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生活饮食不规律 中国人健康素养低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2月29日08:34
  点击播放按钮,可以“听”新闻

  很多企业为了提高效益,让员工玩命地加班,造成了员工的生活、饮食不规律。更糟的是,人们将这种工作状态当成了自然状态,因此失去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忽视了自己的身体。

  文/本报记者 童岱

  “只有7%的人对肥胖有正确的认识、只有3%的人知道四害能传播哪些疾病、只有18.7%的人能够准确理解药品说明书。”这是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得出的部分结论。

  12月18日,卫生部公布了这份调查,从总体水平看,我国城乡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百分比仅为6.48%;也就是说,每100人中不到7人具备健康素养。

  “这是我国健康教育领域发布的第一个政府公告,也应该是世界上唯一一份、系统界定公民健康素养的政府文件。公告界定的公民健康素养包括了三个方面: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首都体育大学体育教育系教授李相如说。

  2008年6月到8月之间,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受卫生部的委托,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针对居民健康素养状况的调查。调查以访谈式问卷的形式进行,被调查者是近8万名15~69岁的居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专家杨功焕告诉《北京科技报》,这次调查涉及的健康问题非常广泛,其中也包括了一些较为专业的内容,比如如何对骨折人员进行急救处理等问题。

  如果对71项调查指标的正确回答率达到80%以上,就表明他们具备健康素养。然而结果显示,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素养的人口比例分别为14.97%、6.93%和20.39%。

  “这样的结果非常令人担忧,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警觉了。”李相如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国民关注自身健康程度也应越来越高。但我国的现状是,老百姓并没有获得与经济、社会化程度发展水平相当的健康素养知识。

  据了解,此次调查中,不具备健康素养的人群中还包括了相当比例的大专、本科、硕士,甚至更高学历的人群。

  “这说明了并非知识水平越高的人,健康素养就越高。”李相如认为,尽管大多数人都明白一些基本的健康常识,例如不抽烟、避免二手烟、定期测量血压、每周至少做三次超过半小时的运动等,但并没有遵照这些常识生活。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几个:首先就是现实的压力。很多年轻人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工作担子繁重;其次,个人的健康忧患意识还没警醒,总认为自己还年轻、还能顶得住。

  此外,健康素养普遍偏低的状况与居民收入状况也有关联。定期体检、健身、休闲旅游……都是对个人健康的投资。但要办一张健身卡得花上千元,普通的工薪阶层难以承受这样的消费。

  “人均年收入有3000美元时,健康投资就会在生活消费结构中占据一部分。达到5000美元时,健康就会成为个人重要的投资。但以我国居民的普遍收入来看,要想进行健康投资还有许多现实的困难。”李相如说。“但无论怎样,也要争取为自己的健康留一些空间,哪怕每天晚上抽半小时在社区跑跑步都好,也不用花钱。”

  其实在发达国家,公众的健康素养同样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美国家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恢复国家经济建设上。到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经济发展已经卓有成效。但这时,他们同时发现,国民的身体素质变差了。很多企业为了提高效益,让员工玩命地加班,造成了员工的生活、饮食不规律。更糟的是,人们将这种工作状态当成了自然状态,因此失去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忽视了自己的身体。

  从那时起,德国率先开展了“黄金计划”,向民众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大家参与健身。随后,美国、丹麦、瑞典等国都掀起了维护国民健康的热潮,纷纷开展全民健身的活动。经过几十年的教育,现在欧美国家的公众对自身健康已是相当重视。

  “如今,在发达国家,人们非常看重健康的投资。居民每周经常安排固定时间健身的人达到40%~45%,而我国城市人口中的这一比例只有20%~30%。”李相如说,国外的健康教育从小进行,而且范围非常广,包括我们比较忽视的心理健康教育、性健康教育等等。而我们依靠一两节体育课,不可能全面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

  李相如认为,我国在医疗领域的投入,很多都放在了医院建设等硬件基础设施上,对“软件”的建设远远不够,从而忽略了对大众的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健康行为的教育,也没有让公众更多地了解如何判断身体出现的亚健康、不健康的信号,如何进行干预、康复。

  “国家有关部门应该迅速制定相关的政策了。”李相如建议,首先就是立即对在校学生的健康素养“补课”;对已经工作的人群,应该投放更多的公益性基金进行全民健身和健康素养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健康的认识和忧患意识。其次,还应提高全民对自身健康出现问题后的判断能力,教会公众用最合适的方法了解、治疗自身的病症,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尽快康复。

  杨功焕告诉记者,此次调查得出的一些直观数据,可以分门别类建成数据库,提供给医疗机构,为不同疾病的预防控制、传染病研究等服务。“有了这一系列数据作为科学依据,国家有关部门才能制定合理、切实、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政策,如在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等方面。”

  “无论是通过教育,还是政策,都是为了让公众从内心树立健康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个人健康素养水平。”李相如指出,上班族一定要认识到,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是到老了才有必要去遵循。人体内的很多器官到了20多岁就已经开始走向衰老,持续的锻炼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延缓衰老。另外,有必要寻找1~2项休闲体育活动作为自己的兴趣点,克服惰性和心理上的疲惫;或者是定期参加郊游活动,让身心得以放松。

  来源:北京科技报 (来源:北京科技报)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