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青年交响乐团、合唱团在国家大剧院演出
劳动的颂歌浑然高亢,思乡的乐声婉转悠扬。日前,一台展现知青生活的大型交响音乐会《岁月夙愿》,在我国最高音乐殿堂——国家大剧院上演,吸引了包括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首都老知青等在内的各界人士1500多人到场观看并引起强烈共鸣。
令人惊讶的是,奏响这台音乐会的,竟是来自一所传统理工科院校华南理工大学的大学生和部分青年教师,而且从创作到编排再到演奏、合唱,清一色由华工人完成。该校也成为首个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专场音乐会的非艺术类院校。
理工科和高雅艺术之间的“亲密接触”,听来令人新奇。记者在华工采访发现,该校十分注重学生素质教育,从开办艺术学院到组建青年交响乐团(简称“华青交”),从开设面向全校的艺术选修课到组织大型校园艺术节……如何在理工科院校推广艺术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一起在积极探索。此次走进国家大剧院,正是该校艺术教育“十年磨一剑”的成果。
在外人心目中,这所教育部直属211大学是“工程师的摇篮”,长期积淀的理工学科氛围浓厚,富于逻辑性、抽象化的科学思维占据主流。“但实际上,艺术思维对一个科学家来说非常重要,缺少它,就不可能在科学上取得重要成就。"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这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而艺术教育恰恰是激发灵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华工校长李元元表示,近年来,学校的培养理念已逐步转向培养“具有高雅情趣和健全人格的全方位高素质人才”。
1999年,华工成为首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此后,该校主动与各专业表演团体合作,将各种艺术门类的高雅艺术引进校园,为广大学生制造接触艺术、亲近艺术的机会。自2002年9月,学校邀请珠影乐团来校举行中外名曲鉴赏会以来,交响乐、粤曲、芭蕾舞、舞台剧等各种形式的艺术表演在校内陆续上演。这些高水平的表演,使同学们大大开阔了艺术视野,也提升了对高雅艺术的认知。
2004年7月,华工又把2002年开设的艺术系升格为艺术学院,并于次年底组建青年交响乐团,一方面培养专业艺术人才,另一方面以此为依托,积极投身于在校内外传播高雅艺术。据华工党委副书记张振刚介绍,艺术学院自成立以来,在全校学生中推广普及性艺术教育,营造了一个欣赏、参与高雅艺术的浓厚氛围。“我们有面向全校的艺术选秀课程体系,让学生去欣赏,去提升技能;艺术学院的老师负责指导全校60多个社团开展文艺活动,还训练学生开展大型的校园艺术活动等等。”而在校外,“华青交”陆续参加了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和“华南理工大学与南粤人民心连心”大型系列慰问演出活动,目前已开展专场演出56场。
“学校对艺术教育非常重视。我们有三栋自己的教学楼,这在文科院系中是唯一的,配备有音乐厅、展览厅、学术报告厅、排练厅、多媒体音乐教室、数码钢琴教室、电脑设计室、画室、艺术设计实验室等,配置有多套管弦乐器、组合多媒体录放音响、100台钢琴等齐全的教学设施;我们在大学城校区还有一个录音棚,是大学城10个高校中唯一的;学校还成立了一个流行音乐研究所,开展系统研究。”华工艺术学院院长何平感慨地说。
常年艺术教育的熏陶,让华工学子受益匪浅。曾获第八届全国“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同时也是学校学生合唱团主力成员的陈硕对此感同身受,“我们现在学会了,交响乐有很多乐章,彼此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我们也知道在欣赏交响乐时,不能听手机,不能到处走动,就连鼓掌也要讲究时机和分寸。每当晚上自习时,听到校园里传来悠扬的乐声,感觉艺术的气息已深深浸染到我们普通学生的生活中。”
对学校师生来说,能够走上国家大剧院这个国家表演艺术最高殿堂的舞台,不啻为一项崇高的荣誉。据了解,一开始大剧院方面并没有答应华工的演出请求,“他们不太相信一所理工大学的交响乐团能够完成一场专场原创交响音乐会。”为此,何平和同事两次赴京约见了国家大剧院负责人,并带上乐团以往的演出录像光盘供当场“考试”,经多次协商,演出日程最终敲定下来。“所有曲目都由"华工人"谱曲,具有原汁原味的"华工"特色。作为一所理工见长的学校,能够独立创作、演奏交响音乐,这本身就是一大特色。”艺术学院副院长米和平欣慰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