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难挡《2012》的脚步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09年12月15日14:49
玛雅人说2012年12月21日的黑夜降临以后,12月22日的黎明永远不会到来。
想起《后天》。事实上,《2012》就是《后天》的加强和升级版。洪水、地震、海啸、飓风、岩浆,当所有标志着地球文明的建筑物都像豆腐一样被轻易地摧毁,人类在自己一手制造的灾难面前,脆弱到无处可逃。
许多人可能还记得当年的《泰坦尼克号》。当代表着人类最高文明的无数个现代化城市,就像是泰坦尼克号一样断裂,倾斜,沉没到有着永恒黑暗的大洋里;当洪水海啸跨过西藏的雪山,淹没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当喜马拉雅山也沉没,不再是世界屋脊,也许,但愿,这真的只是现代人坐在电影院里去享受的视觉幻想。
这虽然是部灾难科幻大片,可是看过片子之后,想想地球温度逐年升高的温室效应,想想冰川在融化,想想马尔代夫这样一些岛国由于海平面升高,不得不面临举国被淹这样一些不但并不科幻,反而很科学的就是发生在此时此刻的地球上的真实,也许2012真的离我们还很远,也许,它就在2012年12月21日,那一天,我们最后一次看到美丽的太阳。
当工业,当科技带着我们呼啸而过的时候,我们的自然环境也在以一种几乎呈正比例的速度被我们迅速破坏掉。当这种破坏慢慢地超过地球所能承受的极限,当一种旧的生态地理平衡不能够继续维持,它只能以一种灾难的形式爆发出来,破坏,破坏,破坏,在山呼海啸的破坏之后,再去形成一种新的平衡。
哥本哈根会议。也许是巧合,但我宁愿相信是电影制作方特意的安排,把《2012》放在哥本哈根会议期间全球放映。在哥本哈根放着几幅很有意思的画,是想象模拟各国领导人老了之后的样子,比如说就有奥巴马,长着灰白胡子,眼神沧桑,下边还配着这样一句话:“当年,我们原本可以阻止的。”
哦,年老之后的奥巴马会在什么样一种情况下,发出这样后悔的感叹呢?是在类似于《2012》描绘的那样一种由于一直的破坏带来的人类灭顶之日吗?
我们总不愿意永远的绝望。《2012》到最后还是以人类的新生来作为影片的结尾。物种得以繁衍,生活得以延续,但这样的一种结尾,还真不如赵丽华说的那样:“如果我是导演,我会决绝到底,最后让那几个方舟直接撞在珠峰上,拍个真正的灾难片。一点不抱侥幸,地震、海啸、火山喷发,天坍地陷,一起完蛋。一路狂奔,飙车技,开飞机,上宾利,最后登上方舟,又能多活多久?”
当50年之后,就会有60%的国土沉入大海之中的岛国图瓦卢居民说:“地球上60亿人都应该向我们说抱歉。”也许,我们只能和那个记者一样对她说句:“sorry。”
很多人期待,哥本哈根会议就是在给人类造诺亚方舟。灾难终于平静之后,人们打开方舟,拥上甲板。只不过这一次没有衔着橄榄枝飞来的鸽子,远远的那是好望角的影子。随着喜马拉雅陷裂,地球的最高峰挪到了南非,人类又开始在他们祖先当年活动过的地方,重新开始一切。
可是,目前我们在哥本哈根,只看到了讨价还价、互相指责和无休止的争吵。无情的现实是,在金融危机的逼迫之下,更多的国家不愿以牺牲本国经济发展为代价,在世界上博取一个顾全大局的好名声。
2012,它并不遥远……
张军瑜 (来源:沈阳晚报)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