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万象 > 2009感动中国 > 2009感动中国消息

感动中国人物志解说词:谭竹青芝麻小官大胸怀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2月09日17:38
  (解说)1977年冬季,格外寒冷的一天,居民何桂贤一大早来到居委会,一声“谭姨”,便泣不成声。

  (同期)长春市十委社区居民何桂贤:我家住的是小棚子,四外漏风,我灌的暖壶的水,早上起来都冻上冰。

  (解说)那时,文革十年动乱刚刚结束,长春市东站街道十委社区到处是一片破败不堪的景象。

  (同期)长春市十委社区居民杨素玉:冬天下雪,屋里头飘雪花;夏天外边下雨,屋里小下,锅碗瓢盆一起响。冬天我记得儿子写作业,手都冻得青一块紫一块的。

  (解说)此前,谭竹青任十委社区居委会主任已有20年,居民的困难谭竹青最清楚。在那样的年代,许多事谭竹青无能为力。1978年,改革开放春风劲吹,谭竹青意识到改变社区面貌的时机到来了。有人疑虑地说:“一个小居委会,能办成啥大事?”的确,过去的居委会在人们的印象中只不过是“几个小脚老太太,白发老爹爹,看看门,发发老鼠药”。谭竹青心里却憋着一股劲儿,大事干不了,先从小事做起!

  (同期)长春市十委社区居民赵惠君:当时看到东站十委社区的居民买早餐非常难,买点儿主食都得排长队。谭姨就跟我们这些居委会班子坐在一起商量,说咱们得办个小吃部。办小吃部,对当时的居委会来说,困难重重。那时候居委会买个办公用纸都得谭姨自己掏腰包。

  (解说)没有资金,谭竹青就把家里仅有的450元钱拿出来,那是她全部的积蓄。

  (同期)长春市十委社区居民袁淑清:那个时候要拿出四百块钱五百块钱来,哪是好攒的钱啊!姨夫说来着,我省吃俭用,还让你老姨都要出去了。

  (解说)为了节约每一分钱,没有铺面,谭竹青就带领着居委会的老干部自己盖。

  (同期)长春市十委社区居民赵惠君:大风啊特别大,挖沙子一挖挖一身,旧房子扒了,然后我们去捡那半个砖头。

  (同期)长春市十委社区居民何桂贤:那会儿哪有拆迁的,捡一砖头老费劲了。见了个砖头,觉得像捡了块金子似的。

  (解说)人心齐,泰山移。很快,十委社区的第一个区办经济——如意小吃部建成了。

  (同期)长春市十委社区居民赵惠君:起早贪黑的,很早很早上我们街里去批烧饼。

  (同期)长春市十委社区居民何桂贤:那时候一个酥饼就挣一分钱,没有多大利,就是方便群众。

  (解说)小燕垒窝,一点点攒,赚来的钱谭竹青一分也不拿。她知道,让大伙儿过上好日子还有一段漫长的道路。

  (解说)80年代初,十委附近还没有一家幼儿园,无人看管的小孩就只能在街道上玩耍打闹,谭竹青最看不得孩子们受苦。谭竹青自小父母双亡,年幼的她曾领着弟弟流浪街头。解放前夕,姐弟俩一连7天7夜没吃上一顿饭,眼看着快要饿死了,解放军及时赶到,让姐弟俩重获新生。

  (同期)谭竹青女儿宋秀杰:我小的时候我妈妈就经常跟我们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和你舅的今天,也没有咱全家的今天。

  (解说)居委会有了一些积蓄,谭竹青立即找技术人员设计出了幼儿园的图纸。然而实地选址测量时,正好需要拆掉她家的半间房,谭竹青家的整个房子仅仅25平方米。

  (同期)长春市十委社区居民何桂贤:我们都挺不同意的,她家人肯定是住不下。当时她家7口人住,就挺挤的了,你要再占了,那就得上外边住去了。

  (同期)谭竹青女儿宋秀杰:今天盖这个,明天盖那个,盖来盖去把自己家的房子,还得拆了盖托儿所。

  (同期)长春市十委社区居民赵惠君:后来她说不行,我宁可把我家拆除一块儿,我也让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大房子里看护。

  (解说)25平方米的房子被拆掉了一半。1984年,十委社区的第一个幼儿园建起来了。

  (同期)长春市十委社区居民赵惠君:刚要打地基盖起来的时候,已经起来了,正好贴着她家拆除那块,把她那块房子油毡纸粘上了。一场瓢泼大雨下了以后,她儿媳妇找不着鞋子了,鞋漂起来了。因为雨太大,从那个地方全都灌到她家去了。

  (解说)谭竹青一家7口人在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一住就是10年。风风雨雨,寒来暑往,谭竹青的黑发变成了白发,不变的是她每天奔忙在十委街道的身影。修马路,建农贸市场,发展区办企业,越来越多的居民与谭竹青一起,为十委的建设添砖加瓦。大伙儿都说谭妈妈“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着百姓的冷暖疾苦、柴米油盐”。不知从何时起,社区开始流传这样一句话:“有难事,找谭姨。”

  (同期)长春市十委社区居委会主任谭竹青:虽然官不大,有人说是小芝麻官。不管是大官小官,为官一任,应该造福一方。这是一个党员干部的责任。

  (解说)这天傍晚,居委会来了一位80多岁的老人,老泪纵横,步履蹒跚。

  (同期)长春市十委社区居民袁淑清:他说儿媳妇对他不孝,把行李从窗户给扔出去了。

  (解说)老人怀抱着一丝希望来到十委居委会。

  (同期)长春市十委社区居民袁淑清:谭姨说老爷子你不要上火,你也不用着急,这个事儿我解决了,我去管你。

  (解说)1987年,十委社区又多了一栋名为益寿院的小楼房,社区内外,无人照顾的老人,纷纷来到这里,这里成了他们温暖的家。每年除夕,都是益寿院最热闹的时候,谭竹青带着居委会的干部和老人一起包饺子,过新年。而每每这时,谭竹青家的年夜饭总有一个位置在空着。谭竹青和老伴儿依旧住在那间被拆了一半儿的小房子里,那时的十委社区已经发展成为长春市的纳税大户。

  (同期)谭竹青女儿宋秀杰:我们单位分房,她都不舍得离开这儿。她说我现在还上班呢!等我不上班退休了我再到你那儿去。

  (解说)谭竹青不愿离开居委会,她还有一个未完成的心愿。迈向90年代,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城市里一片片低矮的平房几年间变成了林立的高楼。看着十委依然破旧的棚户房,谭竹青向大伙儿许下了一个承诺。

  (同期)长春市十委社区居民赵惠君:她是这样说的,说大家放心,我在3年之内,让大楼拔地而起。

  (解说)1994年,63岁的谭竹青开始为十委建房四处奔走。

  (同期)长春市十委社区居民袁淑清:谭姨去找上层领导的时候,坐在领导家门口,就在那门口等着。我就为了百姓做实事,谁都能给我开点儿绿灯。

  (解说)1994年,十委被列入棚户区的改造名单。1995年,长春市政府启动十委小区改造工程,先后分3批开发16万平方米。到2005年,已经有近4000户居民搬出棚户屋,住上了新楼房。

  (同期)长春市十委社区居民袁淑清:她说3年改造,没到3年,咱大楼全都起来了。

  (解说)2005年12月3日,谭竹青积劳成疾,不幸病逝。

  (同期)谭竹青女儿宋秀杰:母亲原先就跟我说,妈妈没给你们留下啥。她说把妈那些奖章留好,留个纪念。

  (片尾字幕)有了爱心的照耀,四季都充满温暖。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