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12月10日报道:陈力(化名)几乎一年时间没有回到村庄了。
12月3日,在经过一阵不规则地上下震动之后,车轮卷起的滚滚灰尘尚未消散,陈力便从出租车的后门探出了头。一个几十户人家组成的小村落,出现在视野中。直到此时,这个几乎终日穿行于城市森林中的打工者,终于回归了自己的另一个角色——广东湛江市坡头区乾塘镇南寨村委会某村民小组组长。
然而,他对执掌村小组的感觉已经变得陌生。
一年前,这个30多岁的男子,曾站在自己精心绘制的一份新农村建设规划图前,出神地端详着未来村庄的魅力容颜;如今,当他翻箱倒柜找到这份折了又折的规划图,吹去上面的尘土徐徐展开时,标题中抢眼的“新农村建设”五个字,却让他怅然若失。
“新农村建设欺骗了我”,说完,他再次将蓝图塞进了纸堆。
芝麻官想干大事业
2008年春节过后,陈力突然步入了仕途。95%的得票率,鞭策着他要在村小组组长这个芝麻官的位置上干出一番大事业。
以生态文明为特色招牌的新农村建设正在湛江市如火如荼地开展。让村庄披上新农村的外衣,搅动着新村官的心潮。
一张新农村建设规划图很快出炉。环村水泥路等成为村庄新农村梦想的主要支撑。
然而,资金瓶颈同样成为陈力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障碍。作为村集体收入的“聚宝盆”,位于村庄东侧约30多亩的几块集体鱼塘,在村小组和村委会围绕着发包权问题无休止的争吵中,已经干涸了整整3年时间。对于这个只有70多户人家的海滨小村而言,除了1000多元的集体土地租金收入外,村小组账面已经赤字频现。
完全来自村民的5万多元捐款,让陈力的新农村建设计划终于有了第一笔启动资金。
遗憾的是,突然鼓起的集体经济却如昙花一现。几个月后,伴随着2.8公里多的环村公路路基和篮球场的竣工,村民捐款几乎被消耗殆尽。村集体经济再次滑向了危机边缘。
于是,争取来自政府的“资金外援”,成了新农村建设重新上路的唯一希望。然而,仅在乾塘镇,就有70多个嗷嗷待哺的自然村,在等待新农村建设资金甘霖的浇灌。陈力心中很清楚,要想在争夺战中脱颖而出,必须对政府官员进行公关,“没有鱼饵,建设资金怎能被轻易钓到?”
村民捐款作公关费
2008年,湛江市农村沼气示范工程建设工作继续推进。如果申报成功,就可能获得10至20万元的资金支持,这一传闻,让包括陈力在内的许多村小组组长纷纷摩拳擦掌。同时,建设沼气池对改善村庄生态、增加村民就业、节约能源使用等方面的增量因素,也被人们所深深认同。于是,志在必得的陈力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争取项目资金落地本村。
此后,手握村庄评选、资金分配大权的农业局、财政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官员,频频光临村庄。“应该不下10次”,陈力向南方农村报记者回忆,“少则两三人,多则七八人”。
虽然所谓的考察活动不过是走马观花地在村中转一圈,但作为东道主,陈力却丝毫不敢怠慢。一张现金支出证明显示,仅在某次招待活动中,该村就以红包形式将1700元赠送给某局5位官员。而据粗略统计,2008年,村中以“政府招待费”名义入账的各种单据多达22张,累积支出超过8000元。
官员们临走总会留下“条件很好,没问题”的评语,这让陈力心中的希望火苗越烧越旺,也令其更加认定,从5万多元的村民捐款中支出这笔公关费用,并不是一种挥霍。
申报失利离职打工
然而,很长时间内,沼气示范工程却始终没有任何动静。直到6个月之后,陈力才得知,具备规模化养猪场是申报农村沼气示范工程必须迈过的门槛。而对于陈力所在的村庄而言,个别农户养猪的总数不过100头。换言之,自己的村庄连比赛的入场券都拿不到。
迟来的消息,带给陈力深深的绝望。他百思不解,在项目申报初期,有关部门为何对申报条件缄默不语,甚至明明了解到本村存在这样的先天不足,却仍频频派员前来考察。
不过,令陈力稍感“安慰”的是,自己并不是这场“钓鱼式”评选中唯一的“炮灰”。不仅乾塘镇寥寥无几,在坡头区790个自然村中,2008年成功将沼气项目请进村的“幸运儿”不过三五个。
在一份调研报告中,湛江市农业局对沼气建设中的“等、靠、要”思想做了如此描述:“(一些村庄)鉴于经济相对困难,因而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及参与建设的热情,没有项目资金补助不愿干,项目资金补助少了不愿主动干,直接影响农村沼气建设的发展。”
钓鱼不成反被钓的“惨痛经历”,让陈力再也不敢轻易出手。无论是莲藕基地建设,还是农村公厕项目,陈力都自觉地把自己定位为旁观者。甚至命中率更高、至少可获1万元奖励资金的生态文明村评选活动,陈力也只是“听听而已”。1万元奖励资金,至少包装一个四五千元的公关“诱饵”才能钓到——资深村官们的上述教诲,陈力牢记在心。
由于资金链断裂,村庄的“新农村大厦”目前已成为烂尾工程。而在留下一枚村小组公章后,过完牛年春节,陈力便再次进城打工。(来源:南方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