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2010年“盯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孟斯硕
2009年审计成果(1月至11月)
全国审计和调查9.9万个单位,促进国家财政增收节支521亿元,挽回损失163亿元。
全国对3万多亿元专项资金进行了审计,促进资金拨付到位、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120多亿元。
审计机关向司法、纪检监察机关移送案件线索和事项863件,涉及1068人。
全国完成了对2万多名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67名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和164名其他人员的问题被移送司法、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再次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
昨日审计署召开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审计长刘家义在会上表示,明年审计工作要加大对经济运行中潜在风险的揭示和反映力度,其中包括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情况的审计调查,以及关注当前货币政策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等。
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扩大
在会上,刘家义指出,在今年的财政审计中,重点检查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审计署对17个省区市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了审计调查,河北、山西、上海、江苏等地开展了市县政府性债务、村级债务、公路负债、高校负债等审计调查,揭示和反映了地方政府性负债规模较大、管理监督不到位等问题。
其中,政府性债务与总收入的比重过高,以及债务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是主要的问题。
今年3月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公布中国地方债务报告时指出,目前我国地方债务总余额在4万亿元以上,而据央行最新的报告显示,全国目前有3800多家地方融资机构,管理总资产达8万亿元,地方政府的负债上半年即达5.26万亿元,负债规模急剧扩大。
虽然在我国《预算法》中明确规定,除了国务院特批以外,不允许地方政府举债。但是由于地方财政紧张,很多地方政府采取成立地方国有公司贷款或者“出租地方政府信用”发行城投债等方式,绕过了政策限制。
对于地方政府性债务由于偿债能力不足可能引发的风险,国家越来越重视。今年11月,财政部下发紧急文件到地方财政厅,文件要求坚决制止正在发生的地方财政违规担保向社会公众集资的行为,严禁出现新的财政违规担保向社会公众集资的行为。
对此,刘家义在昨日明确表示,明年的审计工作中,要关注政府性债务风险,摸清政府债务的总体情况,特别要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审计调查,揭示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运行风险,促进规范债务管理,建立健全风险责任制度。
关注货币政策
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
在明年的工作重点中,刘家义还强调,要关注国际金融危机和当前货币政策对银行业资产质量的影响以及银行业面临的突出风险,从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提出审计建议,促进商业银行更加安全、稳健的运营。
对银行资产质量影响的关注,主要源于决策层对去年以来实施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对银行业带来的风险的担忧。在国家大规模的刺激政策下,今年1~11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21万亿元,同比多增5.06万亿元,创下历史纪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室主任李建伟告诉CBN记者,信贷过度的增长带来了两大潜在风险,一方面是可能引发通胀担忧,另一方面是银行坏账的风险加大。
据了解,审计署今年在对4家金融机构及3家金融监管部门的审计中,不仅揭示了业务上存在的漏洞和风险隐患,还反映了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不够通畅的问题。北京、河北、黑龙江、江西等14个地区还开展了对农村信用社、地方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审计和调查。
除去对金融风险管理,明年关于经济运行中的审计工作重点还包括:关注管理不严格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以及关注土地征用、拆迁安置、企业改制、环境污染以及工程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加强对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
截至11月,今年全国审计系统已经审计和调查9.9万个单位,促进国家财政增收节支521亿元,挽回经济损失163亿元。在对扩大内需的项目审计中,审计部门核减投资或结算额300多亿元,挽回或避免损失100多亿元,提出5600多条审计建议。
同时,审计机关向司法、纪检监察机关移送安检线索和事项863件,涉及1068人。审计 “免疫系统”功能充分发挥。
针对明年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刘家义提出,要加大对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加大对中央调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相关的政策实施情况的审计力度;加大对民生工程和资金的审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