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09年年终盘点:前驻印度大使裴远颖谈中印关系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2月11日13:30

  前外交部政研室主任,前中国驻印度、波兰大使裴远颖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人民网国际频道推出的2009国际关系年终盘点系列访谈,今天我们第一期节目请到的嘉宾是中国前驻印度大使裴远颖。裴大使,欢迎您。

  裴远颖: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我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到人民网来,就2009年的中印关系同各位网友交换意见。

  印媒炒作不影响中印2009年大发展

  主持人:大使,您对于2009年这一年中印关系发展有什么评价?您觉得2009年,中印关系取得了怎样的进展?

  裴远颖:进入新世纪之后,我们注意到中印关系还是以比较快的速度在发展、在提升。2009年,从总的方面来讲,中印关系还是维持了发展的势头,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层接触;今年,胡锦涛主席在“金砖四国”的峰会上,会见了辛格总理,温家宝总理也在今年会见了辛格,除此之外,戴秉国国务委员到印度举行了第13次中印边界特别代表的会晤。在中印俄三国外长会晤期间,我们的外长同印度的外长也进行了双边会晤。同时高层接触方面还有重要的情况,中印领导人之间建立了“热线联系”。通过这些高层接触,中印之间不仅就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进行了交流,而且对如何推动双边关系的发展、取得共识也进行了努力。

  在经贸关系方面,这些年来,经贸关系提升也非常迅速。在2008年,中印贸易已经达到518亿,今年看起来增速会有所趋缓,这主要是金融危机的影响,使两国的外贸都有所萎缩。但是,下半年以来有所恢复。照这个情况发展下去,到明年,就是2010年,可以达到原来规划的600亿美元的目标。600亿是什么概念呢?我跟你讲一个具体数字,就是1994年我到印度去上任的时候,那个时候中印贸易是6亿美元左右,这是增加了差不多100倍了。

  其它方面的经济合作也进行得比较正常,文化交流、军事交往也有比较明显的发展。2009年,中国在印度建立了孔子学院,印度在中国开办了印度文化中心,这当然对中印文化交流会起很大的作用。军事交往今年比较重要的事件是印度海军总参谋长来访问中国。中国的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也访问了印度。所以,从各个方面来讲,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正在逐步落实。这是一个方面的情况。

  第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2009年,中印关系里面也产生了一些不和谐的噪音。印度的一些媒体喜欢进行炒作,他们把中印之间在地缘政治、领土边界、涉藏问题存在的一些分歧加以夸大渲染,在媒体上发表了不少的文章、评论等等。这些东西对两国关系的顺利发展是起了一些负面作用的。特别是对两国关系的气氛,起了反面的作用。

  不过据我看,这些东西都是在中印关系大发展下的一个支流,它不是中印关系的主要方面。

  印媒炒作难撼民众心态

  主持人:在您看来,印度民众受到这些媒体影响方面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是吗?

  裴远颖:据我看,印度民众对这些问题还是有自己的看法的,他们不会完全跟着媒体走。印度媒体炒作已经是一个习惯,这里面也有它的商业原因,它不仅是炒作中印关系,其实印美关系,有的时候也炒作得很厉害,比如当年关于印美和平利用核能这个协议,报刊炒作得很厉害。至于它国内的一些政治热点问题,它更加是这样,大选期间,媒体爱讲什么就说什么,它的目的无非是吸引眼球。

  主持人:据您的观察,印度媒体大多数都是那样的做法还是有几家媒体?

  裴远颖:有几家,不能一概而论所有的媒体都是这样。我刚才的措词也是说“某些媒体”。实际上有些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还是比较客观的。比如过去的一些印度驻京的报纸,像《印度教徒报》驻京的记者还是发表了比较客观的文章。

  主持人:不仅仅是客观,更多的是理性和建设性的东西。

  裴远颖:对。

  中印都发展才是亚洲世纪

  主持人:您觉得当前进一步提升中印关系有哪些契机,又存在哪些方面的障碍?

