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万象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广东东莞200余名外来代耕农29年未入户籍(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12月16日14:24

  “我们这一代是没有希望了,如果下一代也被误了,我真是死不瞑目。”62岁的韦礼昭想到子孙的未来,褶皱的眼角微微渗出泪水。29年前,韦礼昭与几百同乡从广东信宜县来到东莞开荒耕田,而他们如今的身份则是“黑人”。

  被遗弃的代耕农

  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东莞黄江公社梅塘大队的许多农民“洗脚上田”,大片的良田闲置,当地政府决定请人代耕。1980年,梅塘大队与信宜县的村民签订了代耕合同,从信宜县迁来69户315人,分布在梅塘的龙见田、田心和旧村,耕种当地的水田和山地。

  一年后,代耕农向当地公社和大队提出入户申请,很快得到了同意,代耕农从黄江公社或梅塘大队开出户口接收证明,随后开始陆续回家办理户口迁移,直至1990年全部迁出信宜。

  然而在1981年,少数人落户黄江后,东莞县随即发现这批人太多,不好办理,于是,同年迁出户口的其余人全被拒绝入户,而他们在信宜的户籍却已被注销。

  韦礼昭在1987年才回老家迁出户口,而他被拒绝入户的理由则是当年梅塘大队开出的接收证明无效,因为大队并不具备户籍接收的权限。韦礼昭找到黄江公社重开接收证明,也遭到拒绝。韦礼昭认为,当时黄江的经济发展很快,当地村民年年分红,所以公社不希望有更多人入籍。

  户籍问题一直拖到2002年,东莞市终于拟出了解决方案:允许为持有黄江公社的接收证明,并于1981年迁出户口的33户110人,及其迁至黄江后繁衍的126人办理落户手续。

  而在此允许范围之外的代耕农则需继续等待,这批人入莞29年,繁衍至今已有212人。按黄江镇公安分局有关负责人的说法,他们的致命伤就在于梅塘大队的接收证明无效,以及没有在1981年及时办理迁移证。而只要东莞市没有做出新的决定,放开户口准入的口子,212人的户籍依然遥遥无期。

  没有户籍的生活

  上世纪90年代初,代耕农的土地被当地政府陆续征收,直到1996年,代耕农基本无田可种。时年48岁的韦礼昭只能去打零工,没有工厂肯要他,“一是年纪大了,二是没有户口。”青年人也找不到一份稳定的工作。韦智云在28岁时离开田地,此后一直以打杂度日。

  韦智云的遭遇,是代耕农离开土地后寻找工作的一个缩影。1996年后,代耕户基本上都没有固定收入,贫困家庭也无法享受到社会救济,许多家庭至今仍用柴火煮饭,打井取水。

  进不了工厂、得不到社会保障、不能参军、不能参加村民选举,无籍的代耕农失去了公民的一切权利,而代耕农的后代则面临着升学无路的命运。十几年前,代耕农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每学期都得交赞助费,小学交300元,初中交5000元,这些数字后来逐年提升。多数家庭难以承受初中的高额学费,只能把孩子送回山区的老家。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代耕农后代,几乎读完初中就被迫辍学。南方日报见习记者李书龙记者戴双城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杨笑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