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收购沃尔沃取得决定性胜利 融资渠道尚未知
![](https://photocdn.sohu.com/20061227/Img247300011.gif)
来源:
北京晨报
2009年12月23日22:39
有关收购的重要条款已达成一致,明年一季度签协议
晨报讯(记者刘晓林)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昨天正式宣布,已经与福特汽车公司就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的所有重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股权收购协议将于明年1季度签署。这意味着,吉利收购沃尔沃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吉利的公告称,股权收购协议签署和获得相关监管机构批准后,双方预计于明年第2季度完成交易。自今年10月份成为沃尔沃的首选竞购方以来,吉利与福特进行了深入商谈,并与沃尔沃管理层、工会代表和沃尔沃主要工厂所在地瑞典及比利时的政府官员进行一系列会晤。收购完成后,沃尔沃将在安全和环保技术方面继续领导世界汽车技术潮流,并在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获得独特的竞争地位。
记者观察
吉利迎来真正国际化考验
毋庸置疑,这是中国汽车业发展历程,尤其是自主品牌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也成为了今年狂飙突进的中国车市漂亮的收官之作。
但另一方面,对于尚未有大型跨国收购经验的民营自主品牌吉利来说,向国际化迈进的真正考验才刚开始。首先,在融资渠道上,有报道称吉利给出的价码是20亿美元,这与吉利目前的资产总值140亿元人民币相当。虽然四大国有银行已经表态支持,商务部也明确表示可以利用中国的外汇储备,但剩下的自筹资金和融资审批手续都是艰巨的任务和繁琐的过程。
此外,除了收购价格、融资渠道和股权分配等跨国收购常见的博弈项目外,收购内容和收购后的管理体系也将考验吉利的掌控能力。专家曾指出,中国车企收购海外品牌最明智的做法是将资产和生产线原封不动地留在海外。瑞典政府强烈要求将沃尔沃留在当地,吉利与其谈判以及知识产权的处置等都需要国际化的操作技巧和经验。
就目前来看,有了第一步的告捷,有了商务部的承诺,中国自主品牌完全有资格庆祝这个历史性的壮举。4年前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曾夸下“海口”——“让吉利的车跑遍全世界”,如今看来并非诳语。晨报记者刘晓林
“北汽萨博”2011年量产
“从11月25日到12月6日,这11天可谓惊心动魄。我们不但要在法律和技术上与萨博达成协议,还要通过国内相关主管部门、萨博董事会、通用汽车董事会和美国财政部的批准,时间非常紧张。”昨天,北汽集团总经理汪大总第一次向媒体详细披露收购萨博的过程。
北汽将少奋斗5年
本月14日,北汽正式宣布收购通用旗下瑞典萨博汽车公司的知识产权。在此前的11日上午8点40分,北汽派赴瑞典的签约谈判小组携带两个1000G的硬盘返回北京,同时重达3吨半的纸质文件也押运上车,驶出萨博工厂的所在地,这些都是北汽本次收购到的知识产权成果。
汪大总解释称:北汽收购的不仅仅是发动机、车型和变速器,还包括了未来产品的开发体系、制造体系、零配件供应体系和产品质保体系。他说:“车型和发动机只要有钱都可以买到,但后面四项是通用与萨博技术人员多年的研究成果,是有钱也买不来的东西。”业内多位专家认为,北汽掌握了萨博完整的技术体系后,其自主开发水平与欧美的差距至少可以缩短五、六年。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表示,明年北汽将在北京车展上发布最新的产品,而2011年使用萨博技术的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车将全部量产,目标产销要达到6万多台。
品牌仍是短板
徐和谊承认,由于通用不同意将“萨博”品牌卖给北汽,因此在本次收购后,北汽在自主乘用车品牌上仍存在明显的短板,尤其是在未来的品牌建设方面上,将面临诸多困难。
作为通用旗下的高性能轿车品牌,“萨博”在全球已是家喻户晓,而“北京牌”则在中国汽车界仍是相对一个含糊的概念,它既包括了原来的JEEP2500、1021,也包括了目前的勇士越野车和一些北汽制造的商用车、农用车。因此,如何将萨博技术支持下的北汽新车塑造成中国甚至是世界级高性能轿车品牌,是摆在北汽面前的首要难题。
汽车业专家认为,2亿美元的收购对北汽来说仅仅是个花钱的开始,要造出这些拥有萨博技术的车型、打造一个国内乃至世界闻名的汽车品牌,在全国建设合格的销售服务渠道,就还要花费数倍乃至数十倍的代价。
晨报记者 刘晓林
![](https://news.sohu.com/upload/pagerevision20090916/pic03.gif)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