  裴远颖:我们都记得邓小平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就是只有中国和印度都发展起来了,才谈得上亚洲世纪。邓小平讲这个话的时候是上世纪80年代,现在20多年过去了,中印两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印两国不但是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且是两个最大的新兴国家。国际上叫做“金砖四国”。“金砖四国”里面中印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中印两个国家有很多共同的利益,因为他们都是发展中国家,都是正在崛起的国家,而且是邻居,都是文明古国,过去的历史遭遇也有相似之处。这些共同点为两国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现在,在目前来讲,世界形势产生了比较大的变化,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世界力量平衡、力量对比和过去已经大不相同了。中印两个国家在这个过程中肯定要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是契机。

  比如在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安全问题上,在战胜金融危机的后果,应对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等等问题,都有很多共同语言。在这种背景下,中印之间的合作可能性是大大增加了。

  至于说障碍或者是挑战,那也是存在的。这主要是边界领土问题、西藏问题或者说是涉藏问题、贸易问题,当然也包括一些地缘政治方面的问题。据我看来,这些问题都不是新的问题,过去都存在。在今年,某些问题比较突出一点。但是,这不能遮盖中印共同点是主要的这样一个事实。

  中印边界问题解决有办法

  主持人:您觉得今年这些障碍、这些问题比较突出一点的原因是什么呢?

  裴远颖:当然,原因主要是两国在一些问题上的利益不同、看法不同,对形势的估计不同。比如,领土问题、边界问题。领土和边界问题可以说是两国关系里面最复杂、最敏感的问题,两国如此关注这个问题,当然并不是偶然的。我们知道中印边界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一个问题,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两条必须加以强调:第一条,中印边界从来没有政治化的,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第二条,中印边界问题应该在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精神指导下进行谈判来解决。

  我们知道中印对边界走向认识的不同,使这两国之间形成了很广大的争议地区。这个争议地区加起来有12万多平方公里。大体上,东边就是九万平方公里,西边有三万多平方公里,中段有两千多平方公里,加起来大概12.5万平方公里的样子。这是一个相当大的面积。

  为了解决边界问题,中印双方进行了长期的边界谈判。这个边界谈判在1998年拉吉夫·甘地总理访华之后就开始启动了,先后承认了好几个不同名称的边界谈判机制,最近的这个机制是2003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决定,就是双方政府各派一名边界问题特别代表进行直接对话,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13次,刚才我提到,最近戴秉国国务委员还到印度去了一趟,就是进行会晤。这13轮特别代表的会晤中,取得一个比较重要的成果,就是中印关于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这个对于推动边界谈判的进一步发展是有很大意义的。这次谈判之后,戴秉国国务委员说过,现在是解决中印之间遗留下来的问题的最好时期。这个谈判看起来进行很慢,实际上还是在逐步推动这个问题的解决。我个人相信,只要双方有诚意、有耐心,能够真正平等协商、互谅互让,在边界问题上找到一个公平、合理,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是有希望的。

  刚才我以边界问题作为例子,回答你刚才说的两国关系的问题为什么会产生,应该怎么解决。印度频繁反倾销是担心受制于中国

  主持人:根据您的分析,您认为两国在未来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些契机和一些障碍,其实都是一些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因素共同造成的。

  裴远颖:对,是这样。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有些问题是现实的问题。比如说贸易问题,现在中印之间的贸易摩擦比较突出,也引起了两国人民,包括国际社会的注意。因为印度对我们反倾销案占的比例很大,这就是贸易摩擦。对于贸易摩擦的问题,我觉得需要进行分析,应该说,贸易摩擦是国与国之间经济关系的常态,可以说有贸易就会有摩擦,贸易量小的时候,摩擦自然就小,贸易量大,摩擦肯定会增加。中印贸易这些年发展很快,现在中印贸易额占印度对外贸易额已经居于第一的位置。在中国大概是第九位,因为我们的贸易总额比较大。在这么一个大贸易额的前提下,摩擦增加,我觉得是不足为奇的。

