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问计保荐机构
穆云 北京报道
核心提示:创业板开板两个半月,监管部门首次对创业板企业的行业选择进行总结性梳理,以“进一步突出创业板特色,落实创业板地位,改进创业板发行监管工作。”
本报记者从相关保荐机构获悉,上周,证监会创业板发审部向保荐机构发布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创业板与中小板企业的差异、哪些行业的企业适合创业板等五个问题,要求于12月11日前回复反馈意见。
创业板开板两个半月,监管部门首次对创业板企业的行业选择进行总结性梳理,以“进一步突出创业板特色,落实创业板地位,改进创业板发行监管工作。”
一位保荐机构投行部负责人分析说,经过此次征求意见,监管部门或对此前提出的“今年内申报的企业考虑两方面因素”进行微调,更明确创业板企业在突出创业板特色方面的要求。
区别“小小板”
今年7月14日召开的“创业板发行制度培训会议”上,证监会副主席姚刚明确表示,“创业板企业到底应该是什么样,不是靠规划来的,是靠广大投资者逐渐筛选淘汰出来,但不应该是中小企业板的小小板。”
此次面向保荐机构的调查问卷中,第一个问题就与此有关,“在创业板定位前提下,申报创业板的企业具备什么特点,与中小板企业主要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
实际上,申报初期,为体现与中小板的差别,创业板发审部提出两方面的参考因素:一是行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环保节能、现代服务等6个领域的企业,以及其他领域中成长性特别突出的企业;二是在技术业务模式上创新比较强、行业排名靠前、市场占有率比较高的企业。
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申报的149家创业板企业当中,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行业占比达68%,制造业只占15%。尽管如此,从已过会的企业看,不乏传统行业的企业。
例如,受到质疑的宝通带业,主要从事各类高强力橡胶输送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一位接触过此类企业的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这个行业在耐热耐高温等产品方面确有技术创新,但能否理解为其符合创业板特性,他持保留态度。
而一位接近监管部门人士则表示,发审委对宝通带业进行审核时,认为其“最大的特点是没毛病”,即按照现有的所有硬性指标,该公司都合格,业绩挺好,经营规范,为什么不让过?
“只能说不适合创业板,不能说不符合创业板标准,但创业板又没有硬性的行业选择标准,所以发审委的确不太好把握。”前述接近监管部门人士说。
调查问卷的第二个问题是——为更好体现创业板市场定位,除IPO管理办法规定的发行条件外,保荐机构还应有哪些具体的推荐选择标准?
前述投行人士表示,该公司内部有个说法,传统行业也有高新技术,比如纺织行业,有的面料就很高端,需要新技术,“监管部门的确要突出行业引导”。
“我的观点是,创新技术要带来足够的盈利能力,能够保持足够的成长性,规模未必很大,但发展前景一定要广阔。”该投行人士表示。
细分行业的针对性
接下来的三个问题分别是:结合创业板的市场定位和保荐机构选择推荐企业的标准,说明哪些行业企业适合创业板上市;哪些细分行业企业不适合创业板;对完善创业板市场建设有哪些建议。
与此相对应,该调查问卷附有详细的细分行业目录。
“可以理解为是对初期提出的6大行业的调查,经过一段时间运行,保荐机构、监管部门都对到底什么行业的企业适合创业板有了一定理解,尤其是各种不好界定的细分行业。”刚为一家做防伪业务的企业申报的保荐代表人说。
在他看来,首批报上去的企业未必全按创业板特色推荐,而是在当时为赶进度,各机构手头已做成熟的项目中择优上报,现已审过一批,有了一些感觉,是时候总结经验、逐步改进了。
目前,创业板排队的企业超过200家,而主板排队的企业也有200多家,因此,赶进度的前提已不存在,使保荐机构和拟上市企业更理性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所要上市的板块。
“我们的项目都是严格根据公司情况,适合哪个板就上哪个板,这样对企业未来发展也有好处。”一位券商投行部负责人对记者说,12月4日,该公司保荐项目有两家过会,分别是中小板和创业板。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部门提出的6大行业等两因素有个定语,即“今年年内申报的企业考虑两方面因素”。也就是说,经过此次征求意见,监管部门或对此做出调整。
本报记者从多家券商了解到,其提出的建议中,比较集中的是创业板企业的严重超募问题。
“现在的定价方式几乎是博傻,若报低就不能申购,所以只能往高报,像荷兰式投标一样,市场(发行市盈率)干到一百倍,我多报点无所谓。”前述投行人士表示,这样直接导致发行价偏高、企业超募,而解决此问题的方式也在于改革定价方式。
一个细节是,此次征求意见更加“正式”,需要保荐机构的总经理或者总裁及分管投行的副总签字,并加盖公司公章。此前,仅需投行部老总签字即可,也无须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