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存浩,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80年代初首批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1980-),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2-),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化学部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双共振光谱学和分子碰撞传能,短波长化学激光新体系。与沙国河院士长期合作,1、研究双共振多光子电离光谱,发展离子凹陷光谱技术,得出极短寿命物种(100飞秒级)的转动分辨光谱,并依靠转动分辨研究激发态分子的扬-特勒效应;2、仔细研究了分子碰撞传能中的许多“亚转动”过程,如三重态间的相互传能,单-三重态间的传能,不同电子-振-转态间的传能,分子角动量的取向变化等;3、发现了分子碰撞传能过程中的量子干涉效应。与庄琦研究员、桑鳯亭院士合作,研究了NF(b)态等化学激光新体系。与何国中院士合作研究复合推进剂的燃速理论等。张存浩与合作者4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2等1次,3等3次),4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等2次,3等2次),他还得到陈嘉庚化学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
长期与美、英、德、日等国同行有广泛合作或联系,(尤其斯坦福大学理查德.杰尔教授,剑桥大学布.斯拉希教授,麻省理工学院杰夫.斯坦菲尔德教授等。)他过去的学生杨学明教授在海外从事科研多年后,于2001年回大化所任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近年来设计建成了新一代国际领先的交叉分子束装置,并在本专业上取得国际领先的多项重大创新成果。杨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并获多项重要奖项。
张存浩在大连化物所还有许多同事是优秀的博士生导师。如林利吾、李灿院士、包信和、张涛、刘中民研究员等在催化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上,卢佩章、张玉奎院士及其团队在以色谱为主的分析化学上,袁权、衣宝廉院士及其团队在新型化工过程上,都有重大创新成果,在国内外占据领先地位,并能针对国家重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