  但是,也应该同时指出,印度方面在中国的商品,包括一些设备,以及工人进出印度方面进行的一些限制,这些限制有的是出于这个贸易本身产生的,就是我前面说的那一段话,是贸易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但是,据我观察,这里面也有它的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也有一些政治方面的考虑。所谓社会因素,它有点担心中国的人员进去之后影响它的就业。所谓经济因素,它是担心它的一些产业的竞争力不如中国的商品。所谓政治原因,这就归结到中印之间还存在信任度不高的问题,这个问题以后我再谈,就是怕中印贸易发展的太快,中国商品,特别是一些制造设备在印度进口里面占有过大的比例的时候,印度会受制于中国。这就是一些现实的考虑。

  如果说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的话,贸易摩擦的问题是现实利益的不同而产生的。

  印度担心中国产品对本国制造业造成冲击

  主持人:贸易摩擦还有没有争论的因素?西方现代发达国家纷纷往发展中国家转移他们自己的制造业,比如把很多制造业的工厂转到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目前都处于这样一个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都是大量发展制造业的过程当中。两国在产业结构方面有相似之处,所以在产品方面,差异性小,这样会不会造成两国在贸易方面抑制性不够?

  裴远颖:对。其实我刚才说到经济原因的时候,也包含这方面的内容。印度的制造业应该说比中国落后一大截,它的优势在于它的软件,这不光是计算机软件,就是整个经济系统里面的软件,比如说企业管理、金融人才、金融业本身等等,它的优势在这方面。服务业在印度的比例也比较大,大概一半以上,我们大概只有30%的样子。不过,它近几年制造业也上来了,它想大力发展。

  你刚才说的对,如果中国的产品进入过多的话会影响它本国制造业的发展,至少它是这么考虑的。

  主持人:所以,两国产品在贸易方面可能就因为产品是相同的,所以,在贸易方面会有一些竞争。

  裴远颖:对。你刚才说的,两国制造产品不光在印度市场进行争斗,而且在国际市场也有一个竞争问题。中国有些制造业产品出口,印度也想出口,这里面确实有一种竞争的关系。

  主持人:既有竞争,也有合作。

  裴远颖:对。这里面我要补充一点。我们刚才强调两国合作,发展的很快。其实合作和竞争并不是两个对立的概念,因为有合作,就有竞争,在竞争中也可以合作。当然这个竞争分为两种:一种是良性竞争,一种是恶性竞争。恶性竞争是一种零和游戏,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是你赚钱就是我亏本等等。但是,这个良性竞争就是要达到双赢的目的,你能够赢,你能够赚钱,我也能够赚钱,同时赚钱。而且在这个竞争中,比如经济方面,其实不仅仅是经济,可以增加两国经济的竞争力。比如两个人赛跑,一个人跑得快一些,另外一个人在后面紧紧追他,这种你争我夺的过程中,双方的成绩都会有提高。所以一些赛跑的高手不愿意在一个很平庸的阵容里面,就是跑的都不快的阵容里面去参赛,他喜欢有一些高手在里面参赛。为什么?就是因为这里面有激烈的竞争。而世界记录的打破往往是在这个激烈的竞争中产生的。印媒攻击中国源于冷战思维

  主持人:在您来看,对中国不友好的媒体的原因是什么?除了商业炒作外。也就是说,是不是迎合了印度一大部分民众的心态呢?

