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节四大亮点
来源:
人民网
2009年12月17日10:43
生活中,看戏有很多去处,但若想全面了解中国戏剧近些年的创作、发展状况,则万不可错过中国戏剧节。这一次,记者赶上了在厦门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来自北京、上海、台湾等18个省、市、区及部队系统的21个剧种共28台剧目荟萃一堂,其中既有为人熟知的京剧、昆曲、越剧、话剧等剧种,也涵盖了不少流行于一个地域的戏曲,比如高甲戏、歌仔戏、山东梆子、琼剧、龙江剧、扬剧等等。厦门的戏剧舞台上,一时间姹紫嫣红开遍。
亮点一 地方戏后继有人
近两年,我国戏剧创作比较活跃,涌现出一大批思想、艺术俱佳的新创剧目,在社会上产生不小影响。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的报名中,全国各戏剧院团先后送来参选剧目127台,经过优中选优与剧种平衡后,最终确定了28台,其中包括3部来自台湾的剧目。不同声腔、不同扮相、不同风格的表演与呈现,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我国丰富多样、底蕴深厚的戏剧文化魅力。
观众众多、久负盛名的知名剧种,为我们带来了意料之中的精彩,一些早已是“梅花压身”的戏骨、名角亦纷纷登台。京剧《响九霄》与《浮生六记》,一个由素有“国宝”之誉的裴艳玲担纲主演,一个由年轻人挑起大梁;一个慷慨悲歌梨园名伶响九霄的人艺梦想,一个浅吟低唱一代才子沈复的情感遭际,均收获了观众如潮的掌声与专家的高度评价。歌剧《太阳雪》讲述发生在一群援藏女兵身上的生与死、情与爱。张千一的音乐创作与戴玉强等人的激情演唱使此剧熠熠生辉。评剧《我那呼兰河》展现黑土地上女人的命运与抗争,话剧导演査明哲的精心执导,评剧表演艺术家冯玉萍的精彩演出,押韵的道白,巧妙设计的插科打诨等,都使这台戏可看可赏。越剧此番带来了《大道行吟》、《红色浪漫》、《唐婉》三台新戏。《大道行吟》讲述孔子周游列国,《红色浪漫》歌颂革命儿女的坚定信念与真挚感情,而《唐婉》则融柔美隽永的唱腔、细腻委婉的表演、简洁淡雅的布景于一体,加上陆唐为人扼腕的爱情故事,以及那千古传颂的《钗头凤》,使这出戏体现出“女子越剧,文人越剧”的特色。此外,话剧《毛泽东在西柏坡的畅想》、《梅兰芳》,昆曲《李香君》,音乐剧《停一停,等等我们的灵魂》等等,也是各展风流。
一些小剧种也是光彩夺目,给人惊喜,让人们看到它们的锐意进取与大有可为。龙江剧《鲜儿》取材于曾热播荧屏的《闯关东》,展现一位山东女子坎坷崎岖的人生传奇与敢爱敢恨的鲜明性格。主演李雪飞圆润嘹亮的嗓音、娇媚英气的扮相、精彩成熟的演出,博得了阵阵叫好,在场专家纷纷感叹:“龙江剧后继有人!”海南琼剧院的《下南洋》,则将目光投向那些为生计而辗转异国他乡的劳苦人民。他们远赴南洋拼搏奋斗,无论成败,始终与之相随的,是那份对祖国故乡的牵挂与守望。这出戏可说是一首拼搏创业的史诗,亦是一曲东南沿海人民重情重本的颂歌,给沉寂已久的琼剧带来了新光彩。还有闽剧《别妻书》、高甲戏《阿搭嫂》、二人台《西口好人》、壮族歌剧《壮锦》等等,均各持胜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西口好人》,虽然是由区县级的院团——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乌兰牧骑创作,但是表现不俗,思想艺术丝毫不逊色于其他参赛剧目,获得了观众与专家的赞赏。亮点二 传统戏饱含现代意识
本届艺术节,从题材而论,新编历史剧与现实题材剧目都占到了相当比例,各自推出了不少精品力作。
此次展演,涌现了《龙兴晋阳》、《大道行吟》、《唐婉》、《运河老店》、《呐喊窦娥》、《李香君》等一批优秀的新编历史剧,这些戏或者讲述韬光养晦、施政为民的历史故事,或者展示仁义为本、励精图治的为人经商之道;或者慨叹一代大儒的终生流离难展襟抱,或者反思乱世文人面对破碎山河与旧人情意该如何自处……除却艺术的精美与表演的精湛不说,可贵的是,这些戏不只是重提旧事,敷衍传说,而是通过历史的成败得失、古人的悲欢聚合,来展现人生的命运与价值,折射千古不易的历史至理,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带给观众审美的感悟与人生的启迪。人们常说“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看这些戏,很容易感受到创作者贯注其中的现代意识。
现实题材剧目的表演同样精彩纷呈,而且有胜之而无不及。参演的28台剧目中,现代戏占了近一半。秦腔《大树西迁》以孟冰茜教授一家三代人西迁50年的生命经历为主线,用6个不同时期的生活切面,纵横交错地演绎主人公情感嬗变、思想升华的心路历程,体现了共和国知识分子“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的生存理念,也从一个侧面讴歌了大西北人民对知识分子的爱戴、呵护和滋养。高亢的秦腔声中,流露的是一片爱国的热情与赤诚。扬剧《县长与老板》将安康县县长余启礼投放到激烈的戏剧冲突之中,让他既要扶持民营企业、又要维护下岗工人利益,既要周旋于企业老板设下的圈套、又要耐心化解姐弟之间的矛盾——就是在这种复杂、紧凑的制造矛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凸显了一位是非分明、遇难而进、心怀人民、大智大勇的人民公仆形象。
