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1日电 以“国民幸福指数”(GrossNationalHappiness)为治国纲领的不丹王国,最近似乎违背了传统的快乐哲学,正全力拚经济,已与麦肯锡顾问公司签了900万美元合约,希望麦肯锡能为不丹找出快速提升经济成长率的方法。
据台湾《联合报》21日报道,不丹在1970年代开始计算“国民幸福指数”,自此成为不丹的治国指标。所谓“国民幸福指数”,是把传统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未纳入的指数,例如休闲时间、森林面积和国民情绪等纳入计算的经济指标。
在英国牛津大学受过教育的不丹国王吉格梅·凯萨尔·纳姆耶尔·旺楚克2008年登基后,把政权交给民选的内阁制政府,“国民幸福指数”仍是不丹的骄傲,已写入宪法,政府最近把监督经济的国家计划委员会改名为国家幸福指数委员会。
但不丹近半的国家预算靠外援,23%预算由印度提供。仰赖外援令不丹不安,受到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外援缩水,因此扩展经济成为填补预算缺口的唯一办法。
不丹民选政府已立下远大目标,要在未来10年每年经济成长达到9%,与印度和中国的增长率一较长短。
在跨国顾问公司的协助之下,政府希望观光业游客数能增长4倍,达到每年10万人次,并大兴土木筑路和建电厂,不丹的电力还能输出到印度,是经济的支柱,但问题是,不丹人乐天的哲学能适应这样的经济发展吗?这个议题已经在国内引起辩论。
反对党领袖说:“我不认为(麦肯锡)客服中心符合国民幸福指数的精神。”
不丹过去一向着重保存传统文化甚于经济发展,人民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1999年才有第一台电视,公共场合禁止抽烟,民众抱怨交通信号灯不美观,因此首都没有信号灯,8成民众住在村子里。全国70万人口逾五分之一人口在贫穷线以下,日薪不到0.7美元。
不丹的新民主政权必须向选民证明,经济成长和幸福指数能并存,并向年轻一代保证,他们能有更多工作机会、更好的收入和更好的教育。
当权者担忧,如果经济搞不好,新的民主政体可能瓦解。国家领袖见到邻国尼泊尔自2006年建立民主制度后,经济停滞,人民上街抗议,令他们心生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