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中美日力量变化重塑亚太 2010年中美需跨五道坎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09年12月26日02:14

  大国外交 亚太新局

  无需警惕他人,只用找到自我。

  中国是否会变得更加强硬?不久之前结束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留给世界一个巨大的命题。

  即便是用最和缓的观点来看,一个事实仍然确立,随着经济实力的更进一步加强,中国的声音不容忽视,它的每一次发言都值得重视。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是温家宝总理在面对气候变化时所给出的中国立场。在某种意义上,这可以视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对自身定位的一种诠释。

  时至今日,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中国“和为贵”的“和合”文化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同。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底蕴为中国外交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使中国享有独特的后发优势。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可见的将来,“韬光养晦”思维仍将是中国在处理区域性乃至全球性事务的唯一立场。

  没有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国不是先从自己所在地区的事务中逐渐占主导地位而发展起来的。中国成为一个世界大国的进程也将不能摆脱这一模式。中国作为东亚地区最大最重要的国家,应当也有能力逐渐在这一地区的事务中起更大作用。

  因而,更有必要强调的观点是,中国必须在此轮剧烈的地区性力量重新划分的前提下找到自我,这就意味着,在国内,它的公民必须获得更大范围的尊重和尊严;在地区事务中,中国必须获得部分引领的权力;而在全球范围内,以中国为核心的大周边地区,必须形成有效的力量,并拥有稳定的发声渠道和制衡能力。

  我们乐见这样一个格局。因而我们必须重提一个逻辑,无需警惕别人,只用找到自我。(杨磊)

  傅高义:中美日应在全球事务上开展合作

  11月18日,坐在太平洋西岸,听着电话里持续传来的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记者始终难以想象,太平洋东岸电话那头,年近八旬的傅高义教授(Ezra Vogel)是位如假包换的白人学者。

  “对中美日三国来说,最重要的是安定的局势。在我看来,美国的关键利益和中日两国的关键利益没有根本上的利害矛盾。我相信这三个国家应该合作,在全球事务上开展各类合作。”在电话采访的最后,傅高义用“合作说”概括了他对中美日三边关系走向的判断。

  2009年,随着美日两国的右翼政权分别被重视国际协作的美日民主党政府取代,中美日在东亚出现了深化合作的机遇。但是,2009年下半年以来,中美关系结束了年初的“蜜月期”开始在贸易问题、气候问题上展开激烈拉锯;日本民主党新政府一度提出建设不包含美国的“东亚共同体”设想,“同盟动摇”的说法一时出现在不少日本主流报纸上。

  面对这些纷扰,傅高义认为,美日都是民主国家,政府和议会、内阁和官僚间常常会出现意见不一的情况。中美的贸易摩擦主要就是由议会推动,而日本新内阁在慢慢积累了执政经验后,其对美政策也会更加成熟。

  年近八旬的傅高义(Ezra Vogel) 是美国最著名的东亚问题专家之一,这位哈佛大学荣誉退休教授、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前主任不仅会说一口流利的中文,还精通日语。1979年傅高义出版了《日本第一》一书,该书至今还保持着西方作家在日本的最畅销著作的纪录。

  元首间关系很重要

  《21世纪》:有人坚信贸易不平衡,人民币汇率、美元资产安全性等问题是中美间难以克服的障碍。但是也有人把奥巴马访华期间发布的《中美联合声明》看作是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你怎么评价奥巴马上台一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

  傅高义:我认为,奥巴马对中国的访问是非常成功,奥巴马上任后已经和胡锦涛主席多次见面,奥巴马和胡锦涛的个人关系对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很重要。

  当然不可避免的,中国和美国之间还会存在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思想。我并不是经济学家,但是可以预见,中美之间的经济摩擦还是会存在,这也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情,每一个国家都应该保护自己的利益。要知道,美国是民主主义的国家,所以美国的议会会(对各种事务)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就必然会和中国政府产生摩擦。但是我相信,中美两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21世纪》:可以看到的是,不光是政治、经贸领域,其实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也非常频繁。在你看来,这些年美国民众眼里的中国出现了哪些变化?

