发现,房子对海归来说,实在是不得不面对的一副重担子。

  “按杭州人均年收入3万多元来计算,根本买不起现在市区的一套房。”陈老师说,很多海归都是穷苦人家读出来的,不能指望父母掏钱,如果分不到房子,靠自己的收入真的很难买得起。

  陈老师在美国生活8年,没想过在美国买房。一来总想着以后会回到国内;二来在美国他所在的城市,买套房子虽然也不贵,但涨幅比较慢,而且每年还要交1%的固定资产税(相当于国内所说的物业税),出租也很便宜,几乎无利可图。

  目前陈老师和妻子租住的公寓楼,是70多平方米的两室一厅,月租一千多元。虽然陈老师也对当年回国没买房有点小后悔,但是对现在的房价,他已经完全看空了。陈老师说,虽然家里人也对他们当初没买房有抱怨,但他和爱人还是会静静地等房价掉下来的那一天。

  如果房价一直掉不下来怎么办?陈老师想了想,说:“那要看情况了,不排除会离开杭州,重新去美国。”陈老师说,他希望来杭州创业的人才都不要为买房子而发愁。

  (本文由《钱江晚报》提供 作者赵红燕)

  实例2

  无房无车,期待日子会越过越好

  杭州某高校汤老师的家,房子是向学校租的,一室一厅,50多平方米,每月房租一千多元,正好跟他的房贴持平。

  汤老师的家看上去确实有点挤:打通了阳台的主卧,包含了卧室、书房、儿童游乐区、衣服晾晒等多个功能;客厅里摆满了女儿的玩具、一个沙发床、一个婴儿床、饭桌,兼具客厅、餐厅、次卧的功能。“现在是我父母、我女儿和我们夫妇,一共5个人住。”

  2004年,汤老师作为交换生去了美国某大学读博士,毕业后继续在美国做博士后。2008年,两个机会摆在眼前,一个是美国某大学的录用通知书,一个是回国内高校。考虑到国内可能有更大的发展,他带着妻子和刚满5个月的女儿回国了。

  回国时,学校明确告知,没有房子分。他也就租住到了学校安排的宿舍里,就是现在的家。

  回来一年多,汤老师感觉事业上还算一片光明:今年刚31岁的他已经评上了副教授。不过生活上的压力却也是显而易见的:以现在的杭州房价和他们现在的收入,一套三室的商品房是肯定买不起了。

  不过,也不是没有解决房子的办法。目前他们已经申请了杭州的经济适用房(人才专项用房),预计到12月份选房。不过听说这批房子很偏,很可能是在远郊,这又让汤老师夫妇有点犹豫,毕竟离单位太远了。可是,商品房又买不起,总不能一直租住一室的房子吧?

  对目前的生活,夫人小芳有点不适应。“最初从国外回来时有新鲜感,等新鲜劲过去,感觉生活太现实了,有点后悔,觉得国内的生活压力其实比国外大,而生活条件相对来说国外更好。也许让孩子在国外生活会更好。”

  汤老师的妈妈却宁愿过这样的日子。“儿子还是回国的好,可以天天守在一起。不过到小城市里生活会更好些,房子也便宜,物价也低些。他们赚的钱不多,我去买菜都感觉有压力。”来自湖南乡下的妈妈,说起儿子,笑中带着点无奈。

  尽管在杭州的生活确实有压力,但对汤老师来说,父母、妻儿在身边已是幸福所在了。他给自己定了一个5年计划:5年内,生活清贫些,大家一起克服,自己努力搞科研,争取5年以后评上教授。他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毕竟幸福不全是靠金钱来衡量的。(徐阿晴)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