此外,还有河北梆子《女人九香》、豫剧《乡试》、歌仔戏《蝴蝶之恋》等等,这些作品热情讴歌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直面当下的社会问题与世道人心,表达了人民大众的愿望与渴求。现实题材剧目创作的增多,折射了我国戏剧工作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艺术追求,以及正视现实、直面人生的勇气。这些剧目因其适时地反映社会问题,记录时代情感,留存群众心声,而在艺术价值之外,平添了厚重的社会价值与历史意义。
亮点三 歌仔戏成为情感纽带
中国戏剧节上,台湾剧目整体参演尚属首次。此次报名参演的台湾剧目共有6出,台湾国光京剧团的京剧《金锁记》、台北艺术大学的话剧《呐喊窦娥》、台湾戏曲学院京剧团的新编昆曲《李香君》最终入选。而且,由台湾唐美云歌仔戏剧团与厦门市歌仔戏剧团合作的歌仔戏《蝴蝶之恋》,还一举获得了本届戏剧节的“优秀剧目奖”。
京剧《金锁记》首次将张爱玲的小说搬上京剧舞台。嫁入豪门的曹七巧在孤独寂寞中耗掉了青春年华,滋长了一腔怨恨,心理也变得怪异畸形。梅花奖演员、梅派传人魏海敏的表演可谓精致细腻,令人叫绝,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张爱玲笔下“华丽而苍凉”的意味,以及曹七巧胸中不可言说的幽微心事。编剧也颇见功力,不仅唱词文采斑斓,而且取物造境精致隽永,富有个性,讲述的虽是陈年旧事,思想情感却直指现代人心灵深处。导演的良苦用心亦处处可见,如新婚之夜重叠空间的运用、打麻将的场景设计等等,既新颖别致,又富有深意。歌仔戏在海峡两岸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衔接闽台的艺术纽带,这些年屡有佳创,而《蝴蝶之恋》是第一个出现在戏剧节舞台上的由海峡两岸合作排演的剧目。据主创人员介绍,《蝴蝶之恋》充分考虑到《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人民向往的理想爱情,而歌仔戏《山伯英台》也多年来流传海峡两岸,深得民心,所以选择了梁祝之恋来演绎剧情,其中蕴含着的是海峡两岸相通相融的民间情感。戏中台湾小生雨秋霖与厦门花旦云中青被一条海峡生生分隔38年之久。咫尺天涯,诉不尽思恋之苦,也由此剖陈了两岸中国人遥相守望的不变真心。
艺术是人民心声的凝结,情感的反映。从海峡两岸在戏剧创作上的精诚合作,台湾戏剧在戏剧节上的积极参演,都可看到两岸人民情感诉求上的相通相融。
亮点四 民营剧团出手惊人
本届戏剧节的另一亮点,是在参演的阵列里,加入了两名来自民营剧团的“新兵”:山西清徐嫦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晋剧《龙兴晋阳》与上海保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话剧《梅兰芳》。这两出戏可以说首开民营剧团与国有剧团在戏剧节上同台竞技的先河。
晋剧《龙兴晋阳》取材于汉高祖晚年的皇嗣之争。薄夫人急流勇退,来到晋阳帮助儿子治理代国,母子两人遵循“民为本,和为贵”的宗旨,在晋阳的一系列施政举措受到百姓的衷心拥戴,并最终重返长安,开启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华章。此剧唱腔高亢激越中透着清新委婉,吐字清晰,水流云转,将俗称“中路梆子”的晋剧魅力展示得淋漓尽致。剧本亦非常精彩,可圈可点、发人深省的对话屡屡出现。话剧《梅兰芳》则采用“人像雕塑”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展示戏剧大师梅兰芳的艺术人生,塑造梅兰芳“在舞台上,是柔情种种的女儿身;在生活中,是铁骨铮铮的男儿汉”的生动形象,剧中主演从容出入于话剧与京剧之间,很见艺术功力。
一些专家表示,民营剧团的两台戏让人倍感振奋。它们展示了在转企改制的文化大背景下,民营剧团锐意进取,正在趟出一条有特色的新路。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季国平认为,民营剧团的蓬勃成长给我们带来了启示,相比之下,国有剧团应该怎样进一步贴近百姓,还戏于民?“国有剧团转企改制走市场,不仅是要追求效益,还应多给老百姓演戏,多演老百姓爱看的戏——这是国有院团的责任。还戏于民也并不意味剧目就会失去质量,两者之间并不冲突”,季国平说。
本届戏剧节,歌剧《太阳雪》、评剧《我那呼兰河》、秦腔《大树西迁》、龙江剧《鲜儿》、话剧《毛泽东在西柏坡的畅想》、京剧《响九霄》、晋剧《龙兴晋阳》等15台戏荣获“优秀剧目奖”,裴艳玲、陈巧茹、冯玉萍、曾学文、黄定山、黄永碤、张千一等30名主创人员分获优秀表演、编剧、导演、舞美、音乐奖,台湾京剧《金锁记》、话剧《呐喊窦娥》、昆曲《李香君》获“特别荣誉奖”。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