  傅高义:美国普通民众看待中国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方面他们认为中美应该多合作,来共同保护世界的和平。中国很积极地参加各种国际组织,这对世界贸易、联合国的维和工作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美国老百姓很支持中国的这些做法。

  但同时,在一些方面,特别是军事问题上,美国人不太了解中国的目标,比如在航母、远程导弹等军事装备上,有些美国专家就会对中国产生怀疑。现在中美两国在军事领域的对话和交流还并不深入,(军事上)信任还不够。

  执政的鸠山≠在野的鸠山

  《21世纪》:你不仅是中国通,也是非常著名的日本学者。对于日美关系的未来发展你怎么看?在日本鸠山上台后,迅速提出了并没有囊括美国的“东亚共同体”的设想,加上冲绳美军基地的纠纷,这让人开始担心日美同盟,但是奥巴马对日本的访问又被认为是日美关系甜蜜的象征。对于这些不同的观点,对此你持什么态度?

  傅高义:其实日美外交上的磕磕绊绊一定程度上是媒体的渲染。我刚从日本回来,从我个人的体会来说,日本和美国两国政府的关系还是相当的好,奥巴马访日期间,鸠山和奥巴马会晤时也特地对冲绳美军基地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

  但是存在的问题是,这也是民主制度的一个缺陷就是政策缺乏持续性。新当选的鸠山政府没有太多的执政经验。从1955年自民党就开始领导日本,但鸠山所率领的民主党还是新上台的执政党,这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候的中国共产党相似。一方面民主党已经开始执政,但一方面他们还是学徒,有很多问题还没有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民主党很多做法和选举时候的说法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民主党执政以后在许多问题上的立场都会产生变化,和在野时不同。在野时以就可以说很多话,就像普通老百姓可以做各种评论,但是一旦成为一个国家的负责人,情况就不一样了。

  所以现在民主党开始执政,所以我推测,他们的做法会和(上台前的表态)不一样。而且美国政府也不怎么批评鸠山政府的说法,因为他们相信鸠山政府会有所改变,在执政方面也慢慢变得成熟。

  《21世纪》:你预计鸠山政府的执政策略会有哪些具体的变化?

  傅高义:比如说保护自己的国家,鸠山政府提出要和美国有更平等的关系。那当然说起来是很好的,但是国与国的关系是非常复杂。但是想一想,日本没有原子弹,美国有。这样就不能说是百分之百的平等。

  另外就是鸠山政府提出的改革官僚制度,不用官僚。但是在日本,政治家和官僚不一样,是分工的。这点和中国不一样,在中国,政治家和官僚可以是一个人,但是日本的制度不同,政治家缺乏官僚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背景,当日本政治家想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不知道知识和背景。

  你可以看到,一开始鸠山政府提出要改革官僚制度,但是现在已经慢慢发现很多问题的解决需要官僚的支持。

  地区安定是

  中美日最重要的共同利益

  《21世纪》:你怎么看待中美日三方未来关系的走向?

  傅高义:这三个国家应该进一步合作。最近,中日的关系也有好转,1997年的时候两国关系处在低谷,但是之后中国政府积极改善中日关系,这是非常好的事情。这对美国也是一件好事。

  对于这三个国家最重要的是,安定的局势。所以在我看来,美国的关键利益和中日两国的利害关系没有根本上的矛盾。我相信这三个国家应该合作,比如在保护环境的问题上,日本就有很多非常先进的技术。中美日不仅应该在亚洲范围内合作,而且在全球事务上都开展各类合作。

  美国不再拥有无形的霸权

  年关将至,世界即将告别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而雅尔塔体系划定的上世纪后半期国际格局在蹒跚拖过这一个十年之后,也踉踉跄跄地走到了根本变革的关头。

  金融危机寒潮难退,美日极端保守政权相继垮台,中国经济一枝独秀,2008年底到2009年末经历的这种种政治经济动荡交织在一起,把东亚国际政治格局乃至全球治理机制引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美国将怎样重估自己在亚洲的存在?怎样平衡中美日三国力量变化?在1990年代的遏制政策失败以后,美国会如何重新应对中国的崛起?美国国内的亚洲政策、中国政策存在怎样的变数?

  本报记者于近日就这些问题,专访了美国政治学会主席Peter J. Katzenstein。

  奥巴马反对希拉里:

  经济缓慢复苏的可能结果

  《21世纪》: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将如何调整自己的亚洲政策?

