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银行业十件事”看今年我国银行业发展
来源:
新华网
2009年12月30日22:04
新华网北京12月30日电(记者刘琳、白洁纯、吴雨)30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2009年度中国银行业十件大事”。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银行业有哪些重要事件发生?新华社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逐一点评。
――中国银行业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考验,抗风险能力大幅提高,国际声誉显著提升。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我国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51%;资本充足率整体达到10%以上,达标资产占比上升到99%;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持续双降,分别比年初下降668亿元和0.8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降至1.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近十年来,中国银行业遭遇了两次大危机。在这次规模更大、冲击更强的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银行业经受住了考验,做到了全球“独树一帜”。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银行业加大信贷投放,逆周期支持经济
回升向好。截至11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达9.2万亿元。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史建平教授表示,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与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带动的信贷投放增长密切相关。金融危机之下,银行业挺身而出,既体现了银行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柱角色,也体现了银行业的社会责任。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积极支持、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三季度末,全国银行业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14.1万亿元,比年初增长28%,占人民币企业贷款余额的44.8%。
史建平认为,中小企业是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的群体,对中小企业风险容忍度的提高,是2009年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迈出的实质性步伐。
――出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三年规划,力争三年左右实现全国各乡镇基础性金融服务全覆盖,农村金融大发展。截至11月末,全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达到138家,较年初增加31家。其中,村镇银行118家,较年初增加27家;贷款公司8家,较年初增加2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2家,较年初增加2家。
史建平表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三年规划出台使得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和服务提升进程有了时间表,在布局上有了突破性进展,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有望建立。
――加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并成为金融稳定理事会成员,深度参与国际监管制度改革及相关标准的制定。
巴曙松认为,这对中国银行业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新的国际金融形势下,中国银行业由目前国际监管规则的学习者和执行者,开始转变为标准制定的参与者。
――制定和出台贷款管理“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固定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项目融资指引》),在支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严守风险底线。
巴曙松表示,在今年信贷增速大幅提高的同时,风险管控机制也进一步强化,上述新规为银行的稳健运行提供了“刹车”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
――中国农业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农行改革和服务“三农”取得重大进展。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收官之战”,农行股改后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在实现商业化运作的同时,还要履行服务“三农”的承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是关键。
――签署《海峡两岸银行业监督管理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内地和香港的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实现互认,海峡两岸及与港澳地区的金融合作取得新进展。
赵锡军表示,两岸金融机构互置等一系列金融合作,将使两岸的经贸合作进一步规范,对两岸贸易和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启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消费信贷加速发展。截至2009年9月末,居民户贷款比年初增加1.8万亿元,同比多增8809亿元,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9个百分点。以汽车贷款、信用卡消费、按揭贷款为主力的消费信贷的快速增长,有力推动了消费增长。
巴曙松认为,启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有利于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仅是金融创新的重要一步,还是促进国家产业调整、经济增长动力调整的重要举措。
――积极发展绿色信贷,支持低碳经济。自2008年底至2009年9月末,主要商业银行对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高耗能产业贷款增速分别为13%、19%、-45%,均大大低于同期31%的贷款平均增速。
赵锡军称,发展低碳经济是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信贷需要“有保有压”,对存在投资过热的部分产业需要收紧信贷,而像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产业应投入更多信贷支持,刺激其发展。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