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亦真亦假的《欠账单》使案情扑朔迷离
本报讯 (记者刘艺明)公司前副总因经济纠纷非法拘禁总经理,被判刑十个月。没想到的是,他出狱后又拿着一份盖着真公章的欠条,向公司追讨449万巨款。案件经历三次鉴定后真相逐渐浮出水面,难以掩藏的疑点最终让法院相信,前副总所谓的“欠款”根本不存在。
这个突如其来的“巨债”,几乎让整个公司付出惨重代价,被告公司的代理律师不禁感叹,企业在日常经营中一定要对公章严加保管,盖章的程序应当规范,防止出现漏洞。
纠纷背后:
副总离职抵偿款无法收回
1998年至2005年间,付某自行购买运输车辆,为佛山市某建材有限公司(下称建材公司)运输货物。其间,付某还担任建材公司的副总经理一职。2005年9月,付某提出辞职,并与建材公司签订协议书,约定建材公司将43个单位共260万元的应收货款交由付某收取,收取的货款归付某所有,以抵偿建材公司拖欠付某的运输费及其他费用共260万。但后来付某在对这些单位的货款进行追收时,部分单位以货物质量存在问题为由,致其中的95万多元无法收取。他多次找到建材公司的总经理江某协商,但未能协商一致。2006年4月26日,付某指使他人将江某绑架并强迫江某签下了一份同意补偿不合格货物差额的《协议书》。同月28日,付某强迫江某打电话叫朋友将96万元汇入其指定账户。后付某等人被公安机关抓获。
2008年2月1日,法院一审以非法拘禁罪,分别判处付某等人有期徒刑十个月不等。江某后来虽通过民事起诉的途径索回他的96万,法院判他胜诉,但因各种原因一直未能追回。
真假欠条:
出狱后用真公章索巨款
2008年9月13日,出狱后的付某突然以一张盖有建材公司印章、落款时间为2006年3月6日的所谓《欠账单》,将建材公司起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建材公司向其支付欠款449万元,并按每日万分之3.33向其支付滞纳金。
建材公司认为这是一份伪造的单据,印章也不可能是真的。2008年12月3日,广东天正司法鉴定中心作出的鉴定结果结果显示印章为真。
同时,建材公司还委托律师为他们申请了另一份鉴定,这份由公安部出具的《检验报告》结论为“先有印文,后有字迹”,但无法鉴定印章形成的具体时间。
今年5月18日,开庭的前一天,付某又向法庭提交了一张落款时间为2006年3月7日的《欠账证明》。该《欠账证明》为一张大面积撕毁的建材公司信纸,其上寥寥几行字确认付某立案时提交的《欠账单》上记载的建材公司欠款449万元。原告方只好申请第三次鉴定。今年6月、7月,中国公安部分别出具了三份鉴定报告,同样认定《欠账证明》上建材公司印章真实,但为先有印章,后有字迹。
“尽管公章真实,但《欠账单》先盖章、后打印文字的制作过程已明显违背合同签订的常规方式,何况这是一张数额高达人民币449万元的《欠账单》。”建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广东天地正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朝晖、邝燕平表示。
近日,禅城区法院一审驳回付某的全部诉讼请求。据了解,付某不服已提出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