  裴远颖:我分析了一下这些对中国不友好的文章,或者对中印关系发展形成噪音的媒体,有的是冷战思维的延续,冷战思维在他头脑里面起作用,他们认为中印之间存在一种不相融的关系,或者说通过“余量情节”用到国家关系上来,实际上是一种冷战思维,有我就没有你,印度地位要提高,必须要把中国贬下去,这是一种思想。另外,受西方媒体的影响。印度主流报纸都是英文的,应该说,印度报业受西方报业的影响还是比较大,它们报纸上的文章在有意无意之间都会影响到这些报纸的作者。也不排除有些人是别有用心的,有意挑拨两国之间的关系,唯恐天下不乱。但是,就我来看,有很大一部分是出于对中国不了解,对中国的政策不了解,还有一部分人是由于历史情节造成的对中国不信任的情绪。

  现在我有时间在网上也看一些印度的报纸,我看到印度一些记者写的关于中国方面的文章,有的还是不错的,比较能够正确、客观地反映中印关系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也冷静地分析这些事件产生的原因和背景,不是陷入一种盲目的状态。所谓盲目的状态就是对中国不相信,认为中国对它是一种威胁,不管你做什么事。这是两种不同的情况。对我们来说,对后面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注意。
玄奘西天取经图

  
  中印民众文化交流由来已久

  主持人:您觉得如何改变媒体对中国这样一个不友好的报道现状?还是应该增进媒体之间的交流。

  裴远颖:对。当然,要解决媒体方面的问题,增加媒体之间的交流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事实证明,有些到过中国的新闻工作者或者到中国进行过访问的其他人士,对中国的认识都比一般人要深一层,他们能够比较如实地反映中国的情况,当然,这也要因人而定。我觉得,中印媒体之间的交流现在是有,但是很少,不知道你去过印度没有?印度这个方面也做的不够,它的驻京记者原来只有一个,就是印度托拉斯报社,现在当然有几家报纸都派来了,还是很少。我们在印度的现在多一点,有好几家报纸和电台、广播、电视台的人。这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

  我刚才说的,报纸都是面向读者的,印度报纸的对象就是印度的民众,知识界、工商界、工人、农民等等,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个战况,就是要从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交往下功夫才行。现在中印两国之间的交流交往还是比较少的,朱镕基总理访问印度的时候,确定要开辟中印之间的直达航线,现在据说直达航线的生意很火,这说明到印度旅游的人多起来了,公务来往、商业性的来往也多起来了,这个也很重要。历史、文化、影视、文学艺术,包括歌舞、电影等等,对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能起很大的作用。过去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印度电影在中国还是很有市场的。印度的文学在中国也有影响,30年代印度著名的诗人泰戈尔访华,在当时文坛上是一件大事,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泰戈尔回国之后,他在加尔各答办了一所国际大学,其中有一个中文系,在促进两国友好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说到两国人民友好这个问题,我还想补充一下。其实两国人民的友好还是有传统的,在历史上,很有名的玄奘大师到印度取经,其实他不光是取经,他还是大学者,在那里进行了讲学,我到那各大学的遗址去看过,玄奘在那里待了很久。

  主持人:都说玄奘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留学生,在那边和印度佛教的大师进行了辩论。

  裴远颖:对,他在佛学上造诣很高,他在那里讲学令很多资深的佛学家折服。玄奘这个名字在印度家喻户晓,相当多的人知道。在释迦摩尼成佛的地方建立了玄奘纪念馆,最近又重修了一下,我以前去过,那时候人比较少,现在可能情况不一样了。两国的文化交流在唐代达到了高潮,玄奘之前和玄奘之后都有不少高僧到过印度,印度到中国的也有。这在两国人民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记忆。印度的达摩禅师在中国开创的禅宗学派,都是文化交流的历史佳话。30年代泰戈尔到中国来,抗日战争的时候,印度有一个医生到中国帮助我们治疗伤员,最后牺牲在中国,和白求恩是一个类型的人物。特别是50年代,中印关系曾经有一个黄金时期,那时候两国共同创造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万隆会议上,两国和其他新兴民主国家一起合作,产生了“万隆精神”。那个时候两国人民还是非常友好的。后来由于边界问题导致两国之间的关系恶化。

  主持人:还是因为外部政治因素的影响。

  裴远颖:由于两国关系冷淡、恶化,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基本上是中止了,这样就造成两国人民之间的隔阂,也容易产生一种互不信任的情绪。当然,这些年,随着两国关系的发展,交往增加了,我觉得这些隔阂和不信任的情绪在逐步减少。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进行努力,也包括你们新闻界的努力。中国媒体评价印度比较克制

  主持人:您觉得中国媒体、中国新闻界对于印度的报道是一个怎样的态势?您对它有一个什么样的评价?中国对印度的报道是否客观、是否公正,还需要怎样的改进?

