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首日票房冲破2100万,让更多的人把目光瞄准了今年贺岁档的繁荣。今年的贺岁档确实繁荣,繁荣到以“乱战”开始。从11月中旬算起,贺岁档一直要到明年2月底才结束,横跨4个月,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贺岁。贴上贺岁标签的电影也从往年的二三十部一跃到了近50部。这样的状态下,贺岁档今年再次出现塞车,甚至比往年塞得更严重,《风云2》《刺陵》《三枪》《十月围城》等几乎同期上映、正面对撞,从一部大片独享到多部大片分享,贺岁档这块大蛋糕眼看着已经被切割得越来越小。
牛年岁末,虎年岁初,贺岁票房再创新高的背后是一轮前所未有的激烈贺岁大战即将拉开。然而,对于异常火爆的贺岁档,究竟是电影红火还是电影乱象,相当一部分人持保留意见——这繁荣的景象背后,着实已有不少令人头痛的问题摆在了眼前。
50部影片历时4个月 贺岁票房直冲20亿元 “贺岁档”是国内电影营销最早按市场理念、市场规律进行市场化运作的一个档期,历经10年培育,已经在国内电影市场中最具价值、炙手可热。今年的贺岁档在近50部影片的烘托下,给人们带来的是更加抢手的直观感受。
为了卖片子,从11月20日开始就有《熊猫大侠》《我的唐朝兄弟》《火星没事》3部影片同时以“贺岁片”的身份上映,从本月9日到17日不到十天之内,《风云2》《刺陵》《三枪拍案惊奇》《十月围城》四部大片捉对厮杀,被媒体戏称为史上最强的“群殴”。而到了明年1月2日,好莱坞大片《阿凡达》还将加入,《孔子》《锦衣卫》都将陆续上映。近50部电影云集于长达4个月的贺岁档期中,有人计算,平均48个小时就会有一部新的贺岁片加入抢钱行列。天津万达影城的朱总对记者表示:“贺岁档的确好赚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作为一年中最好的电影档期,自然是各电影公司的必争之地。在目前国内电影的四个档期中,贺岁档最成熟,电影票房最多,电影公司选在这个档期推出自己的影片,在所难免。”
电影产业迅猛发展,贺岁片大幅涌入,业内人士介绍,最近3年以来,中国内地票房每年以超过30%的惊人速度增长,在2009年也并未因为金融海啸的影响而停步。截至10月15日,今年国内电影票房已实现46.5亿元,超过去年43亿元的全年票房。据此数字,业内预估今年电影票房可以超过60亿元,其中20亿元的任务都在贺岁档身上。
扎堆过猛形成内耗 浪费资源收益降低 贺岁档的红火,烧出了业界对2009年冬季票房的信心。今年一部在国庆档上映的《建国大业》能创下超4亿元的新票房纪录,是导演韩三平预期的两倍,更是激发了业内对贺岁档票房的想象力。然而,贺岁片扎堆扎得过猛,人们开始担心观众是否能够顺利消化这样繁荣的电影市场。有人说,影片多了对于院线来说是一件好事,能够达到票房叠加的效果,可太多影片扎堆上映必然也增加了许多没有必要的内耗,如果彼此把档期都挪一挪,腾出更多的上映空间,那么票房的空间也就更大,但如果彼此在档期上要拼个你死我活的话,这种内耗势必就会造成资源浪费。
事实上也有很多数据说明了这个道理。有人统计,当年《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票房占档期总票房35.8%、《集结号》占23.6%,到了《非诚勿扰》已经下降到21%左右了。今年,贺岁档尽管长达4个月,好像来者有份,可由于档期过满,导致每部影片放映周期短,场次少,最终造成观众分流,观众的热情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三枪》难做英雄 影片炮灰现象严重 激烈的竞争下势必会有牺牲,贺岁档扎堆牺牲的除了电影产业本身的资源,对很多电影来说也是如此。今年的贺岁档抢钱大战中,不少原本还踌躇满志的影片无声无息地当了炮灰:《我的唐朝兄弟》上映一周便下档;《跳出去》上映3天就跳出档期;以《十全九美》“姐妹篇”身份上映的《熊猫大侠》曾经喊出过“票房翻番”的口号,而实际票房如今只有2000万元,《火星没事》更是只有千万进账。有制片公司分析,在今年近50部贺岁片中,至少有一半以上投资有4000万元左右,而这种规模的投资需要1亿票房才能收回成本。在贺岁档这块蛋糕上咬一口容易,那么多部影片都高喊过亿甚至数亿,却一点儿也不简单。
一项调查显示,近50部贺岁片里,普通观众目前知道的不过十几部。影院会根据观众热情度或者参考票房来分配放映厅,因此,一些慢热型的贺岁片必然会在片子选择性太多的情况中败下阵来,提前出局。
而在这场票房大战中,张艺谋气势汹汹的《三枪》也不能算是全胜。虽然凭借“张艺谋”这块金字招牌,《三枪》一上映就成了当下最热门影片,创下点映1080万元、首映当日2100万元的纪录。但有媒体拿出数据称,在2006年12月14日上映《满城尽带黄金甲》时,影片5小时吸金1500万元。当时全国银幕数为3034块,张艺谋单块银幕“吸金量”4900元。而《三枪》本月10日上映7小时全国票房1011万元,保守估计现在全国银幕数为4600块,张艺谋单块银幕“吸金量”不到2200元,与3年前相比退化了一半以上。这样的结果,与票房分流有很大的关系。
是必须挤在贺岁档吗? 贺岁片蜂拥而至,贺岁档几近饱和。很多专家曾呼吁,不如推陈出新开发传统节日,结合国产电影的放映打造新的中国传统节日档期,但一时难以成型。天津万达影城朱总也感慨,目前天津总共有50块左右银幕,假设有300万的电影观众,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接待时间,“如果想解决观众和影片之间的矛盾,无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制片和发行方面合理安排投放,一个是增加影院数量。”人们之前普遍认为,造成贺岁档一窝蜂的局面与观众的观影习惯有关。但也有专家说,从某种程度上证明,观众对中国电影的热情并不会被所谓的季节所约束,只要能给观众提供高水准的电影,观众会有自己的优先选择,影片纷纷挤在贺岁档,更可以认为是很多国产影片缺乏勇气和自信的体现。 (来源:城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