  Katzenstein: 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会认识到,在东亚有三股强大力量——中国、日本和美国。中国、日本想要组建一个没有美国的东亚共同体,或者别的什么地区组织,并不会削弱多少美国在东亚的力量。不过,我想过去五年里小布什执政期间,美国认为自己可以包揽世界事务的想法确实是随风而逝了。

  1980年代,日本就像现在的中国那样崛起了,它们从当时开始就不完全按照美国的意愿行事。不过,日本现在在安全上仍然依赖美日安保同盟,如果这一安全基石变化了,那么东亚的政治动力将发生根本变化。但这种变化对地区安全来说不是一种更好的变化,而是一种更糟的变化,因为中国人将从此为一个独立的日本而担忧。

  《21世纪》:很多人认为在奥巴马政府里,希拉里集团在外交事务上过于强势。请问你是否赞同这一看法?如果确实存在两个外交政策核心,请问他们的对华政策有什么区别?

  Katzenstein:在2012年,共和党肯定会发起强有力的挑战,为了将民主党的团结保持到2012年,任命希拉里为国务卿是最佳选择。此外,奥巴马显然不想任命希拉里为副总统,这样后者就有可能在2012年竞选总统,为了打消她的这一念头,前者又不得不做出新的妥协,因此希拉里做国务卿是最好的选择。奥巴马赋予希拉里的权力自由度很大,任命官员,制定外交政策的都是希拉里团队,以至于奥巴马的外交幕僚因为被排斥而不满。

  在对华政策上,我想二者没有太大区别,他们都关注人权、都关注中国对美国金融安全的意义。在国会,我倒觉得贸易保护主义会是下一阶段,对华关系的主旋律。

  我想,美国经济的复苏是很缓慢的,美国的消费不会也不应该回到危机前的水平——这正是危机的根源之一。随之而来的美国生产力、企业利润、市场繁荣度都会维持在一个低水平,就像欧洲1970-1980年代那样。这说不上是灾难,但肯定会增加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奥巴马出于内政的考虑,会更关注保护主义的声音,希拉里作为外交官会选择支持自由贸易,这是未来白宫和国务院的潜在冲突。

  美国金融体系变化

  未来可能由政治力量推动

  《21世纪》: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积极地参与各种国际峰会。请问你怎么看待中国频繁的高调亮相?中国是否应该更积极参与那些由新兴大国主导的国际磋商机制(如“金砖四国”峰会),以强化自己再和西方传统强国博弈时的能力?

  Katzenstein:中国积极参与这些国际峰会的意义在于,展示自己的存在。如果中国不参加,就意味着回到过去,与世隔绝,不为人所知,更不为人承认。中国参与国际峰会不是一种占有自己所需战略资源的权力展示,但是确实是一种权力的形式。

  中国的崛起让日本真正感到担忧的地方在于,100多年来,日本都自认为是唯一一个融入西方的东方国家,是东西方沟通唯一的中介。现在日本忽然发现,自己不仅有了后继者,而且还是一个大块头,100多年的国家战略在短短几年内就崩塌了。

  而且中国政治家也在十来年内就学会了怎么去获取国际政治体系中的权力,比当年的德国和日本学得都快、都好。

  其实不少美国人觉得和中国的冲突越早越好,否则随着中国力量的强化,美国为中美之间冲突付出的代价会更大。但是,“9·11”改变了这一切。我想中美关系因为恐怖袭击得益了。

  《21世纪》:不少人在说金融危机后,美国的霸权衰落了。请问你怎么评价这一说法?无论美国的霸权开始衰落与否,你觉得美国的霸权会是国际政治中最后一个霸权么?世界体系是否会进入某些自由主义政治学家鼓吹的互相依赖的阶段?

  Katzenstein:我把霸权定义为,一种公认的、不可置疑的领导力。在1940-1960年,美国的权力是看不见的,那是霸权;在此之后,美国还是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它的权力是可见的了,这不在是霸权了。

  如果从这个意义上理解美国的霸权,确实美国的霸权不在了,但是美国相对其他国家的优越性还将长时间地存在。

  不过,金融危机确实让美国人民对现有的美国金融体系产生了极大的愤怒。金融家不负责任地造成了危机,却要纳税人来承担解救他们的义务,还不许政府多问问题,最后却拿这些救援资金给自己发高薪。你无法理解美国人民对此的愤怒,再来一场金融危机(10年内很可能再发生),我觉得美国的金融体系会因为反对银行家现有做法的政治力量而改变了。(感谢北京大学北京论坛组委会的支持。)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志鹏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