  裴远颖:我觉得这个问题要放在更广的角度来看,站在更高的高度上来看。中印关系是一种战略关系,是着眼于长远,立足于全面,不要因为一时一事,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难而影响我们对它整个发展趋势的看法。一般人很容易被一时一事所迷惑,产生一种过激的反应。中国媒体是不是能够避免这一点呢?我看,有待考验,也是应该注意的。

  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全面地看、有分析地来看。我读的这方面的文章不多,我觉得中国媒体总体上还是比较克制的,没有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但是是不是都那么冷静,这还有待于观察。英国殖民让印度心生自卑感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印度民众心态的问题,我在想一个问题,中印两国在古代有那么友好交往的历史,因为有着共同的宗教的渊源的关系,比如都信仰佛教。但是在近现代以来,中印之间的关系开始疏离,或者产生了隔阂,这是不是和印度被英国长期的殖民历史有关呢?就是印度在英国人长期的殖民过程当中和古代民众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裴远颖:据我观察,关系不大。中印两国之间过去在唐代有很好的交流,主要是文化交流、佛教方面的交流。以后由于两国历史发展的原因,有些中断。

  主持人:我想知道这个殖民史对于印度民众的改变大不大?

  裴远颖:我在印度有一个突出的印象,印度虽然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过了200多年,但是印度的文化、传统、基本要素几乎是原封未动。它的西化程度或者英化程度比我想象的低得多,有一个印度记者访问了中国,回到印度,我就问他,你到中国印象如何?他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很快,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你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动。我们印度根本赶不上。他意思是指你们的西化程度比我们快得多,我们印度在英国统治下过了200多年,你们改革开放才20几年就达到这么个程度,他感到很惊讶。在印度街上可以看到,我在那里的时候至少是如此,妇女穿西装的很少,到现在你看印度电影也是这样,男的穿西服的多一点,但是大部分还是穿印度的传统服装。比如它的歌舞、电影这些文艺,都保留了印度原来的特色。

  如果说殖民统治对印度的影响,恐怕主要是心理上产生的一种自卑感,生怕人家瞧不起他。这种心态有时候也会反映到对中国的态度上来。如果从新层次来讲,从心态方面来分析,现在印度对华的一些消极现象,包括媒体的一些报道,有这个因素在里面。印度态度对解决西藏问题很关键

  主持人:实际上中国也曾经受到殖民统治,两国实际上应该有一种相同的心理,他们为什么还会对中国这样?

  裴远颖:我刚才讲了,两国有相似的历史命运,实际上我们也处在半殖民的状态之下过了100多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的时代,这方面的心态有所相似。但是这种相似不能应用在对对方的观感上来。

  主持人:这个信任并没有因为相同的历史而建立起来。

  裴远颖:对,它更多的是从地缘政治方面的考虑,中国离它很近,中国发展又这么快,而且过去又产生过1962年那场我们叫边界冲突,他们叫中印战争,在他心理上造成中国是一种威胁这样一个看法。应该说,他在我们中国进行民族解放斗争的时候、抗争的时候,印度人还是相当支持中国人的,也是同样的心理,要反抗外来侵略者、殖民者。我刚才提到的柯棣华大夫就是印度国家党专门派到中国来的,当时有一个医疗队,在共同反对殖民者、反对侵略者这方面,目标是一致的,心理上有相同之处,但是,应用到相互关系上来看,他不是说你过去也是一个被侵略者,他是觉得你现在强大了,对我会造成威胁。

