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有问题”的路牌 |
马华卿的注释 |
“海归”挑刺 杜甫草堂咋译成“杜甫小屋”?
“杜甫草堂的英文翻译是‘杜甫的小屋’,武侯祠的翻译是‘诸葛亮的纪念祠堂’,那刘备去哪里了?还有的路牌英文翻译读起来,更是堪比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发出上述麻辣言论的马华卿今年18岁,在新加坡留学7年,通晓英文、马来语以及初级西班牙语。从2001年开始,他开始留意成都的双语翻译,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另类解读。
11岁留学生给双语路牌挑刺
马华卿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2002年离开成都前往新加坡时,他才11岁。留学前一年,他留意到成都开始出现中英双语的路牌,“不过,几乎全是用拼音来作为英语翻译。”每年寒假,他都会回成都一次,发现成都的中英双语标识多了起来,但其中的混乱之处也不少。“或者是中式英语,或者是过度翻译,看得人云里雾里。”
去年11月回到成都后,他专门给这些翻译标识拍下照片,如锦里、武侯祠以及部分公交站牌等都被他一一挑刺。
杜甫草堂译成了“杜甫的小屋”
马华卿去年11月底拍摄的一张照片显示,路牌上锦里的英文翻译是“JINLISTREET”,意为“锦里街”。他说,参考新加坡的翻译方式,这些特殊的路一般保持本地文化特色,如锦里,因为英文里没有对“里”字对应的单词,所以保留原称“Jinli”是最佳方案,好记又简洁,不累赘。
马华卿提供的一张熊猫金卡消费券上,杜甫草堂的英文翻译是“DufuCottage”,意即“杜甫的小屋”。对这样的翻译,西南财经大学的留学生Roland表示,“一个人的乡村小房子有什么意思呢?我不会去。”而在杜甫草堂里提供的英文翻译是“Dufu‘sThatchedCottage”,马华卿说,这才是更准确的译法。
武侯祠成了“诸葛亮纪念厅”
在另一张路牌上,武侯祠的翻译是“ZHUGE LIANG MEMORIAL HMUSEUM”,意思是“诸葛亮纪念厅博物馆”,马华卿问,那刘备去哪里了呢?同时,他在武侯祠里看到的翻译却是“WUHOUSHRINE”。“同一个地方,存在两个相差甚远的翻译版本。”
另外,在宽窄巷子里,他发现宽巷子同时有两种翻译,分别是“KUANLANE”和“KUANXIANGZIEY”,后者的意思是“宽巷子小巷”,他建议翻译成“BROADEY”,意即“宽宽的窄巷子”,和《留在蓉城的微笑》里的歌词呼应,诗意浪漫。
金沙遗址成了“金沙工地”
除了历史文化景观的多版本翻译,马华卿还发现了不少公交站牌的“稀奇”翻译,如将金沙遗址路站翻译为“JINSHASITEROADSTATION”,意思是“金沙工地路站”,他认为,“翻译成‘JINSHARELICSROAD’更为准确。”因为遗址对应的英文是“RELICS”。
部门回应
多单位牵头完成翻译分意译和直译
针对马华卿提出的质疑,成都市质检局标准化处副处长杨彻表示,2006年时,道路标识和旅游景点标识分别由交委、旅游局牵头,组织翻译公司、大学外文教授商订,后由标准化处审批、发布。因为每3年标准都要重新修订,当下相关部门正在对上述地名的标识标准化进行新一轮修订。市民如有意见,可以书面形式向其反映。
武侯祠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博物馆内和路牌上的地名翻译是由两个单位在不同时期完成的,所以存在不同版本,但在博物馆内游览时只有一种统一的版本。杜甫草堂办公室工作人员也给出了同样的解释。
资料链接
汉语拼音标路名是联合国决议
1977年,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以43票赞成、1票(美国)反对的压倒多数,通过了我国政府提出的“采用汉语拼音作为中国的地名罗马字母拼法的国际标准”的决议。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又通过决议:采用汉语拼音作为文献工作中拼写有关中国地名、人名、文献名等词语的国际标准。
2000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法律的形式把汉语拼音作为中国人名、地名拼写的统一规范。
还有哪些翻译“怪”请您拨86969110
您每天上下班经过的公交站牌,你每次带外地朋友前往的文化景观,那里的公示牌如果翻译混乱,让来蓉游客无法理解,作为东道主的我们多少有些待客不周,更谈不上让他们对成都的历史文化底蕴有更深的了解。
如果您对身边的公示双语翻译有意见或建议异议,欢迎拨打本报热线028-86969110,我们将集中整理您提交的意见,递交给有关部门。记者罗琴(图由马华卿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