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两位普通农民与经济学家的年终“对话”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2月28日15:41
  新华网北京12月28日电(记者璩静、秦亚洲、姚润丰)近日,新华社记者赴农业大省河南,走村串户,倾听民声。带着农民反映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我国“三农”问题专家、知名经济学家温铁军,从经济学角度回答普通农民的增收困惑。

  对话农民:农民刘大华,河南省上蔡县蔡沟乡东陈村人。河南省上蔡县是农业大县,小麦种植140万亩,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接近140万人,90%是农民。身为“70后”的刘大华曾是上蔡县40万外出务工大军中的一员。1998年打工返乡,逐步成为远近闻名的小麦种植大户。

  农民李现通,40岁,河南省原阳县原武镇娄庄村村民。河南原阳县是典型的“水稻之乡”,李现通和妻子种植了11亩水稻,一家四口,靠着种粮和打工的收入供两个女儿上高中,感觉很吃力。

  对话专家:温铁军,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长期从事“三农”问题研究。著有《三农问题:世纪末的反思》《“三农”问题与制度变迁》《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等。

  关于农资价格上涨——“种地的利润越来越少,还种什么地”

  李现通:今年,每亩水稻成本提高了40元左右。灌溉水泵用的柴油和农忙时的用工费用都涨价了。以前雇人收割一亩地是七八十元,现在120元都没有人干。种地的利润就越来越少,还种什么地?

  温铁军:不光是农资,种粮投入品价格都会参照市场价格上涨。尤其是劳动力的机会成本,不是参照粮食生产,一定是参照城市打工收入的。120元收一亩水稻都没有人去干,这个价钱以后还会增加。政府去压低生产资料价格是不可能的,让政府去提高粮价超过国际价格是不可能的,让政府去增加超过WTO允许的8%粮食补贴率也是不可能的,这“三个不可能”决定了中国粮食生产将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

  数据链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9年1月公布,考虑到去年以来粮食生产成本上升较多,为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决定将稻谷最低收购价上调约16%,这也是2004年我国实行粮食收购保护价政策以来上涨幅度最大的一次。另外,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9月联合下发通知,明确进一步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的总体目标,就是根据化肥、柴油等主要农资价格上涨情况,在综合考虑当年粮价变动促农增收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合理安排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实行动态调整,弥补农民种粮的农资增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关于农民外出务工——“仅靠农业,农民增收是不可能的”

  李现通:以前农闲时我在郑州、太原等地做泥瓦工,一天50元。金融危机来了,就找不到什么活儿了。两个女儿正在上高中,每年学费加生活费就要1.5万元,种水稻一年的纯收入也就是一万多元,不吃不喝也不够孩子上学。

  温铁军:仅靠农业,农民增收是不可能的。农民打工收入参照的是城市劳动力收入。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是3倍多。世界上,任何小农经济国家,农民靠种粮食都达不到社会平均收入水平。而教育、医疗等收费是按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制定的。城乡收入差别大的结果,就是没有人从事粮食生产,这在全世界是普遍现象。如果种粮没有收益或者是微利,“80后”“90后”势必不会去种地。

  背景链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09年10月公布了对全国250个行政村农民工就业状况的统计,到9月底已经返城的农民工达到了94%以上,农民工就业总体上比较平稳。另外,国务院常务会议2009年初还进一步研究部署加强就业工作的措施,其中包括组织农村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组织各类准备创业人员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于农业合作社——“让农民在薄利的情况下种粮食,增收就是一句空话”

  刘大华:我带头成立种粮专业合作社,有50多户农民参加,共有1500亩地、50多名劳力入了股。我们把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按平价批给社员,再以高于小商小贩的价格回收大家的粮食,想通过这“一低一高”让村里人增加收入。

  温铁军:农业合作社是农业劳动者的联合。关于农业合作社标准,农业部常务会议2007年就审议通过并施行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日本、韩国也是人多地少,怎么让农民增收?就是政府允许农村合作社以最低门槛进入金融、保险、旅游、餐饮、房地产等领域。只有把涉农领域可能产生的收益都留给农民,农民才有积极性去从事生产粮食。让农民在薄利的情况下种粮食,增收就是一句空话。

  数据链接:我国农产品经纪人协会目前已有2609家,各级协会及农产品经纪人每年直接收购和帮助农民推销农产品近万亿元。日前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指出,将进一步吸纳各类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积极组建行业协会、农产品经纪人协会,为农民专业合作搭建服务平台。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历来都是鼓励流转的”

  刘大华:以前,村里人都愿意出去打工,没人愿意种地。这几年,我种良种收入不错,从200亩很快到了580亩。金融危机后,很多外出打工的人都回家了,想收回租给我种的土地。我心里很没底,这样就没有办法保证规模了。

  温铁军:农村土地流转80%左右都是靠口头协定。农业用地的流转,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推进家庭承包制以来,从来没有在任何政治文件中消失过,历来都是鼓励流转的,也从来没有过障碍。

  政策链接: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第四条就包括按照完善管理、加强服务的要求,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流转服务组织,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法规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服务,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流转,也不能妨碍自主流转。
责任编辑:马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