  涉藏问题我再补充两句。刚才说到涉藏问题也是中印关系里面的一个障碍。确实是这样。涉藏问题之所以产生,据我看来,主要是印度方面造成的。1959年,达赖策动叛乱之后,逃到了印度,还在那里继续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印度给了他庇护所。印度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刚才说的作为中印关系里面一个障碍的涉藏问题,我看解铃还需系铃人,要看印度怎么办。印度多次声明,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多次强调印度政府不会允许达赖集团在印度境内进行反华分裂活动。据我看来,它如果能够信守这两条承诺,涉藏问题应该说就会迎刃而解。

  主持人:他们声称达赖在印度只从事宗教活动。

  裴远颖:实际上他们在那里进行分裂活动。他的解释不一样,据我们来看,印度经常或者不时地离开了自己的承诺,如果它能够坚持信守这个承诺的话,这个问题就会不存在了。中印未来十年展望

  主持人:您对中印关系未来十年的发展有一个什么样的期待?

  裴远颖:我对中印关系的未来是乐观的。中印这几年关系得到比较大的改善和发展,主要是基于两条共识:一条就是说中印互不构成威胁,另外一条,中印之间的共同点远远超过分歧,有了这两点共识,才有了这些年中印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甚至军事方面的发展。所谓互不构成威胁,就是我们中国绝对没有意图来侵犯印度,印度也多次保证它也不认为中国是威胁,也不可能侵犯印度,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共识。第二条共识比这个更重要,就是肯定了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刚才我们说了中印之间有分歧,在边界问题上,在地缘政治方面,在贸易、领土等等方面有分歧。但是,这些分歧和两国之间的共同点比较起来,应该说,是次要的,是可以解决的。

  中印之间的共同利益在哪里呢?我刚才也说了,中印是邻居,是两个发展中的大国,是正在兴起的大国。由于相似的历史遭遇和现在的发展阶段,决定了中印之间的立场,在一系列国际问题的立场,态度是相同的或者是相似的,利益也是基本上一致的,这也说明不但是现在,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印两国在一些国际会议上包括联合国会议,还有其它一些多边会议上,往往采取相似的立场,或者相同的立场。在安理会,印度不是常任理事国,但是它经常担任非常任理事国。安理会投票,在有中印同时参加的情况下,绝大部分中印投的票是一样的,当然现在有协商机制,过去在没有协商机制的情况之下,投票也是一致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我刚才上面提到的因素所决定的。现在中印之间已经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这个关系为什么得以建立?也是基于两国具有广泛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我刚才说了,所谓战略关系是要着眼于长远、立足于全面,要从整体的国际关系和两国关系的全面、长远发展这样一个角度来处理中印两国之间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按照这种精神来对待中印关系的话,中印关系的一些分歧问题,比如领土边界等等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现在要特别强调一点,因为我们注意到,在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力量对比产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中国和印度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受到国际社会广泛的注意,也期望着中印能在以后的国际关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恐怕从历史趋势发展来看,这是肯定的。以中印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要不断地提高。中国和印度处境相似,在地区安全、和平和气侯变化、能源等等问题上有相似的立场,在很多重要问题上,现在两国也积极协商。在一些多边会议,比如说20国集团会议,对于世界货币改革的问题,两国的态度都很相近。在这些世界面临的问题之前,中印能够采取共同的立场,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所以,中印关系在今后一个时期之内,比如说十年之内,随着两国力量的进一步增长,不仅是在双边关系上,会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而且会在更广泛的国际舞台上,会有更深程度的合作。在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印合作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印美、中印巴形成良性三角关系

  主持人:您认为影响中印之间关系的外部因素是什么?

