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着商务部的“尚方宝剑”,背靠政府部门的强援,依托国有银行的巨额资金,加上国际并购团队的协同,收购沃尔沃几乎不在话下
欲入“上层社会” 吉利面临大考
刚刚过去的一年,车市的疯狂刺激得业界脸红心跳。而年底的收官之作,莫过于民营车企吉利控股集团于2009年12月23日宣布熏已与福特汽车公司就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的所有重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吉利预计将于今年第一季度与福特签署股权收购协议,在获得相关监管机构批准后,预计于第二季度完成交易。
收购之路
“就像一个农村穷小子追求国际世界顶级明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这样评价此次收购事件。的确,即使放在一年前,对于吉利收购沃尔沃,大部分人都会持怀疑态度。
不过,吉利收购沃尔沃早已有迹可循。2009年3月,最早有传言称吉利将收购沃尔沃,并表示此事已进入谈判状态。随后的6月,吉利首次出面“澄清”,表示收购沃尔沃只是传闻,福特方面也指出,吉利此行为很可能是自我炒作。
仅仅一个月之后,吉利突然开出20亿美元的价格竞购沃尔沃,而福特方面只表示会考虑,并在近几周内做出选择。8月初,有报道称吉利或已与福特达成初步意向,同时爆料了谈判内容“被收购之后的沃尔沃或将落户广州东莞,首先国产的车型将是XC90。9月8日,吉利公司终于承认正在参与竞购沃尔沃。
吉利收购沃尔沃越来越逼近终点。“虽然从法律角度讲,吉利现在仍然不是福特眼中惟一的竞购方,但吉利与福特双方进展到这一步,意味着别人横插一杠的可能已经越来越少,收购已无障碍。”汽车专家李永钧说。
在李永钧看来,吉利近几年在“走出去”的战略上采取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2006年与英国锰铜公司合资,生产英国经典出租车。第二步是并购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厂商。在2009年年初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吉利并购了澳大利亚DSI公司。这家企业具有很强的研发能力,制造能力也很强,在澳大利亚为福特和双龙配套。吉利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并购了这家公司,解决了困扰吉利汽车的重大技术问题,即自动变速箱的研发和制造。而第三步,即收购沃尔沃,改变低端形象,进入“上层社会”。
有待考验
值得玩味的是,在整个收购事件中,政府主管部门的态度越来越明朗。在日前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回答关于商务部是否会为吉利沃尔沃提供帮助时表示,吉利收购沃尔沃可以有效利用中国的外汇储备,在必要时,商务部将为吉利提供海外法律咨询等服务,支持其顺利收购。
政府层面的支持给了吉利更多的底气。去年11月底,吉利汽车副总裁王自亮向媒体证实:“在海外发展战略这一部分,吉利得到了国家支持。”在去年初收购DSI项目上,吉利从项目审批等层面都得到了政府和国内银行的支持。
“吉利手持着商务部的‘尚方宝剑’,背靠政府部门的强援,依托国有银行的巨额资金,加上国际并购团队的协同,收购沃尔沃几乎不在话下。”汽车评论员张志勇如是说。
“吉利收购沃尔沃对于外界来说,最大的顾虑在于吉利汽车是否有能力运营和管理好沃尔沃汽车,并为该公司未来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持。”李永钧提出了自己的担忧,此次吉利收购沃尔沃,与单纯买技术和生产线不同,如买下所有股权,国外的劳动力使用综合成本很高,中国车企能否成功驾驭是个难题。另外,作为低价车代言的吉利如何将吉利品牌与沃尔沃品牌区隔将是一大考验。
短评
在汽车产业,从近几年并购的诸多案例中可以发现,目前仍然没有出现一起收购令双方皆大欢喜的成功案例。无论是印度塔塔集团收购捷豹和路虎以及更久远之前的宝马汽车收购罗孚汽车,这些收购大多难称成功。
专家表示,如果吉利在收购过程中没有找到解决工会、企业文化等问题的办法,吉利收购沃尔沃后也可能陷入“双龙”怪圈。