  裴远颖:现在能影响中印之间关系的外部因素有巴基斯坦、美国,更广泛一点来说,还有日本、俄罗斯、南亚的一些国家,比如缅甸等等。

  中国和印度同这些国家的关系,当然这些国家不是一个整体,只能一个一个国家来说。比如巴基斯坦这个外部因素对中印关系有什么影响。中印巴实际上也构成了一种三角关系。从国际关系的理论来讲,三角关系是国际关系里面的一个重要的组合形式,当然三角关系有各种各样的,有一种是互动的,这种关系对三方都有利,还有一种是相向的,这种关系对一方或者对某两方是有利的,对其他方不利。我看中印巴这个三角关系里面,应该是属于良性的三角关系。

  现在中印关系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和发展,中巴关系一直很好,印巴关系在本世纪初一段时间曾经也有比较明显的改善,至少气氛缓和得多了,但是后来最近这一两年,特别是去年孟买恐怖袭击事件之后,印巴关系又有些紧张。印度方面经常说,中巴关系好,对印度不利。因为中国接近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反过来利用中国的支持来对抗印度。我觉得这种思维是不正确的,是一个误区。其实,据我看,中巴关系的发展对促进印巴关系的改善是有利的。巴基斯坦是我们的朋友,印度也可以说是我们的朋友,我们是希望印巴这两个朋友和好起来,这样对印度也好,巴基斯坦也好,对中国也好,都是有利的。印巴交恶、印巴关系紧张对中国可以说没有任何好处。所以,我觉得巴基斯坦外部因素不是像印度所说的那样会恶化中印关系,反而会反过来推动中印关系的发展。我们外交理念有一个提法,叫做共赢,全面的来讲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包容、共赢。和平、发展,我们讲的很多了,这都是三国的目的。合作也讲的很多了,中印巴三国都主张加强合作。包容就是要能容纳和容忍理解对方的利益,理解对方的观点,不要让这些方面的一些小的分歧影响大局。共赢就是要对三方都有利。我们根据这样一个理念,特别是包容和共赢这个理念来看中印巴三角关系,就会得出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它是一种互动的、良性的三角关系。我希望以后会朝这个方向发展。

  至于美国,其实要说起来,存在着中印美这样一个三角关系。普遍这个问题是印度人认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对印度不利,特别是最近奥巴马访华的时候,印度认为奥巴马重视中国,忽视印度。我们也有一些人这么想,就是印美之间发展关系是针对中国的,特别是美国,它要利用印度来制衡中国,或者说制衡中国,它怕中国崛起太快了,需要旁边有一个强邻把你制住。美国有这种想法,在中印之间搞平衡,不让任何一个国家在亚洲占有优势,因为任何一个国家在亚洲占有优势的话,对美国在亚洲的影响有消极作用。所以,它希望中印之间最好保持一种平衡状态。当然,它也不希望中印之间打起来。到底美国人怎么想,我们且不去管它了,反正有些人有这个看法。当然也不能完全否定美国人没有利用印度来制衡中国的想法。我们先不去管它,那是它的事情。但是我认为中印美这个三角关系里面也应该形成互动的关系,中美关系现在越来越重要了,奥巴马称为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我们的说法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这是一个事实。印美关系应该说也有很大的发展,这个标志就是印美签署了和平利用核能的协议,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协议。美国和印度决定签订这个协议是下了很大战略决心的,因为核不扩散机制是美国的一个基本国策,防止核扩散是美国的一个基本国策,在印度没有签署核不扩散条约的情况下,它同它进行合作,这是离开了它原来所坚持的立场。印度方面同意和美国签署这个条约,美国也是给它条件的,就是民用的和军事的项目要分开,民用的这一块要受到核查的,所以,印度也有很多人反对。

  核的供应和原料供应国要统一,当然后来都统一了。印度为了签个协议,也放弃了原来它所一贯坚持的立场。比如它坚决不接受核查,所以,这是一个标志,就是印美关系取得突破的一个标志。虽然好象现在奥巴马上台之后,与布什政策来讲,对印度是否降了一点温,但是我觉得他对印度的政策基本上没有改变。所以,中美关系在发展,印美关系在发展,中印关系也在发展,而且我讲了,从长远来看,这个关系还是看好的,是值得期待的。不管当事国怎么想:制衡、平衡这一套地缘政治的想法,但是,形成一种互动的、良性的三角关系,还是可能的,而且是我们应该争取的,这也符合我们共赢的理念。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